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对外投资、设立企业的理论指导之一,该思想的传播和实践也导致了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自然也就影响到国际投资法的变化和发展了。文章从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的关系落笔,然后阐述它对国际投资及国际投资法的影响,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清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作好相应的法制和实践准备。  相似文献   

2.
杨启光 《江苏高教》2007,(6):144-147
全球化发展成为时代重要发展力量,它必然对民族国家及其教育政策发挥重要影响,也导致全球教育发展走向相同或相似的模式.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或思潮,其理论观点深刻影响到各国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本文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视角,考察新自由主义对全球高等教育政策的影响.文章认为政府与大学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单向地接收趋同性的全球化,而是能动建构全球化关系,使高等教育政策将呈现趋同与差异的统一,最终形成文化发展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主义曾对国际经济法框架产生过深刻影响。然而,在国际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其弊端开始显露,理论危机重重。对此,应当采取两分法的审视态度,并在审慎的基础上作出明确而理性的应对。  相似文献   

4.
国际学生流动被欧美国家赋予培养全球公民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全球公民教育“大旗”之下,繁荣的教育出口产业是国际学生流动更为显性的现实样态。政府、企业、大学等市场主体视国际学生为“摇钱树”,为国际学生流动提供市场规则、代理服务和付费知识,形成由产业政策制定者、教育机会贩卖者和知识产品生产者组成的市场结构。国际学生流动的市场结构决定其教育出口产能,塑造其国际学生流动的卖方市场地位,并通过竞争、供求和价格等市场行为实现产值最大化,产生收入多元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调适市场结构的多主体利益冲突并采取适切的市场行为,成为欧美国家国际学生流动经济效应持续显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联邦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和高校的自主调节是美国留学生教育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杠杆.以四个法案为关键节点,二战后,美国的国际学生流动政策历经了从\"促进教育文化交流\"到\"培养外语人才和区域研究专家\"、到\"提升经济竞争力\",再到\"兼顾国土安全和精英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呈现出政策理念的一致性、政策发展的适应性、政策管理的调控性、政策行动的协同性特征.新时期,我国制定和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应注重发挥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强高校的来华留学责任主体意识,持续优化留学生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和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8年发布的全球学生流动数据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探究了全球学生流动的特点、影响因素与趋势。研究发现:全球学生流动呈现出流入流出区域较为集中、硕博层次流动比例高、STEM领域流动性强等特点;全球学生流动受到政策、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趋势表现为美英两国的国际学生增速放缓,加澳两国有望成为接收国际学生的新增长极,东亚和东非的学生流动性将有所提高。建议评估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的可能因素,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建设留学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自由主义已从一种经济学理论成为西方国家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一些国际组织的终身学习政策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下,呈现出单纯追求市场收益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发展趋势背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终身学习政策的人文主义价值追求。终身学习政策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走出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困境,有待回归其人文主义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国际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国际关系学者探讨的首要问题,也是理解国际政治的关键。三大国际政治理论——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于其根源的解释也是争论不断。新现实主义把国际冲突的发生归结为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新自由主义认为冲突来源于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而建构主义则解释为身份认同。三大流派的解释不尽相同,所以本文认为需要综合三者的观点,以深刻和全面地理解国际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学界开始反思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转型问题.之后十余年的状况和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使作为新自由主义核心理念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进一步遭受质疑,新自由主义引领共同繁荣的幻象进一步破灭.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未来西方资本主义演变将呈现三个特征: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不足的深刻教训将推动...  相似文献   

11.
师范生就业政策是师范教育政策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关涉我国师范教育成效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国家层面出台的师范生就业政策文本研究发现,清末至今,我国师范生就业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以全面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初创阶段、以适应变革为重点的调适阶段、以扩大规模为动力的恢复阶段、以适应市场为抓手的转型阶段、以优化师资配置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阶段;遵循着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驱动的政策动力机制、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主旨的政策目标取向、以组合多类型政策工具为保障的政策实施过程、以经济学和政治学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师范生就业政策发展应建立以多主体利益共生为基点的动力机制,渗透以多元价值为依归的目标价值取向,强化以系统变革工具为抓手的过程保障,构建多元表达的政策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12.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has been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oday,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has moved from unorganised or self-organised study abroad to a variety of mobility forms organised within programmes. It has also become an issue of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like attracting best talent, wealth creation and brain dra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mobility as a limited period of study abroad (typically between six and 12 months) and not on mobility for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a whole degree programme abroad. Meanwhile, it takes ERASMUS program in Germany for example, analyzes the barriers to student mobility and possible solutions, and draws conclusions that widening participation and broadening geographical scope.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进入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新发展时期,学生全球流动网络的国家格局正经历重要变化。伴随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学生全球流动的"中心—半边缘—边缘"国家结构明显,中心与多极并存的全球学生流动网络国家新格局渐趋形成。作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与新兴流动目标国,中国正成为全球学生流动网络中心的重要一极。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的引领下,中国未来需要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学生流动作为国际教育优先战略,努力成为建设全球学生流动新秩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国际商事仲裁一方面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另一方面又依赖各国法院对其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公共政策作为法院自行拒绝承认和执行裁决的理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这里结合公共政策的概念,区分国际公共政策和国内公共政策,并通过分析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情况,来透析公共政策适用在国际仲裁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环节。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经历了主动调整、“入世”后迅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服务国家战略三个阶段。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来华留学生规模稳步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逐步规范,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来华留学生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逐渐优化。但与留学生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仍存差距。未来,来华留学生教育需要补齐短板,完善留学生服务配套措施、创新趋同化管理制度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建设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全面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STEM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成为关注的焦点,这种教育形态的兴起与发展与国家教育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梳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芬兰等国有关STEM教育国家政策文件、教育法规,形成了美国及其主要国家的STEM教育发展路径,并从社会组织方式、教育目标选择等方面,通过分析主要文件精神,对其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中国目前的STEM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STEM教育的顶层设计;构建优良的STEM学习生态系统;实施有效整合的项目化学习和建立实证数据库进行有效评价”的启示,为中国STEM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学生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张,由此带来的人才流失风险、预期收益风险、教育服务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和声誉风险也日益显现。学生跨境流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不确定因素多,波及面大。为了规避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高校及政府,都应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在高等教育实行成本补偿的背景下,出于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考虑而建立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十多年来,其政策虽几经变迁,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深入考察政策设计中的现实困境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提出基于"公平、效率"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校接收国际学生政策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期、发展期、成长期和动荡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逻辑。通过研究各个时期美国高校接收国际学生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可以看出,萌芽期的国际学生接收政策侧重于加强国际理解,促进知识文化交流的理念模式;发展期的国际学生接收政策开始服务于国家战略,利用对外教育援助进行文化输出,扩大世界影响力;成长期和动荡期的国际学生接收政策侧重于吸引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保持美国领跑世界的霸主地位,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20.
拉脱维亚自1991年开始了大学生资助政策的转型,之后经历1997年和1999年两次改革,形成了"学费贷款"和"生活贷款"两种贷款形式,基本保障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需。另外,拉脱维亚还通过税收减免和住宿补贴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资助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对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制定和健全都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