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新闻价值的过程,而新闻传播者的任务则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对新闻进行报道,完全、真实、客观地展现事件的真实情况,给予大众表达权和知情权,传播良好的文化和道德品质。新闻传播不仅仅是向大众传达各类新闻信息,更是生成权力的过程。权力涵盖了经济权力、政治权力和象征性权力等多种权力。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传播者主要从三方面获得权力,一是新闻传播者通过制作文本、知识和生产意义获得生产权力;二是新闻传播组织凭借其在传授和接受关系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社会权力机构的关系产生权力;三是新闻传播者利用自身学到的传播技术和传播渠道生产权力。在本文中首先探讨了新闻传播过程中权力的生成,随后说明了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者的主要责任,在结尾处给出了两点提高传播者权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传播是人类的社会信息、人文意义的定向流动.人类被组织成一定的社会群体后,其社会信息的流动和人文意义的权势,均受制于这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传播机制,一般表现为由占据信息、知识、文化、媒介和权力优势的精英等级,向不占据上述优势的较低等级--大众进行定向传播,可简称为"等级传播".  相似文献   

3.
空间概念是地理学具有特权地位的因素,而时间概念则是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甚至所有社会科学中具有特权地位的因素。但福柯把空间概念用于社会学的研究,特别是用于权力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以空间思维审视社会和权力,形成了权力地理学的理论框架。论文第一部分从这一理论的空间策略入手,对福柯博大精深的思想进行粗浅的现实解读,以期从其知识谱系中寻觅智慧的点点星光。进而探索由于媒介进化带来的权力分化,从而形成的复杂交织的权力网络,这是论文第二部分要重点探讨的内容。论文认为,权力是传播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不同的理论研究领域,权力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从微观权力视野下解读新媒体与权力关系是一个新的阐释路径,论文以欧美国家在新媒体与权力关系理论方面重要论述为参照,揭示媒介或传播在人的解放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代晓红 《图书馆》2004,(6):74-76
非正式信息传播方式是组织内存在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具有失真大、传播快、误信度高、规模反差效应、反馈迅速、选择性和目的性强等特点 ,其产生的根源大致有管理制度不健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组织内部分工、权力分配、利益分配不公和传播者心理问题等。会对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等造成很大的危害。在此探讨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管理。其对策是建立良好的信息传播体系、组织文化、有关奖惩制度 ,引导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播 ,并从非正式信息传播中找到管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的每一次交流过程都伴随着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因此,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到了和谐文化的构建以及文化主体内心和谐的形成。本文就跨文化传播理论在达致和谐的过程中所展示出的价值进行了阐释,并从基于"和谐"理念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建构、跨文化传播理论如何推行"和谐"理念、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谐"理念的实践价值三个方面逐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的一种政治、经济与文化网络增长和加速的过程,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空间逐渐死亡的历史潮流。这一过程在信息和文化领域的表现,就是传播的全球化和媒介的全球化。由于媒介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调,使媒介全球化成了文化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等文化霸权主义的御用工具,从而造成了文化领域的普遍不公。围绕着媒介"软权力"的争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在文化传播领域展开了激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的球土化,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杀手锏";文化的主权化,则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文化独立的"挡箭牌"。  相似文献   

7.
华夏传播理论具有"心传天下"的特质,以仁兼济天下为指归,为中国传播学增添一缕人文精神.为深入阐扬华夏传播理论的核心特质,文章先从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入手,然后着重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三个维度出发,力图勾勒出华夏传播理论的主要内涵,进而总结出其主要特征,最后基于历史与现实考量,提出拓展华夏传播理论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组织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对组织传播的研究,既要从知识层面构建多学科的方法协同体系,以激发组织传播领域的观察视野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又要从理论层面实现不同理论范式整合,探讨组织传播中客观事实的意义及其蕴涵着的人文价值:还应从组织传播本身寓含的结构、权力、关系、象征等理论视角,在应用层面挖掘组织传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9.
一、何为受众话语权力 "话语权力"是个包含内容庞杂的术语.就"权力"而言,从其本质、表现、属性、存在形态等角度解释有能量(能力)说、资源说、关系说、结构说、"眼睛说"、媒介说、软硬说几种观点.但无论对权力作何种界定,权力的策略、网络、机制和所有这些策略赖以实施并被迫使其得到实施的手段才是权力研究的重点,这个手段,主要便是"话语"的运作.关于话语有两种看法:一是把话语视作语言中具有灵活性的那一部分,一是将话语视作"语言的运用",即话语是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对话.将话语视为实践活动契合了福柯的话语权力思想,福柯认为话语是在书写、阅读和交流中展开,其生产按一定程序,在一定控制下进行选择、组织和传播.话语暗含着复杂的权力关系,也是权力关系运作的产物,话语和权力一起构成了社会文化的活动因素.因此,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真正的权力通过话语来执行,通过话语实现的权力才是切实的、有效的,话语之场就是权力运作之场.  相似文献   

10.
米惠惠 《新闻世界》2014,(7):362-363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文化交往正从低政治范畴向高政治范畴转变,同时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从硬权力政治或实物政治向软权力政治或文明政治过渡,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文化外交作为一种常态化的以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外交形式地位日趋重要。同时,这种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化交流是以改变目标国政府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为目的的,由此,传播效果理论中的劝服理论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三方面的传播技巧的论述将会对我们有效实施文化外交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学术前沿回到学理基础——跨文化传播研究对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强,中外跨文化交流呈现出愈加繁盛的景象,推动着学界对跨文化传播理论的思考走向深入。就传播学重要分支领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来说,学术的前沿从目前来看似乎体现为相对学理化的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回顾中整理,概括中提升。本文从"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角度,对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对象作了初步的梳理、概括和思考。提出,跨文化传播学是以内涵文化和传播双焦点的文化他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化研究和传播学领域的思想成果,研究文化在人、组织、机构、国家等层面的传播过程和规律,同时研究这样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基础性和调解性作用,进行新的文化主体的生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生产,探讨如何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合作、共存、共荣的可能与机制的一门交叉学科。并期待以此为起点,逐步建构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2.
认识西方“媒介权力”研究的历史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传播研究的历史上,“媒介权力”(mediapower)是各种问题产生的核心。虽然研究者尚未有意识将一些重要理论整合成关于“媒介权力”的学说体系,但是他们为建构理论而设定的研究方向、认识对象和问题意识,都趋向于“媒介权力”这一思想的核心点。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从西方“媒介权力”研究的主要历史断面上,观看传播研究的思想内核及建立在人文科学基础之上的批判/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探讨我们可以借鉴的,可称之为方法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语:"权力",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每个家庭都会有孩子,在孩子长到十来岁的青春"逆反期"以前,父母一直对他们行使着绝对的权力;恋人们会试图为"控制"两人间的恋爱关系,在不声不响的斗智斗勇过程中支配着快乐。从这种意义上说,权力总是涉及着一个人对另一人的影响力和支配力的问题。因此,组织传播中存在着权力乃至权力斗争现象,也就不足以怪了。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从本质上来说,它既是一种权力,是电视权力的"软化"表现;又是一种效果,是电视文化经由主持人作用于受众的传播效果;还是一种价值,是主持人的文化价值在使用价值上的价值体现.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支配力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转移:申奥陈述片的视觉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视觉文化传播有关的理论框架下 ,从分析申奥陈述片的制作过程和文本入手 ,试图从文化转移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文化参与全球化、全球文化在中国的本地化 ,以及这一过程对弘扬中国东方文化的意义。研究认为 ,北京申奥陈述片是一次成功的展示中国文化的案例。陈述片的制作和内容突出的特点是中西合璧 ,具有文化转移的特征。陈述片大量使用了视觉符号、视觉形象 ,充分彰显了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转移过程中的独特性 ,这使跨文化传播非常有效和容易。  相似文献   

16.
周宁在其跨文化形象学研究中延续了萨义德一曼海姆的知识批判进路,在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中剖析了西方在生产、复制和传播特定“中国形象”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意识形态或乌托邦的思维模式,以及由此体现的西方霸权在垄断和控制全球形象生产和传播网络中的突出作用。在此批判的基础上,周宁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首先是让文化研究与国家权力联姻,通过国家权力来强力推行某种特定的国家形象,将这种国家形象变成该国文化战略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李京明 《传媒》2014,(9):26-27
正在网络信息泛滥、新媒体"把关人"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报刊在主流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格外紧迫。其中,报刊"把关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领域的先驱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这一理论后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又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YY虚拟社区"满汉全席"频道的线上田野式观察,从传播的仪式观入手,认为传播是作为一个维系社区共识的必要手段,将其看作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选择该小众虚拟社区,尝试从传播的仪式观的角度分析考察其线上组织传播活动,为进行文化研究做一个小切入点,通过对传播、符号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探究传播是否具备创造、维系和改变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童兵 《新闻大学》2004,2(3):20-24
从学理上说,跨文化传潘(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指属于不同文化体系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活动。跨文化传播的核心是它的"跨文化"。这种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传播行为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参与者不仅依赖自己的代码和编、解码方式,而且同时也了解并参与对方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权力扩张、全球传播格局失衡和主流媒体话语偏向让"媒介霸权"成为当下热门批判话语.本文拟从媒介立场展开理论溯源,揭示媒介霸权的理论开拓者、建桥者和领跑者;从媒介角度分析其权力构成,发现依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和资源性权力在媒介霸权中的运行;以媒介为起点考察其现实向度,呈现学界对媒介作为帝国霸权、话语霸权和技术霸权的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媒介霸权"诸权依附、合谋、扩散、自然化的特征,并主张针对上述特征理性而系统地展开媒介霸权理论研究,同时为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跨国际、跨媒介、跨阶层的媒介霸权批判和回应能力提供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