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5版美国卡内基选择性社会服务分类出现一些新动向:申请指南更加具体明确且导向性增强;申请报告着眼于社会服务活动的更新变化;制度性分类和描述性分类相融合;分类更加以高校为本,审核标准细化并有所提高.这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促进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改善高校社会服务评估状况、引导高校分类结果走向多元和推动高校制定专门社会服务政策等影响.它启示我们:社会服务也可作为分类依据;分类数据来源应多样化;应构建多元化动态性的高校分类指标体系;应制定社会服务导向政策促进教学以及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与美国的研究型大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影响的高校分类体系,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产生的背景、过程及分类标准的几次修订,揭示美国多样化高等教育系统的形成及其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分类中研究型大学标准的变化,揭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于1973年出版,随后修订5次,修订后的每一个版本都保留了最早公布的分类模式,在2005年版里叫做基本分类。自1973年延续下来的基本分类模式的特点是分类类型名称直接用授予学位的层次来命名;分类标准以高等教育的职能为基本依据;分类方法有定量标准和可靠的数据支撑。这些特点为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2005年版卡内基高校分类法及其变革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内基高等院校分类法是研究美国高等教育的有效工具。介绍2005年卡内基分类的5种新体系,并从分类体系、使用数据、分类依据及类型名称、教学职能、学生主体等方面对新体系的变革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影响广泛的"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005年再次修订发布,通过对卡内基分类体系历史演变的描述和分析,提出对我国大学分类的建议,认为要倡导多元并存的大学分类系统,突出大学竞争力与特色的分类标准以及要正确看待排行、定位与分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服务型大学是伴随现代大学功能的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多样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文章以对欧洲大学图和美国卡内基两个高校分类体系中社会服务型大学分类实践的研究和比较为基础,指出在高校类别中增加社会服务型大学已成为国外高校分类体系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认为在构建新型高校分类体系过程中,应着力探索社会服务型大学分类的中国模式,构建科学的社会服务相关维度和指标体系,合理呈现分类结果,加强资源配置和政策引导,促进高校提升社会服务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校分类是世界各国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一个公认的难题。但卡内基大学分类己成为世界范围内高校分类学习借鉴的典范。它是目前美国高等教育界最为广泛采纳的划分方法,囊括了除无学位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之外的所有类型的教育机构。从1970年制定、1971年首次使用,卡内基大学分类迄今已走过4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是美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高校分类,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本文介绍了2005版卡内基"基本分类"出台的原因,分析了"基本分类"中类型顺序、类型名称、划分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卡内基"基本分类"方法新变化对我国的现行高校分类方法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学图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五大高等教育利益主体的影响下确定了多维度多指标的分类标准,通过分类工具呈现了每所大学发展现状和特色,力图引导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发展。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侧重分类维度和指标的社会属性和分类结果的自然呈现,体现了欧洲高校分类新的动向,为我国高校分类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样性是欧洲高校的一种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欧洲高校分类能更好地理解欧洲高等教育蓝图中的多样性。多样性因此成为欧洲高校分类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探讨了欧洲高校分类的背景、假设、目的、定位以及指标体系特点,并通过比较美国的卡内基高校分类进而剖析了欧洲高校分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2005版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由综合性分类体系和选择性分类体系两部分构成。其中,综合性分类体系已经在2005年11月份发布,并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而社会服务选择性分类体系,在基金会的努力和高校的积极参与下于2006年12月份完成,标志着2005版分类在总体结构上基本完整。本文分析了基金会推出高校社会服务选择性分类体系的原因,阐述了其分类标准和体系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体系的成效、问题、导向和实用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以构建学*--3型社会。这不仅明确了社区教育发展的目标,更明确了社区教育的社会责任。社区教育具有“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本质特征。但目前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往往重视其教育功能而对其社会功能的关注度明显薄弱,社区教育研究中也缺乏社会效益的研究。社区教育的社会效益是指社区教育活动对教育目标群体和当地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社区教育社会效益评价是对社区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的持续评价活动。其社会效益评价意义:一是推进构建完整的社区教育评价体系;二是全面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社会效益的抽象性、迟滞性和不易测量性的特性.使其社会效益评价更适合采用综合测评和质性研究的方法,呈现评价客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复杂性、评价主体的协同性、评价实施的全方位和持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年画不仅是用于新年装饰、点缀居室的民间艺术形式,更是欣赏主体在新年祝福的话语——无声的年话。依据使用场合及其功能,年画大致可以划分为门神、灶神以及娱教类,其语意可以概括为辟邪、纳福以及陶冶情操这三类,具有多元性以及一形多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首当其冲的是要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当前,社区治理却面临着无意愿、无主体、无动力、无方法、无资源的"五无"难题。通过社区公益券的积分获取、兑换和流通,解决社区治理难题,为当前社区治理的推进提供了一个新抓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馆员应如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优秀的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及对馆员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新世纪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馆员应如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优秀的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17.
对含有绝对值的函数求导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定此类函数求导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如何加强高校学报的服务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是科研学术成果的载体,它在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也在为社会服务。要进一步增加学报的服务职能,需要学报编辑人员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扩大与外界联系,努力促成学报刊登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同时,加强与科研人员、专家、教授和企业的沟通,使学报能够及时刊登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论文;能把企业最需要的科研课题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使高校科研工作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ers have long struggle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needs of English learner (EL) students and the factors that facilitate their postsecondary success. Although prio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EL students disproportionately select into community colleges, there is a dearth research that examines transfer to four-year schools among community college English learner (CCEL) student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linguistic status shap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agement and intent to transfer to a four-year institution. Using data from the Community College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we us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examine how, if at al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ultiple forms of student engagement and intent to transfer might differ by linguistic status, net of various student and school-level controls. Ultimatel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tudents’ returns to engagement do differ by linguistic status, with CCEL students experiencing the greatest gains relative to their intent to transfer. Not only are CCEL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academic discourse, internalize teachers’ pedagogical offerings, and recognize institutional supports than their non-CCEL peers, but they appear to derive greater benefits from both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instruction in the us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an their non-CCEL peers. We conclude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educators, policymakers, and researchers seeking to improve CCEL student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