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流民问题,是困扰中国历代统治的一大社会问题,流民问题与社会治乱,更是远未穷尽的历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流民潮获得了新的时代内涵,其发生机制、流向与社会效应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股浪潮将更为宏大。世界之交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重新成为当代的热门话题。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池子华博士适时地推出新《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捧读之后,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3.
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有待开发的新领域.池子华所著《中国近代流民》一书,作为”中国社会史丛书”之一种,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流民现象发生的原因、流民的活动空间和职业流向、流民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效应、近代中国如何解决流民问题及历史启示等,作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实为第一部以近代流民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学术性著作.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 优世疾笔,强烈的时代感流民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历代统治者都把流民的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时值社会转型时期,在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下,泛起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民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引起了作者的思索与忧患.作为一位史学工作者,池子华先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像关心历史那样关心现实”,为期对当代“盲流”问题的解决,对近代中国的流民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这是作者投入全身心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评余明侠新著《诸葛亮评传》余行迈(苏州大学历史系,苏州,215006)《诸葛亮评传》系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余明侠教授的新著,已故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本书是第一部在完整、系统的意义上,将诸葛亮的思...  相似文献   

5.
黎仁凯教授等著的《张之洞幕府》新近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是著者长期研究张之洞的结晶,有22万字,共分十章,内容详尽,资料扎实,逻辑严谨,颇有创意。通读全书,新著给我留下了几个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6.
7.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兄弟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闻名。但在曾国藩的后人中,儿辈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学通英文,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已取得相当成就。孙辈出了曾广钧这样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曾昭抡、曾昭燏这样的著名教育家和学者;玄孙辈还出了曾宪植、曾厚熙这样的政治要人和艺术家。因此,系统深入研究曾国藩兄弟的家世和家族产生、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变化,以及西方文化输入之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成晓军新著《曾国藩家族》一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在这方面作了开拓性的尝试。综览全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  相似文献   

8.
流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池子华先生的新著<中国流民史·近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对中国近代流民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跨学科的考察.在高屋建瓴地对近代流民问题进行深度透视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由池子华、叶继红、马德峰主编的《农民工待遇问题研究》一书,作为教育部重大项目的结项成果,已于2011年9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36万字,以农民工待遇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苏南作为区域研究的中心。除绪论和附录  相似文献   

10.
陈维新同志的《文章写作方法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历代文章学的理论进行了全面考察,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规律。该书有如下特色。首先,《文章写作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驾驭千篇万卷,揭示了文章规律。这本书有它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全书十七章。第一章《导论》,论  相似文献   

11.
简评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苹果树》表现出一种浪漫化的现实主义倾向,刻画了性格具有两面性的主人公艾舍斯特:一方面利己任性,不负责任,自欺欺人和以己度人。热衷于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沉溺于自己所谓的“骑士精神”和“怜悯”之中。“骑士精神”和“怜悯”只不过是他在弱者面前表现出的优越感.因而最终代之以对本阶级地位及生活方式的认同。作者企图用文学作品中的“美”来掩饰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丑恶现象,“骑士精神”和“怜悯”是其对自己所处阶级的美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区域研究的兴起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趋势.这样的转变并不孤立.上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中国史学界普遍遵循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展开研究,张调把中国的广大国土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区域研究的兴起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新趋势。这样的转变并不孤立。上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中国史学界普遍遵循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展开研究,强调把中国的广大国土视作一个整体来研究。随后的年轻一代开始对这种研究倾向加以反思和批判。他们认为,以往的研究把中国的变化单纯归之于西方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多部萧红传记、评传行世的今天,从事萧红研究的学者郭玉斌出版了一部<萧红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6月),通过对萧红生平事迹澄清考订,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评析,全面地凸显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生命道路和文学成就,是在萧红诞辰百年前夕所奉献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8,(3):56-56
金庸说过:“我写武侠小说实际是写人性。人类历史中,很多东西都会变,政治、经济都会变,但是人性、爱情这些东西长时间不会变。”  相似文献   

16.
萧红研究在学术界一直呈现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人们应接不暇地关注新时期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或者专注于挖掘现代文学大家们的深邃思索与开拓精神时,有关萧红的评述则如同她的作品一样娴淡如菊地静静伫立在一旁.  相似文献   

17.
《彼得一世评传》评介陈利今最近,我高兴地阅读了赵士国所著的《彼得一世评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20万字),觉得这部书写得好,写得活,有水平,有质量。它不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而且有现实的教育意义,确实是部很好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我,何其芳,中国共产党党员,不是黑帮,不搞修正主义!”这是一九六六年夏天,何其芳面对一伙“造反者”的肆意虏掠、顺手撕下桌上的一张台历书写的愤然之笔。“我愤怒。我抗议。然而我还是只得吞下我的眼泪……。”这是十年之后,何其芳在《回忆周恩来同志》一文中的诚恳哭诉。这就是何其芳。他有着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性格和品德:爱祖国,爱人民,实事求是,清节不为物移。与闻一多相比,他不是掀髯狮吼,怒发拍案,而是坚定中隐含着深沉,与朱自清相比,他不是温文尔雅,月白风清,而是热情中藏孕着坚贞。他的  相似文献   

19.
王学忠被誉为弱势群体的代表,用生命种诗的平民诗人.当一些诗人严重脱离生活,脱离人民群众,陷入自设的困境时,王学忠来了,挟着雷,裹着电,喷着火,噙着泪,汹涌着一腔热血,呐喊着,大踏步地闯进了乱象丛生的诗坛,给萎靡不振的诗坛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刚健质朴、清新爽目、提神振气之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