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李玉萍 《中学文科》2007,(8):101-101
材料解析题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从已学过的或未学过的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和整理具有历史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认识的一类试题。由于这类试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概括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成为近几年中、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必考题型。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解答好材料解析题需过好读、联、答“三关”。  相似文献   

2.
刘振西 《成才之路》2009,(22):69-69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非客观性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未学过的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出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等学科能力。并能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加上它具有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自1989年在全国普通高考中首次推出材料解析题这一题型后,历经多年的高考实践,该题型的命题日臻成熟,成为测试考生历史学科诸项能力的一种理想题型。  相似文献   

3.
概念阐释型材料解析题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在材料中包含着某些历史概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二是在材料中包含着对某些历史概念解释的历史信息,要求学生提取这些信息,对相关历史概念进行解释。在表现形式上,概念阐释型材料解析题多采用"……指的是什么""对……进行说明""指出……的含义"等设问方式。概念阐释型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等。此  相似文献   

4.
蔡权 《考试》2010,(4):31-33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使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历史材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等解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能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加强了对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或概念认识、分析历史问题和解析历史材料能力的考查。为适应这一要求,在历史教学中,除了继续提高学生一般的学习能力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特殊能力,要注意从历史根源去认识、说明当代的一些重要社会现象和根本政治制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A4):109-111
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历史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和运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和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采用相关的、合适的历史资料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历史认识,形成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54):151-152
现存的历史史料是人类探讨历史知识的基础,其数量和种类的复杂性对初中学生有效选择史料进行学习提出了挑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问题,并考虑到初中学生感知信息的能力限制,提高他们在选择历史资料和剖析历史材料的技能,教师教授历史史料打破以往的历史教学方式,在进行史料教学时,学生可以从其中佐证相关知识,即在教师教授学生剖析史料时,形成良好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这些恰好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必备的核心素养。然而,现如今的初中生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并且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史料内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史料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材料解析题越来越注重综合考查,即强调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国际、国内现实的热点问题和现象或近现代中国及世界历史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必须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中电影资料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必须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赵岩华 《吉林教育》2008,(10):29-30
信息素养是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形成而出现的新概念。这一概念首先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它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性描述的一个概念。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对信息素养的各种不同定义或描述。  相似文献   

12.
材料解析题(以下简称“材料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它旨在使学生通过研读相关历史资料,从材料中发现、获取并整理有效信息,再联系所学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比较、评价等解析问题的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综试卷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更以其学科内综合性强、分值大、设问角度灵活多变等,令学生头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解析材料题的过程漏洞百出,更谈不上什么有效的解题方法。笔者认为,解析历史材料题必须坚持“四步法”,注意“四要四忌”。第一步:要认真剖解题后设问,获取有关“问题信息”;切忌先…  相似文献   

13.
练习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得到运用和巩固,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创造精神、锻炼意志和性格都有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材料解析题在历史高考中所占的比分不断攀升,近三年来已超过了问答题的份量。就考试功能看,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四大基本能力无一不包含在历史材料解析题中,这也正是该种题型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青睐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历史材料解析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一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取、提炼和归纳信息;二是整理资料的能力。要求考生对资料有较高的分析、整理和概括能力;三是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让考生完全通过阅读材料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考查考生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利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五是史论结合的能力。此外,历史材料解析对历史基本史实和考生的字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如何上好讲评课一直是教师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从材料解读、概念解析的角度去探究历史选择题讲评的深度和广度,力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提升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是对历史的认识过程.由于客观的历史事实本身已经过去,无法重演,不能借助实验加以再现,也不能直接观察,而只能间接了解和认识.学生要了解和认识过去的历史事实,就必须阅读承载历史信息的文字资料.因此,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历史概念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切入材料辅助阐释历史概念?如何在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中关注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本文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学习为例试做探讨。一、运用史料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任何思维的进行都必须要有思维材料,否则思维的操作就无从谈起,史料是重构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依据,也是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出发点。钱学森说,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要用形象思维而不是  相似文献   

18.
张旭宇 《考试周刊》2011,(52):188-189
高三阶段的总复习,是站在新的高度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认识、综合运用,可以实行知识的概括化、网络化,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形成技能、技巧,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高三复习高效性的理解,认为总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研读材料,发现、获取并整理有效信息,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比较、评价等解析问题的能力。其具有学科内综合性强、分值大、设问角度灵活多变等新特点。在考试中,许多学生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过程漏洞百出,失分惊人。因此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十分必  相似文献   

20.
万以内数的认识既是学习多位数读、写法的基础,也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概念不清,读写数不熟练,将直接影响对万以内数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一、借助直观,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取的。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应借助直观,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例如,教学“千以内的数和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