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8,(4):105-109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城乡产业结构各项指标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城乡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突出,并严重制约了我国构建城乡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应抓住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城乡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2.
鹿媛媛 《未来与发展》2020,(11):104-107
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加速阶段。从国家层面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地位,丰富区域一体化的外延与内涵,对于加快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升级,贯彻新发展理念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新形势下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机制,以在政府合作机制、产业链融合、金融市场融合等方面持续深化,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存在影响这一命题被广泛认同,但区域之间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一个新的视角.不同文化的类别是存在差异的,理论上可以说明,只有区域优性文化的融合才能够促进经济一体化.从长三角地区来看,创业文化融合、冒险文化融合促进了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开放文化融合对经济一体化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政府在推动区域之间的优性文化融合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从而促进了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而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文化却也会阻碍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推动我省与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发展,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们的指导意见>,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承接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从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领域、社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联动等方面推动长三角信息一体化发展,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跨区域的行政服务.  相似文献   

5.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入深化时期,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科创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需加快实现市域科创一体化,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文章就苏州市目前科创发展水平及一体化现状进行剖析,指出苏州市域科创资源投入不平衡且分配效率低、科创平台分散且同质化、缺乏科创一体化统筹制度等现存问题。对此从“产、企、人”三个视角出发,提出加快苏州市科创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对策性思考,即促进区域产业互联、强调企业主体地位、优化人才资源利用、实现科创资源投入的高效配置和成果转化的增速。研究旨在助力苏州市打造独特、健康、可持续的科创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已成为各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该领域研究却呈现碎片化、零散化状态。为了系统地分析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的脉络、进展及空缺,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梳理和评述,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首先,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厘清了不同阶段的情境特征及其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其次,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识别出长三角一体化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和主题。最后,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研究的阶段现状,从动力体系、赋能机制、协同与演化、治理体系4个方面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展望,以期推动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8.
长三角地区信用现状及一体化信用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行政区划造成的“信用分割”以及信用体系建设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影响着长三角地区信用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实证调查,了解了长三角地区信用建设现状,揭示了沪、苏、浙各自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构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信用体系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构建一体化信用体系的总体思路、建设原则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在创新创业日益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协开展了“科创中国”建设工作。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加速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本文基于对“科创中国”与创新创业内在一致性的认识,通过研究中国科协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举措,梳理试点城市(园区)推动二者融合的典型案例,总结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推动“科创中国”与创新创业融合发展的建议,为下一步“科创中国”建设以及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区域产业协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研究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具体途径,从而达到促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杜立民  王如琦  肖赵华 《资源科学》2021,43(10):1961-1975
面对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建设及绿色发展新需求,生态创新如何影响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研究了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线性影响;然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生态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最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  相似文献   

12.
魏巍  王林辉 《软科学》2017,(9):69-73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平  石娟  焦阳 《科研管理》2016,37(2):55-62
挖掘2000-2011年长三角地区信息服务业的专利数据,基于隶属网络关系分别构建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这四个城市的集群网络和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集群网络,并从个体网和整体网两方面对集群网络的动态发展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集群网络中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获取资源的平均能力不断增强,集群网络表现出规模持续增大、连通性不断增强的趋势,到了成长阶段连通性趋近100%。2)长三角地区集群网络中,城市内的关系增长要快于城市间的关系增长,形成了以上海为领跑者,南京、杭州、苏州为追随者的格局。3)每个城市的集群网络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集群网络都有着小世界网络的特征,信息传播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14.
以长三角地区众创空间为例开展探索式分析,在系统阐释创新集群与众创空间的内在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众创空间的策略: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网络、以企业产品为核心的社会网络、以高校创新为源头的知识网络,全方位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合作"指标和科技创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标的基础上重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对带内11个省市2013—2015年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发展变化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两级分化严重;各省市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不同,各有优势;各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较平稳,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建议充分发挥带内领先省市的示范作用,各省市在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带内科技合作,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6.
将区域为轴改为以时间为轴,基期改为后向移动平均,得到的修正收敛模型考察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能源强度收敛。实证结果表明,(1)上海、江苏和浙江在长时间尺度呈现波浪式σ收敛趋势,结合短尺度收敛比较,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能源强度在时间轴上不具有严格σ收敛;(2)上海市能源强度存在β绝对收敛;(3)在人均GDP、外贸依赖度和产业结构变量控制作用下,江苏省能源强度存在条件收敛;(4)在消费比、外贸依赖度和技术进步变量控制作用下,浙江省能源强度存在条件收敛。由此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投融资结构还存在问题,其环保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总额不足,并且投资效率不高,但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治理投融资情况总体上略好于珠三角。在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时代发展与要求的环保投融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1978-2011年的数据,研究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三省市的金融相关比率(FIR)都超过1.5的稳定水平,FIR的泰尔指数在2000年前有大幅度的波动,之后波动相对较小;FIR的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差异不存在绝对收敛,金融发展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吴穹  刘军 《今日科苑》2021,(5):10-21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情况.其次,以R&D经费/GDP、R&D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变量,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集聚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现状、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聚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在由量向质以及区域协同集聚上仍需进一步努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初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成本有所降低,但共享边界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完善创新资源共享激励与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共享理念宣传,多种渠道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科教最为发达,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国务院要求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优良的科教资源,众多的外资企业以及研发机构为此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两省一市的行政格局会阻碍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因此需要进行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跨行政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上海的核心作用,苏浙两省和上海的互动,跨行政区的政府行为,跨行政区的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撑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鼓励创新文化、政策环境,加强跨行政区的公共合作,设立跨行政区的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