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当题析(28)     
例1、一线状实物垂直于某薄凹透镜的主光轴放置,得到了放大率为1/4的像。已知实物和像相距50厘米,求该透镜焦距。“上当”途径: 由1/u 1/u=1/f,v/u=—1/4及u—v=50三式解得,u=40(厘米),v=—10(厘米),f=—40/3≈—13.3(厘米)。“上当”分析及正确解答:本题中,实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设计了一道“猜猜看”的题目。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题目“小明有12元钱,小红有8元钱。________?”让学生“猜”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兴趣盎然,都想猜中老师的问题,个个动脑筋,急不可待地举手发言。 生A:“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钱?算式为12 8=20(元)。” 生B:“小明比小红多多少钱?算式为12-8=4(元)。”  相似文献   

3.
有 这样一堂“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新授课— 上课开始后,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 位数”,一边向学生宣布:“今天我们来学习……”。 接着,教师随意出示一道题目“s了厄石一”,对学生说:“怎样做这道除法?请听我讲(边讲边板书如下): 板书3)36 r3)36 3 讲解勺除36,要从前往后除。. “看:前面是3;想:3除以3得b“除:一三得三(边念口诀边写除式)。 r3)36 3 6 123)36 3 6 6’~~) 一口》 一一弓卜“看:不写;3一3一o;想:没除完,0“移:把后面的数6移下来。一卜看:后面的数是6;想:6除以3得2;“除:二三得六(念口诀,写除式)。‘看:6一6=0;66一憾:除…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学习,从由个人到组织和从由要求到自愿两个维度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个人—要求式”、“个人—自愿式”、“组织—要求式”、“组织—自愿式”。从善于不断学习并促进组织的发展能力这个“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来看,只有“组织—自愿式”这个学习方式才符合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建设要求。在近几年建设“学习型教师组织”的思考与实践中,教育人士认识到创建科学完善的学习机制是形成“组织—自愿式”学习的关键和抓手。但就如何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的学习机制,却有着“雾里看花”或“积重难返”的感觉。一、创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上教社),三年级(上)第46页例4(连续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2.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式题;3.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两题,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①1546-352= ②9010-4608=然后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教学新知识准备了方法(思维)。2.教师过渡:这是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退位减法”(板书)。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解决:广拓途径,不为书本所缚 [现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新授课。教师出示26×2,让学生试算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的想法很多,例如:(1)26 26=52;(2)25×2=50 1×2=2 50 2=52;(3)在头脑中列一个奖式,用竖式算出26×2=52;(4)30×2=60 4×2=860-8=52;(5)20×2=40 6×2=12 40 12=  相似文献   

7.
【教学案例】教师借助演示,引导学生学习例题“:有6个梨,每3个装一盘,可装几盘?”并诱发学生自主列出算式:6÷3=2(盘)。接着,教师添加一个“梨”,提问学生“: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学生不难列出算式。再接下来,教师又把“梨”的个数分别设为8个、9个、10个、11个,让学生把教师发给的“纸片梨”、“纸片盘”拿出来,前后两桌四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并要求写出算式。交流时,各组代表纷纷向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6÷3=2(盘)7÷3=2(盘)……1(个)8÷3=2(盘)……2(个)9÷3=3(盘)……0(个)10÷3=3(盘)……1(个)11÷3=3(盘)……  相似文献   

8.
问题来源:我听了一节市级比赛课“小数乘整数”,到课结束时,学生始终抱着“拆开算”的方法不放。如1.8×4,想:4×0.8=3.2,4×1=4,3.2 4=7.2。教师设法往竖式上引导,可学生就是不领情,没有这种心理需求,没有真正构建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的内在联系。为此,我非常好奇,马上回到学校,按照这位教师的设计也上了这一课。奇怪的是,不同学校的学生却出现了同样的情况。难道这真是同一设计上的必然产物?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乘整数”。教学过程:教师提供生活中的购物单(如下)让学生完成。物品单价(元)数量(千克)总价(元)西瓜3/千克…  相似文献   

9.
【案例】“加和减”教学片断:师:(板书44+25= )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生1:44+25=69。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吗?生1:因为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所以“44+25=69”。师:不简单,你是在头脑里列竖式计算的。你们还有其它算法吗?生2:我想……先用“44-4=40”,再……(一部分学生议论:计算加法,他怎么做起减法了?哈哈!几个同学笑出了声。)生2:我……(越急越说不出)师:计算加法,能先算减法吗?你再想想。其他同学也都想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以倾听、鼓励为主。巡视中教师了解到生2用“44-4=40”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备课分析文章(或段落)层次结构时,往往分不清是“概括具体”式还是“总述分述”式。因此影响了教师对文章(或段落)结构形式及内容的准确把握。“概具”式与“总分”式有如下的共同点:①各自均是一种安排、组织材料的形式和顺序。②各自都有三种具体情况:“概具”式中有“概括→具体”、“具体→概  相似文献   

11.
(文中所用代号:V——动词谓语,R——补语,O——宾语,D——定语。括号中的“个”表示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在“V 他(个)R”结构中,由于其中“R”的性质不同,“他”的语义各异,又可将[3]、[4]类记为“V 他_1(个)R_1”式,[5]、[6]类记为“V 他_2(个)R_2”式.  相似文献   

12.
欧美新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 者马丁·布伯以其著名的“对话哲学” 在欧美思想界享誉甚高。他提出了“对 话教育”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 (1)师生基于信任建立交互的关 系,即“我—你”关系。 (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从事 的批判性的意义活动。 (3)教学活动依靠师生之间交互 式、值得信赖的、启发式的“对话”完 成。 (4)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以其整  相似文献   

13.
张齐华 《人民教育》2006,(11):34-36
师: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就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吧。(故事略)听完故事,想说些什么吗?(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3 4=4 3)师: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这句话。)师:其他同学呢?(见没有补充)老师的发现和他很相  相似文献   

14.
一、两种问题教学模式的比较所谓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教学过程,它需要把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1]就问题的来源看,问题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我问你”式的问题教学和“你问我”式的问题教学。“我问你”式的问题教学,其一般程序为:教师根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鉴别、评判答案—总结得出结论“。你问我”式的问题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为:教师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师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电学课上,有学生问道: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E=F/q,E与q不是成反比吗?怎能说场强与试探电荷无关呢?教师在解答时,先写出一个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式”: 父子年龄差=(父亲年龄)-(儿子年龄)然后反问学生:父子年龄差与儿子年龄有无关系?能否据此式说这个“差距”随着儿子长大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任意报一个两位数,由教师组成“数字列车”。学生:(1)28,教师:28→16(2)15,15→5(3)87,87→56师:请仔细观察,第一节“数字车厢”和第二节“数字车厢”,这里有一个秘密,哪位同学能发现这个秘密?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很快都举起了手。)生:我发现前一节“数字车厢”中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就是后一节“车厢”中的数:2×8=16,1×5=5,8×7=56。师: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真聪明!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好吗?要求:开数字列车,老师说前一节“车厢”,学生马上说出后一节“车厢…  相似文献   

17.
并非讽刺     
某教师讲解“万重(chóng)山”(见李白《早发白帝城》末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说:“山为什幺重(zhòng)呢?因为山多,就重(zhòng)了。”学生在黑板上演算9÷9=1,某教师马上给打错号,并提高嗓门问:“9个东西给9个人拿走了,还剩几个?”学生齐答:“没有了!”教师: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第一册(上)(试验本·必修)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求由解析式给出的函数y=f(x)的反函数时,要强调分两步骤进行,第一步将y=f(x)看成方程,解出x=f~(-1)(y),第二步将x、y互换,得到y=f~(-1)(x)。”而试验课本P_(79)例1解答全部是按照上述两步进行的,虽然结果正确,但仅限于这两步,解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道数学选择题)题 函数y=f(a x)的图象和函数y=f(a—x)的图象()(A)关于X轴对称;(B)关于y轴对称,(C)关于直线y=x对称;(D)关于直线x=a对称;老师:请选出正确的答案(代号).学生甲:我选“D”.学生乙:选“B”.学生丙:选“D”.学生丁;我也选“D”.老师:看来,多数同学选“D”.甲同学,你能说说选“D”的理由吗?  相似文献   

20.
一、(本题满分30分)本题共有10个小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小题填对得3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log_(4/2)3.4——log_(4/2)3.2(填入记号“<”、“=”或“>”)。 2.等差数列{a_n}中,a_1=7,a_3=-1,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