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2.
李纲是以爱国著称于世的。作为政治家,他的业绩彪炳史册;作为词人,其词却鲜为人重,没有一首编入他的集子里。如《四库全书》收他的《梁溪集》,有诗、文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独无词。这种冷落直到清末才有改观,王鹏运刻《四印斋所刻词》,将他与李光、赵鼎、胡铨的词合辑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其中李纲的《梁溪词》收词五十首。唐圭璋先生编《全宋词》,又据别本补入四首(其中残篇二首)。但这还不是李纲词的全部。《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四引《词谱》云:“绍兴初,都下盛传《苏武令》一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的诗歌,收在《柳河东集》卷一“雅诗歌曲”和卷四十二、卷四十三“古今诗”中,加上中华书局出版的《柳宗元集》外集补遗的一首和笔者在宋人蔡正孙的《诗林广记》中发现的佚诗一首,总共是一百六十五首.笔者  相似文献   

4.
何逊是梁代重要作家。他的朋友王僧孺曾集其文八卷,《隋书·经籍志四》载《何逊集》七卷①,后有残缺,至宋仅存五卷。今存《何水部集》各刻本卷帙不一,《四部备要》本不分卷。篇目各本大体相同,而文字差异较多.一九八○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校本《何逊集》,提供了较好的读本。何逊的文今存不多,诗尚有九十余首。其诗绘景言情,清新宛转,合乎声律,已酷似近体诗,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竟误选其诗十四首。何逊对唐诗影响较大,杜甫曾多处化用他的诗句入诗,并称许“能诗何水曹”。但  相似文献   

5.
汪遵为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咏史”诗人,但是其里籍何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颇不一致。宋人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卷五九《汪遵》条谓:“遵,宣城人。”元人辛文房著《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谓:“遵,宣州泾县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引宋人乐史著《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又云:“汪遵,宣城人。”而《全五代诗》卷  相似文献   

6.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30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1首。《全宋诗》、《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一些佚作。今从《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辑得诗4首,从《四库全书》辑得文3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文1篇。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崔颢为人轻薄,却写了一首颇为沉厚的《黄鹤楼》诗。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鹅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唐人七律,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此“第一”当谓其最早,非谓最好,然亦足见宋人对此诗之推崇。《唐才子传》卷一曾记大诗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州人。元辛文房称其清才旷逸,诗笔遒丽,名盛当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宋临安府棚前陈宅书籍铺刊本卷同,见四部丛刊初编一六七缩印本(以下简称书棚本)。至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内有《李文山诗》三卷,分体编排,已非宋椠旧貌。清初季振宜辑全唐诗时,即据汲古阁本,康熙扬州唐诗局以季氏稿本为底本,编其诗三卷,共二百六十三首,其中作品又分别见于唐人十五个作家集中,达二十首之多,真伪混淆,历时已久。今依《全唐诗》李群玉卷,辅以书棚本、汲古阁本,并旁参它书,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9.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10.
通过查核南宋至明初诗歌总集、别集,细致甄辨,发现《全唐诗·殷尧藩集》虽录存了殷氏诗十余首,但也收入大量唐以后他人的作品,其中有元人虞集,明人史谨、吴伯宗诗二个首,另有出处不明但可断为伪作之诗,其与唐人诗重出互见者三首亦非殷作。《全唐诗》此集本于胡震亨《唐音丁签》,胡氏云此集乃一“宋刻木”,“庶几全璧”,实属无稽。该集乃明人伪造。  相似文献   

11.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14岁应神童举及第,但仕途不遂,40余岁仍官盈川令。有《杨盈川集》10卷。杨炯虽不是唐代诗人中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所传诗作也不多,但一首《从军行》使他在初唐诗坛不同凡响,这首诗代表了唐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郑珍对韩愈研究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珍对韩愈研究的学术贡献易健贤《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韩愈”条谓:“研究著作,王鸣盛《蛾术篇》、郑珍《巢经巢文集》、俞樾《俞楼杂纂》诸书的有关条目或文章,具有学术价值.”韩愈诗文集,自其弟子李汉编《昌黎先生集》,宋人辑编《外集》后,至南宋庆元...  相似文献   

13.
宋人词集在宋代当时就有人为之加注者较为罕见,而周邦彦《清真词》宋人笺注却不止一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有曹杓,字季中,号一壶居士,曾注《清真词》二卷。”惜其书久已不传。南宋嘉定间,又有庐陵人陈元龙字少章者为之详注,这就是现收于《宛委别藏》、《疆村丛书》、《四部备要》等丛书中10卷景宋嘉定本陈元龙集注之《片玉集》。集首有陈元龙乡人刘肃(字必钦)序,略  相似文献   

14.
三百五十余首。 1985年李梦生点校之上海古籍本 (简称上古本 ) ,即以豫章本为底本 ,取四部本及海山仙馆本为校本 ,又辑遗诗十五首 ,其中重见于集本者五首 ,实为十首 ,文八篇 ,予亦从元明人选本辑得诗八首 ,又癸未本中有人从罗念庵《秀川文献》补录诗二首 ,此外尚有汲古阁刻《元四家诗》本 ,仅三卷 ,缺太甚 ,选本选录最多者为清顾嗣立《元诗选》收一百五十三首 ,予编选《元四大家诗选》收录六十三首。今以四库本为主校本 ,参以四部本 ,此二本所无者 ,则以癸未本为主校本 ,参以己丑本 ,其为元明诸选本所有者 ,亦用以对勘 ,也择用上古本校记…  相似文献   

15.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16.
主要由于科举的因素,唐宋人对《文选》赋与诗的接受各有侧重.唐人对《文选》的接受与借鉴偏重于赋,而宋人则更偏重于诗.“选诗”自从被江西诗派正式引入诗坛后,影响渐趋深广,在南宋后期在江湖诗派与理学诗派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宗选诗派”.  相似文献   

17.
初唐白话诗人王梵志,其人与诗在唐、宋人记载中虽屡有所见,但因其作品久佚,无专集行世,清人辑《全唐诗》亦未收录他的诗,因而很少为世人所知。直至清末敦煌藏书被发现,王梵志的诗才引起国内外学人的注意,并逐渐开始了整理、研究的工作。目前,从二十余种敦煌写本和唐、宋人记载中所搜集到的王梵志诗,约近三百三十首,这个数目,基本上与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序》中所说“制诗三百余首”相近。关于王梵志的生平,现存资料极少,仅见于唐人冯翊的《桂苑丛谈》和宋初修辑的《太平广记》之中,晚唐范摅的《云溪友议·蜀僧喻》里,也有类似的简略记载。《桂苑丛谈》和《太平广记》两书所记的内容大体一致,文字则稍有出入。兹摘录较早出的《桂花丛谈》全文于下:  相似文献   

18.
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一书,是研究宋金关系史的重要文献,但至清末才有活字本及木刻本。在辽史的研究中,对辽末短促政权——北辽的研究目前尚属欠缺。文章在阅读和学习《会编》刻本影印本及邓广铭先生为之《序》的过程中,就北辽及其与宋金关系的问题作了初步摸索。该文分前言与正文两部分。前言是对《会编》及北辽、宋、金关系问题的某些认识和简略说明,正文是从《会编》卷一至卷十二与北辽有关的各“纲”、“目”中,选取部分所作的试按。  相似文献   

19.
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说,开元时,“位卑而著名者”有王江宁。王江宁,即王昌龄,因为他曾任江宁丞,故人称“王江宁”。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当时即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作为“诗家”而被称为“夫子”,可见他在当时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尊重。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卷二)载有《王涣  相似文献   

20.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一曲《锦瑟》,千百年来不知醉倒了多少人.这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又是最难讲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众议纷纭,莫衷一是.宋刘攽、明胡应麟、清施润章说锦瑟是令狐楚家婢女名,因而《锦瑟》一诗是爱情诗(《中山诗话》、《诗薮》内编卷四、《蠖斋诗话》).南宋胡在说是一种叫锦瑟的乐器(《苕溪渔隐业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缃素杂记》). 清朱鹤龄说为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