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西思维的差异与比喻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思维方式都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在此中西早期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比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西方文化发展了一套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式,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则保存了许多具象的成分。这种差异也导致了中西比喻的不同;西方人更倾向于将比喻作为一个外在的修饰,而中国人则将比喻作为思维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西方的比喻更复杂,繁复,中国的比喻乘法,明快;西方的比喻倾向于写实,中国的比喻趋向于写意;由于价格观的不同,中西比喻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月娥 《考试周刊》2007,(46):53-54
比喻在中西方语言表达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了解在民族文化差异下比喻的不同之处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与研究、国际语言学术交流等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文化差异下比喻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电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打电话办事非常方便。有人把打电话做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即“让你的指头代你走路”。但用英语打电话,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有不少人们熟悉的人名,一提起他们,就会使人清楚的联想到某些情景,起到以古比今的作用。每个人名都有一段历史或神话故事,只有了解了这些掌故,才能真正体会到比喻的妙处,下面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5.
教师语言的幽默哪里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安 《云南教育》2002,(34):16-1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如一根拐杖,一只船,一座桥,帮助人们渡过心灵上的难关。那么教师语言的幽默从而何而来?形象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在教学中比喻虽然运用得最经常、最广泛,但是,并非任何比喻都有幽默感,关键在于新奇恰当。有位历史老师在讲到19世纪末英德竞争时,比喻说:“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是根本不满足得到一些残汤剩菜的。它像一个吃不饱的饿汉子,自然首先盯着英国的那个大盘子……”这一连串的形象比喻,既新奇恰当,又幽默风趣,确切地揭示…  相似文献   

6.
运用释喻转换的方法,对英语比喻修辞的语义结构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语义范围,类比形式,修辞格式等方面对,英语中主要的比喻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语义范围决定比喻修辞的外部意义的内部意义,而上下意义或情景意义则必须导致语义的变化,掌握英语中的修辞方法,加深对英语的比喻,典故等背景内容的理解,并在表达中能够正确应用它们,对我们深入学习英美学和西方化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当前文学创作中,人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的运用,存在着“比喻定型化”的弊端,因而使比喻缺乏新颖性、创意性。作家毕淑敏主动跳开这一俗套的局限,突破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革新“比喻”,给它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她作品中的比喻修辞非定型化、反类同化。体现了她个人的历史主动性和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简析比喻所反映的汉民族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这种积极修辞格被人们广泛运用,它不仅是作家经常于写作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而且也是理论家阐释哲理的重要辅助手段;日常生活中,人们更是频繁地运用比喻手法表情达意.综观古今,修辞学著作几乎无一例外地郝将比喻列为汉语的首选辞格.可见,比喻在我国传统修辞方式中的重要地位.汉民族同西方民族相比,虽然同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但深层观念上的根源却不相同.比喻这种表达方式,正是我国传统类推思维和意象思维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比喻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的主观性顾设在诸多修辞方法中,比喻可算是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辞格,因此人们对它研究得也最多、最深入。在“什么是比喻”这个问题上,修辞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即本体;二是要有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即喻体;三...  相似文献   

10.
屈仁芬 《时代教育》2007,(10Z):57-57
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密切联系起来。有人形象地将这一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16世纪,当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也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这一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而在西方,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产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迎来了近代的黎明。知识经济的隆隆涛声中,科技成为我们经常并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亮 《辽宁教育》2015,(3):42-44
自西方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知识理性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漠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不可言说性。比喻在表达非理性因素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比喻非但是一种辞格,还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社会历史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时期,赋予有历史使命感的人以极大机会,社会历史向人们展现自我,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仰望之情油然而生。人们上述这样的历史经验都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个人模式的社会批判理论——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所看到的自己历史定位;社会历史感的核心借助否定性辩证法和交往行动理论多方面地展现了其与个人之间的拒斥与被拒斥的关系,这也使它更能够被个人所认识,人们开始用文化与社会历史感核心打交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展现其所包括的文化含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得到了解释社会前进动力的含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前进的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及相关词语不仅可以用来表现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更被广泛地用来表达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千变万化的事物特征.由于中西方化的差异,颜色词的中西方引申比喻含义也各不相同。从红、黄、蓝、绿、白、黑等六种主要的颜色词及相关的词组搭配可了解一些中西方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近代西方化的交会碰撞为背景,瞿秋白向人们揭示了西方化给中国社会和传统化带来的冲击与震荡,剖析探索了中国传统化的历史命运和出路,在认真反思了西方化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吸收与借鉴西方化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标准,他的这些思想丰富了人们对中西化交流的认识,为当前的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章从历史上绘画的发展,工具的演变,通过中西方绘画的结合,阐述了中西方各个绘画种类,使人们了解绘画艺术拥有的无与伦比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英汉翻译中比喻的形象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文学作品中都含有大量的鲜明生动、活动有力的比喻。尤其是成语和诗歌中比喻是重要的倏手段,从而构成这类作品语言艺术的灵魂。人们对比喻的翻译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从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论述。本文试图从对比喻形象转换的方法作一玫析旨在对比喻圾研究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宠物趣谈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西方国家的人喜好养宠物,有家养的动物,也有凶猛的野兽,比如大的有马,有猪,凶猛的还有鳄鱼,甚至是蛇;小的有兔子,老鼠,甚至到蚊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动物的习惯作比喻。但是,在我们作比喻的时候,要留心中英化背景的区别,以免弄出麻烦。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的文学作品中都含有大量的鲜明生动、活泼有力的比喻。尤其是成语和诗歌中比喻是重要的修辞手段, 从而构成这类作品语言艺术的灵魂。人们对比喻的翻译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 从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论述。本文试图从对比喻形象转换的方法作一些浅析, 旨在对比喻形象移植及翻译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起源于人的两个天性:“摹仿”与“音调感和节奏感”。这个论述深刻地指出了人类意识形态中诗的起源的心理基础。本文首先从人的天性的角度,指出“联系”是确定人存在的根本,并且认为“联系”具体表现为“比喻”和“逻辑”两种基本形态。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论述,我们把“摹仿”的天性明确为“比喻”的联系方式.而“音调感和节奏感”的天性对应的则是“逻辑”,的联系方式。然后,通过对中西方文化演变历史的比较分析,在过程中展现“逻辑”和“比喻”这两种联系方式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总结了联系与文学艺术的渊源。  相似文献   

20.
比喻与传统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汉民族同西方民族相比,虽然同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式,但深层观念上的根源却不相同。古今汉语中,比喻这种表达方式,正是我国传统类推思维和意象思维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