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德育无论是灌输还是对话,实质上都是一种单面论证,单面论证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失调,有可能引发道德怀疑主义和知行不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德育工作者的价值分歧以及对德育信息的熟悉程度,客观要求高校德育适度引入负面道德现象.高校德育进行双面论证,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善”;有利于大学生进行道德反思;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免疫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和超越社会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2.
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欲将大学生在德育中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但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原因在于高校德育内容偏虚、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不足,无法与大学生"主体"产生共鸣.只有重新定位高校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优化德育内容,注重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与生成,才可以使高校主体性德育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相对于高校德育的重视程度而言仍有很大距离,大学生群体道德状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德育“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学生合理性需要与现实性需要的统一,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高校德育失效的实际状况,提高高校德育效果应从关注学生个体需要开始。  相似文献   

4.
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谈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高校德育中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然而,当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其德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校从加强和改进德育内容、方式和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等方面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从而强化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论树立高校理性德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华 《职教论坛》2004,4(12):19-21
当前在我国高校德育领域还存在这样的片面认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就是不断的强化和灌输的过程.这显然还是一种非理性的道德教育观点.灌输作为德育方法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但灌输的实质就是强迫学生接受道德的知识,这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高校的德育现状,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高校的道德教育就必须从非理性走向理性.在分析高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我国高校树立理性德育观的必要性,最后对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实践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在对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高校德育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德育困境的症结在于目前高校德育停留在道德认知教育阶段,不能使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进一步内化为道德情感,并提出高校德育的出路是从道德认知教育转变为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提出在当前高校德育中,要以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来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同时必须扬弃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创造适应新时代的新道德。  相似文献   

9.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生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科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12-13,19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有利于高校德育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高校掀起道德建设高潮的背景下,本文立足于高校德育环境,在深入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现象、网络社会中互联网工具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当前高校内部评价机制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高校德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病,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有利于拓宽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思路,为今后大学生德育工作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