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黄丹斌 《学会》2003,(12):36-39
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中 ,卓有远见地发出了“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员令 ,这一重要理念和命题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创新精神 ,代表了先进文化的方向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也对科普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赋予更大的希望。科普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 ,主动参与 ,构筑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良好环境。社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传播是学习型社会的环境基础和建设途径 ,环境因素是社区科普整体功能发挥和传播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5.
社会化知识转型中,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科普教育基地资源配置不均衡、科普教育基地的运行缺乏有效的制度规制、科普教育基地的税收优惠制度缺乏配套制度的支撑、科普教育基地的人才资源缺乏持续保障.为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在社会知识化发展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王晓聪 《学会》2007,(8):59-61
<正>随着城镇社区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新形势和新特点下,如何进一步强化社区科普工作,已成为我们社会大科普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且紧迫的课题。一、必要与需求科学技术普及是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传播活动。它的根本任务是把人类已经  相似文献   

8.
积极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德胜  李莉 《科协论坛》2005,20(6):17-18
上世纪90年代,广东处于社会对科普需求旺盛而科普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科协系统借助社会力量,兴办各种类型的科普基地,成为广东省科协发展科普事业的重要举措。一批企事业单位在省科协的指导推动下,逐渐认识了参与科普工作的意义,纷纷要求申办科普教育基地。利用社会力量建设科普教育阵地,成为广东发展科普事业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围绕科技期刊的主要职责,探讨科技期刊的科普责任,并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出版科普专刊的实践为例,阐述科技期刊担负普及科学知识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江  颜熙  卓佳  陈宝 《科协论坛》2003,18(11):7-9
  相似文献   

11.
翟立原 《科协论坛》2005,20(12):43-45
应法国法中经济化交流中心主任阿兰先生和荷兰昂特戴科布莱克基金会技术专业中心主任哈瑞先生的邀请,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交流代表团一行8人,于2005年7月6日-17日对法国和荷兰进行了为期12天的友好访问。下面将有关交流的概况和体会作简要汇报。  相似文献   

12.
殷洁 《科协论坛》2005,20(7):22-23
多年来,南京市各级科协组织积极发挥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为科普事业的发展,广大市民科学化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就全社会而言,科普事业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和各级科协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突破这一阻碍我市科普工作向纵深开展的瓶颈,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体科学教育中心”面向社会开展医学科普教育活动为例,探讨通过将高校实验室建设成社会大众科普教育基地的途径,来实现高校实验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服务于社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陆晨  高迎新 《学会》2012,(8):63-64
本文通过气象科普的社会作用,阐述了气象科普是气象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着气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科学普及问题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一霎间,有关科普的新概念、新名词不断见诸于报端和学术期刊。科普是同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选择合适科普理念,制定正确科普战略对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有事半功倍之效。笔者基于21世纪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着眼科普事业在社会进步中的战略意义,提出素质科普思想,强调素质科普是一个面向新世纪的科普理念,是新世纪我国科普事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张军  任杰慧 《科技风》2011,(3):28-29
社会团体的科普活动可以弥补政府科普工作兼顾不全的不足,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上的不足;可以充分利用科普人才资源;可以合理解决科普人力资源上的不足,实现双赢;可以促进互助博爱理念及公益志愿精神的形成。它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科普实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20.
文权 《学会》2004,(7):50-50,52
“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社会各界共同任务的系统工程。其内涵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涉及到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其范围覆盖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仅靠政府和科协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