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旅美教育学专家在反思中国高考制度时曾说,高考好像是制约人才资源发展的瓶颈,“瓶口外——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引导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为一个目的培养一流考生;瓶口内——按照陈旧而落后的评价体系去扩大招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注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机械。招生存在区域歧视,名额分配不平衡,严重侵害了考生的权利,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明显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br〉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唤高考制度需要改革,但高考关系着每个家庭和学生的未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面大,专业性强,面对复杂的利益调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困难不难想象。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由北京高考语文、英语分值的转变就可见一斑。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更在2014年1月15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明:改革,是今年工作的关键词。〈br〉 那么,到底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哪些弊端?怎样的高考制度最适合学生?怎样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本期我们就“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专题,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解读。谈一谈如何实践使高考改革走出困境,将现在“最不坏的高考制度”,最终改变为“最好的高考制度”。〈br〉 (策划人:郝婵陈诚)  相似文献   

3.
看了7月18日《扬子晚报》上的一篇文章《“痛”而后“快”———一位大学教授眼中的南京“高考之痛”》后,我感到很不痛快。在谈“如何评说现行高考制度”时,一开始这位教授说的一番话虽无新意,但还是比较在理的,然而竟没有想到他说着说着,诗性大发起来:“我国目前高考取‘总分制’划‘分数线’,这是不是‘分数至上’呢?10多年前,我也对‘总分’的高下不以为然。后来在教学中发现,600多分的学生就是强于500多分的,400多分的就是强于300多分的。要不然,北大、清华就会舍弃各省的‘状元郎’而到400多分的考生中去发现‘人才’了……相形之下,…  相似文献   

4.
左边照片上人物的名字叫张炘炀,辽宁盘锦人,10岁,中国高考史上年龄最小的考生。自信“‘二本’没问题”的他,应该算是今年最受关注的考生了。笔者丝毫不怀疑张炘炀能“考上”大学——就现在的高考制度而言,只要像张炘炀一样足够聪明,就完全可以达到任何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不过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文献[1]就2013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第19题提供了下列高考后的反馈结果:“相当多的考生反映本题‘偏’‘怪’,解题时感觉非常‘别扭’,来自阅卷现场的统计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这几天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高考”了,学生撕书泄压、家长烧纸拜神、武警持枪巡逻、对“超级中学”的报道、为见义勇为考生的呼吁……每到高考季.这样的新闻总会循环上演,人们在重视高考制度的同时.也在反思着应试教育体制.家有考生的家长亲属将高考神圣化,对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对大多数社会公众来讲,却都在讨论高考制度,其中也不乏将高考妖魔化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去年的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周宏提醒考生,“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切勿用在高考作文卷中。无独有偶,福建省有关高考阅卷老师也表态说.“考生如果在高考作文中用了‘神马’之类的网络热词.则自己的分数可能就真成了‘浮云’。”  相似文献   

8.
自高考用笔试的方式考查诗歌鉴赏以来,诗歌鉴赏题便成了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令许多考生深感头痛。究其原因,当然和部分考生平时阅读诗歌少,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诗歌鉴赏知识体系有关,也和考生答题习惯和思维方式不科学有关。下面结合近年来的部分高考诗歌鉴赏题,重点谈谈做诗歌鉴赏题时应避免的五种情况。一、忌答非所问犯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考生审题意识淡薄,做题时一味图快,尚未审清题意就匆忙作答造成的。如2004年高考辽宁卷第16题的第(1)小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3分…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已走过37年的光辉历程,为国家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高考始终被全社会广泛而高度关注,高考也在全社会的高度关心与争议中多次改革完善,但仍然争论不休,其焦点就是如何更合理的设定考试科目、内容及录取标准、录取程序等核心问题。在当前的考试模式下,考生至少要备考6门学科,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现行高考制度也把  相似文献   

10.
许小红 《考试周刊》2009,(2):199-200
“新高考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趋势在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表现突出。命题贯彻了能力立意的原则,在考查考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选择题注重识别、判断能力的考查,主观题注重阅读、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高考制度是以国家统一考试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考试成绩+部分高校、部分专业加试成绩+考生个人成就"的招生模式,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同时,俄罗斯重视对天才儿童、特长人才的发掘培养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扶持,向上关注到以中学生奥赛获奖者、奥运会冠军等为代表的特长学生的特殊才能,向下照顾到孤儿、残疾考生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体现了高考制度的人性化、公平化、多元化。俄罗斯对特定群体的高考优惠政策可以为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制度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所在,而有关高考制度改革又多是指向"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公众认为"一考定终身"的招录机制,一方面是只会培养考试"机器",而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因高考舞弊、高考加分,导致高考公平受到质疑.高考到底要选拔什么样的人才?中国大学为何难出大师?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阅读》2009,(1):8-9
艺考不是高考捷径 今年的艺术类考试有什么变化,是否还在持续升温?此类问题受到艺考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专家表示:“近年来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逐年增多,竞争激烈,艺考已非高考‘捷径’。”  相似文献   

14.
<正>高考是中国教育制度中一项重要的选拔性考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考生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关系着莘莘学子未来生活的大事件。高考志愿填报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的6月是每个考生家庭的关键时刻,每位考生、考生的父母甚至考生的亲朋好友都关注高考,收集各种信息,为的就是使  相似文献   

15.
高考改革与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不要取消高考”,这是关乎教育发展和考生利益的大问题。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高考仍有坚持的必要。而在坚持高考制度的诸多理由中,公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漫长的考试历史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我们在改革高考制度、借鉴国外经验时,必须虑及自己的文化和国情。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高考第一大题的作文,无论哪个考生都想赢。可怎样才能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文体而言,还是要提倡考生写记叙文,体现自己的"机智的构思",反映时代的特色。我们不妨先来听听专家的建议:"(首先要正确审题……)其次是文体问题。考前我们已经说了,高三学生写议论文多为‘公理’、‘常理’、‘大道理’的机械陈述,读来令人困倦。应当提倡写中学生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叙文’,道出自己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而且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考临近,各地考生正在加紧"冲刺"。日前,媒体曝出孝感"吊瓶班"和东莞"赤膊班"现象,更是把高考竞争的白热化进一步升温。不少人认为,这些极端现象的出现,都是源于"万恶"的高考制度。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背景下,高考竞争的激烈状况不可避免。正因如此,一些考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老师恨铁不成钢,为了自己的孩子、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胜出,采用加班补课、补充营养等办法进行"恶补",既在情理之中,也多少有点你情我愿的意思。把学生的高负荷完全归咎于高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但显然忽视了高考背后复杂的社会心态。高考制度的确需要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现有高考制度暴露出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有效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的缺陷,迫切  相似文献   

18.
1994年,高考“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个别考生竟然写自己“尝试偷自行车”。  相似文献   

19.
高考恢复二十多年来,的确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它以“指挥棒”的权威性,曾迅速全面重建了教育秩序,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然而,其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令人忧虑。“容易摧残师生身心”、“容易束缚教育的发展”、“容易造成高分低能”、“一试定终身导致‘范进’和‘孔乙己’重现”等是现行高考制度的最大弊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尖锐地指出,高考制度不改革,将“教无宁日,学无宁日”。这一点也不夸张。笔者从教15年,早已痛切地感到:高考制度若不改革,不仅是教、学“无宁日”,而且必将使国家在21世纪的世界竞争中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考制度面临着高校招生自主权难以落实、考生专业性向未受重视、一次考试机会偶然性大等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考制度必须改革过度统一的科目设置和权重设置,充分尊重考生不同学科能力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高校不同专业的选拔要求。在高考的统一框架下,考试科目设置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国家统一设定必考科目和各科目权重范围,由高校自主设置各专业的选考科目和各科目具体权重,由考生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和相应专业。将原始分数线性转换之后,依据各科目权重合成各专业总分。高校依据各专业的总分顺序和考生的志愿顺序录取新生。高考改革的关键是,坚持高考统一性和差异性相平衡原则,通过高考科目设置和权重设置,测量考生的专业性向,使考生根据学科优势选择适合自身专业性向的专业,高校按照专业特点录取相应专业性向的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