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依据,对大学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结果期待和职业兴趣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学习经验直接影响结果期待,通过知觉支持间接、正向地影响自我效能感;知觉支持可以直接、正向地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正向地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自我效能感直接、正向地影响结果期待,并且两者共同影响职业兴趣和职业意向。据此提出引导大学生赴基层就业的指导策略:开展毕业生基层实践活动、提升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展示翔实的结果预期信息、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2021,(8):32-34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新高考的到来,高中生涯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会认知生涯理论比较重视生涯发展的动态性,能够为高中生涯教育的开展提供具体启示。借鉴社会认知生涯理论,高中可通过创设成败体验、强化替代经验、提高社会支持和唤醒积极情绪等策略开展生涯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使用心理量表对422名2023届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探讨毕业生就业心态与求职行为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发现:毕业生认为就业主要受社会变化、岗位技能与知识需求变化的影响;求职行为会影响就业结果,而求职行为受到职业目标、求职清晰度、主动性和完美主义等心理变量,以及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的共同影响。本研究表明,要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求职行为,构建全周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促进新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4.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自我调节学习主要有维果斯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操作主义观、现象学观点、自主意志观、认知建构观、信息加工观和社会认知观七种理论观点,在这七种理论中,以社会认知论的影响最大.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四个基础假设、理论的架构、研究和测量的主要方法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引导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到社会个体的生涯定位与发展。文章对广西几所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生近4年就业状况进行纵向维度分析,对在校生就业意向进行横向维度调研。分析表明,该专业硕士生就业领域存在窄化现象,择业思维比较单一固化,职业期待度普遍偏高,基层就业意愿不强,需要从课程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日常教育方面融入基层就业思想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6.
公众对艾滋病的污名和歧视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阻碍了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污名是社会认知偏差的产物,认知是可以不断获得改变和修正的,即通过获得完整且正确的信息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可以通过对公众进行知识教育、虚拟互动、认知训练等项目来降低艾滋病污名。同时,艾滋病患者采取减少自我污名、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等措施能减少艾滋病污名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高考背景下以提升自主选择能力为目标的高中生学业选择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学业选择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均暴露出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简称SCCT)是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框架,该理论采诸多经典生涯理论之长,构建起以基于学习经验的心理认知因素为关键概念,以情境因素与个人因素为生涯行为发生条件的融合性框架.关于SCCT理论的研究逐步区分"决策效能"与"学科效能"的概念,并与人格理论结合进一步探索学生的选择过程,为学业选择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理论在我国高中学生指导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存在"兴趣"概念静态化界定的缺陷,忽视了学生学业兴趣的发展性.未来我国学者基于SCCT框架的研究可向质性研究领域伸展,更加深度、动态地分析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为学业选择指导实践切中入手点.  相似文献   

8.
新高考背景下以提升自主选择能力为目标的高中生学业选择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学业选择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均暴露出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简称SCCT)是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框架,该理论采诸多经典生涯理论之长,构建起以基于学习经验的心理认知因素为关键概念,以情境因素与个人因素为生涯行为发生条件的融合性框架.关于SCCT理论的研究逐步区分"决策效能"与"学科效能"的概念,并与人格理论结合进一步探索学生的选择过程,为学业选择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理论在我国高中学生指导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存在"兴趣"概念静态化界定的缺陷,忽视了学生学业兴趣的发展性.未来我国学者基于SCCT框架的研究可向质性研究领域伸展,更加深度、动态地分析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为学业选择指导实践切中入手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高校的生涯教育逐渐从单纯的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生涯规划。随着职业理论的发展和引入,职业教学课程的指导理论不完善之处逐渐凸显。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突破了原有理论的弊端。本研究介绍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三个主要模型,从兴趣培养、自我效能的提高、生涯社会支持和个人背景四个角度提出对生涯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是以自我效能、结果期待和职业目标三个核心概念来解释职业选择和发展行为,比传统职业选择和发展理论更关注从个人、心理、社会互相作用的角度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为职业胜任力特征构建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基础。而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研究有助于对就业指导教师甄选、聘用、培训和考察,以明确就业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和提升胜任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大学四年不同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不同时期就业指导工作重点,更新观念,加强课程建设,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以及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能力训练平台等措施,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校育人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思路,包括一切为案主服务;接纳案主的现实状况;尊重案主的尊严、价值、生而平等的权利;正确对待案主基本的、合理的需要,重视差异性;相信案主有自我实现需要的潜能和动力;遵循案主自决原则理念等。并且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工作法、小组工作法和社区工作法指导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定位于职业意识养成教育,坚持系统性、整体性的原则,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广泛开展终生教育,积极推进就业信息库建设,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行为风格与职业性格、职业兴趣与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倾向等不同维度的测评,提高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科学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寻求特色发展之路符合时代要求。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社会认可度不高、自身定位模糊、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只有从政府层面明确高职教育定位、从高职院校层面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以区域为依托形成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时代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对高校就业工作者的重要挑战。当前,“互联网+”视域下,应从思想引领、顶层设计、跟踪服务等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和就业指导的有效策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社会和用人单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挑战在于同一个岗位参与竞聘上岗者居多,如果不能出类拔萃,就很容易在竞争中丢掉工作。为此,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并探讨了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时间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就业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在高校毕业生中存在的就业期望值过高、求职者主体意识薄弱、生涯规划意识欠缺、就业自主能力不足以及弱势群体等,是高校就业工作不和谐的主要方面。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对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