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丽丽  雷笑云 《科教文汇》2010,(16):131-131,137
日语中“手”不仅仅作为人体器官名词使用,通过对日语词“手”的一词多义分析,发现该词的义项分布呈辐射和连锁结合的趋势,并且各义项以隐喻或转喻方式为主要手段,组成了一个多义的网状结构。因此,笔者在收集日语中与“手”有关的表达的基础上,探究“手”的隐喻和转喻表达,分析其隐喻、转喻模式及意义表达形成的原因,即该基本人体词汇的多义分布现状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晓婷 《科教文汇》2013,(26):69-71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这一概念起,隐喻由其修辞学范畴延伸至所有领域的词、句乃至篇章。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什和Joh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Fau-connier的“合成理论”以及近期兴起的由Forceville & Urios-Aparisi提出的多模态臆喻理论均使得隐喻得到长足发展。隐喻渗透于生活,受制于文化,相异于意识形态。隐喻可以以词、句、篇章为平台,以语境、文化、主体自治等为着手点,结合隐喻理论,进而考察隐喻对于意义构建的作用,得到简化交流理解障碍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何芳 《科教文汇》2008,(34):50-50
隐喻一直是语言界研究的热点。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是目前隐喻研究的新视角,并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中以Lakoff&Johnson的“映射理论”和Fau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为代表。本文分别对两种理论下的隐喻进行了阐释。笔者认为,对于隐喻.“合成空间”理论相对于“映射理论”具有较强的阐释力,是对以往隐喻理论的一种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魏海平 《科教文汇》2007,(11Z):184-184
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隐喻形成类型和隐喻形成的不同引中含义两方面讨论了汉语中关于“花”的语言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林 《科教文汇》2009,(25):246-247
“山寨”是现代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语,以它为基础产生了大量“山寨族词汇”和表达方式。本文简略概括了网络流行词语产生的原因并从意义、词性、感情色彩和隐喻修辞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山寨”的发展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6.
于金龙 《科学学研究》2011,29(4):508-514
 从认知隐喻的视角,阐述了简单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的历史演进及其科学发展背景;指出,复杂性思维范式是以“非机器”认知隐喻为其基本特征,其内在结构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以“生命”和“生态”双重认知隐喻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8.
“语法隐喻”是运用语法规则和话语去隐喻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它们包括灵魂语法、人的语法、生物语法和分子语法。灵魂语法以思维和行动的方式表达所预设的东西,人的语法以具体人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发生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生物语法以某个生物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分子语法以分子和分子群作为基本细节和活动源表达所预设的东西。“语法隐喻”与“意向姿态”非常相似,它们是认知科学的“元话语”系统。这些不同语法可以在任务-工具隐喻中得到整合,并在认知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亚玲 《科教文汇》2007,(7S):190-191
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表达“愤怒”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愤怒”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隐喻既建立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顾萍 《科教文汇》2008,(33):249-249
概念隐喻是我们对世界加以概念化的一个主要方法,生活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现象。关于生活的隐喻是个人对生活理念的袁达,也是其内心观念的流露。文中重点对“生活是爬山”,“生活是条河”等隐喻进行了解读,展示了隐喻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陈娟娟 《内江科技》2014,35(10):83-83
本文通过抽样法对科技英语新闻语篇中的隐喻模式进行例析,发现“事件是运动”和“事物是人”这两种隐喻模式在科技英语新闻中较为常见,其认知机制在于通过具体的经验图式识解抽象的科技概念,从而激活、更新受众的认知图式,起到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钱鹏 《情报杂志》2004,23(11):59-61
自然语言理解和研究需要突破当前的语法层面 ,进入语义分析 ,实现“语法 -语义 -语用”三位一体 ,与语言学角度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统计学角度是语义分析研究的一个方向。隐喻由于一开始就是基于语义的 ,所以分析隐喻对语义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别体现在语义映射模型的建立、语义和逻辑、语义和认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探讨隐喻的指称和逻辑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介绍了一种“基于隐喻的实在论”,对当代科学实在论的隐喻建构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从多个侧面说明隐喻与科学实在论的内在关联,并揭示二者之间某种本质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隐喻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隐喻的介入为我们分析量子场论的形式体系提供了一种着实有效的方法。文章首先对量子场论的本体论研究中隐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之后重点介绍了在量子场论形式体系的建构过程中隐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通过分析科学模型和科学类比在量子场论中的运用揭示出隐喻思维在量子场论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马玉峰 《科教文汇》2009,(25):220-220
近年来袭警或警察被打现象频发,在这些事件中多数警察处于“打不还手”的被动状态。造成民警“打不还手”的现象是多方面的,文中主要结合“打不还手”现象提出的初衷,重点分析了警察执法过程中“打不还手”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阮英 《科教文汇》2020,(4):174-176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善于用具象事物抒发情感。本文以诗歌“The Tide Rises,The Tide Falls”为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其隐喻意义并揭示其教学启示。教师在课堂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扬 《科技风》2011,(10):211
情感是人体经验中最中心、最普遍的方面之一。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Fauconnier的空间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情感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本文试从认知角度将情感隐喻分为通感隐喻和实体隐喻,并利用空间合成理论进一步探讨两种类型的情感隐喻意义建构过程,以期论证空间合成理论框架下情感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1980年,美国学者莱考夫和约翰逊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使隐喻研究走向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一种与人类思维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人们大量地使用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并通过隐喻来认识新的事物。由于隐喻的这种独特作用,人们不断地将隐喻应用于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这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论述认知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梁倍诚 《百科知识》2023,(15):63-64
<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隐喻研究从修辞研究逐步转向研究体验性的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宣传类文本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借助隐喻,形象地激活听众或读者对抽象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每年5月26日在贵阳市举办。该会议作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权威性的国际平台,其全球招展宣传手册中充盈着不同类型的隐喻。就隐喻研究而言,大多数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隐喻理解与意象转换方面,  相似文献   

20.
I.A.理查兹在意义语境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相互作用观。理查兹认为语词不是自足的意义载体,因而隐喻不是语词层面的偏离和替代,而是语句层面所喻和能喻相互作用的结果。理查兹的相互作用观使得隐喻摆脱了传统修辞学的束缚,肯定了隐喻的非修饰性、不可转释性及其在科学和哲学话语中的普遍存在。理查兹认为隐喻研究的目的不是准确揭示隐喻的运作机制,而是提高人们运用隐喻的能力。他为隐喻研究所提出的诸种戒律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