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琦 《江苏高教》2000,(2):88-90
一、分析的理论依据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从研究方法上看 ,这些文章主要从资助政策的执行结果对政策现象进行评价 ,很少从教育政策学的角度对这一政策本身进行深入分析。而政策学研究表明 ,对政策本身进行剖析 ,对于明了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尝试用教育政策学的理论 ,从影响政策执行因素的角度 ,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进行分析。我国现行的资助政策基本上包括奖、贷、勤、免、补五方面 ,由于助学政策是以贷学金为主体的一套多元化资助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资助政…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贫困生新资助政策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全面施行,对于切实解决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资助政策体系的内容、特点入手,阐述了新资助体系的政策效果,并从高校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资助政策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全面施行。对于切实解决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中角色定位模糊、社会参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力量薄弱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新资助政策体系。完善资助工作机制,明确和强化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体系中的权责,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  相似文献   

4.
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影响着贫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为了更加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应在界定标准、励志教育、整合资助措施等方面不断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做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影响着贫困学生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教育公平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为了更加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应在界定标准、励志教育、整合资助措施等方面不断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起"奖、贷、助、补、免"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一些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信心与勇气。然而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如平均主义、假冒贫困、新贫富差距、等靠要思想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细化量化考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大奖励品学兼优贫困生;强化诚信道德教育;扩大有偿资助面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国发[2007]13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目标。实行"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  相似文献   

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当前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导致部分贫困学生不能得到及时资助而引发一系列高校贫困生问题.新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国家奖学金制度、助学金制度、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们切实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教育公平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认定标准,建立贫困生档案和数据库,完善宣传、监督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焦中宁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3,(1):69-77+99-100
从文献研究视角揭示资助育人政策初衷与现实背离的表现及成因,有利于厘清资助育人政策设计与运行机制障碍,为政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资助育人政策缘起于资助育人的效应事实及影响差异,提升人力资本及促进全面发展成为政策初衷。传统资助政策绩效评价导向偏误导致了资助育人体制约束,从资助主体体验视角审视资助育人实践结果,执行效果偏差意味着资助育人实践面临困境。短期上,资助工作程序优化和科技赋能可以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根本上,资助工作模式创新和资助育人成效评价成为资助育人实践困境突破的转型路向。资助育人问题研究可以拓展理论基础,重新界定资助育人成效标准,构建资助育人实现机制,从提高政策设计与执行契合度上探索资助育人成效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政策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强  施杰 《江苏高教》2006,(4):102-104
伴随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扩招而产生的贫困学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的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帮困助学的工作体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校经济资助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亟待发展和完善。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分析,美国高校的经济资助政策发展比较完善,具有资助理念多元化、资助层次多样化、资助类型多样化等特点,值得我国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11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抽样调查,并基于现行资助政策对受助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的视角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积极效应及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加强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立体资助体系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解决数量激增的贫困生的资助问题,关系到教育机会的平等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不断探索资助形式,逐步形成了"奖、贷、助、补、减"为主的资助体系。高校资助形势严峻,部属重点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和问题有其特殊性,主要包括:部属重点高校站在教改前沿,加剧学生综合素质差距;学生贫富差距更大;社会资助资金来源相对丰富,但资助集中于贫困生加剧学生矛盾等。需要通过健全贫困生信息库入库审查,继续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拓宽勤工助学岗位提供渠道,拓宽资助覆盖领域,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加强感恩教育等方式,完善资助政策,让贫困生得到应有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免费上学阶段逐步演进到以奖代助阶段,再到现在的成本分担阶段,体现出由片面追求公平逐步转向公平与效率兼顾,由政府独揽逐步转向政府主导和多方参与,由单一的奖、助政策逐步转向奖、贷、助、减、补和"绿色通道"相结合等特征。但在政策设计上仍存在重政府、高校解困,轻社会力量资助等不足,有待通过进一步健全高校助困政策体系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化,高校贫困生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落实贫困生资助体系的过程中,诸多问题随之出现,阻碍着资助政策的顺利实施。鉴于此,在大量实地调查和探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目前高校贫困资助体系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的资助体系正从基本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但目前多元主体参与高校贫困治理的格局并未有效形成,高校资助育人文化环境建设落后,高校贫困生能力发展环节重视不足,资助政策变迁存在现实困境。我国社会政策的变迁对高校资助体系发展提供了变"输血式"救助为"造血式"救助、强化"上游干预"、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等启示。高校应从推进多元主体积极参与高校贫困治理、强化高校发展型资助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发展型资助能力培养机制、强化高校贫困生的就业指导与帮扶等方面构建高校"多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内的一个特殊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切入点,就高校贫困生现状、贫困生资助政策存在的缺陷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高校资助体系在资助与育人结合上,特别是促进受助学生自身发展上出现瓶颈。这种情况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发展型资助并非是对现有资助模式的完全颠覆,而是对其发展和创新。它是在继承、落实资助政策的过程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育人为灵魂,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它在相关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中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将资助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帮扶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因人施助,励志育人"。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贫困生群体数量庞大,比例不断增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业,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高校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助贫困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外高校的先进做法值得借鉴,应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