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成语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整个成语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二是成语的结构和它的组成成分都十分稳定。整个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其组成成分也不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对有些成语,还要了解其来源,这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不要停留在成语的字面意思上,必须确实弄清成语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精华,在它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感情色彩也出现了两面性,因而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感情色彩也明显不同。这类成语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不少学生由于对此类成语往往只注意其应用较多的一项意义,形成思维定势,从而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错误。本文试作简要分析,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朱祖延先生主编的《汉语成语大词典》问世以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这本大词典收成语约一万七千条,是迄今为止收成语最多的一本。它的最大特色表现在:成语成串以见其源流;语义分列以展现其发展脉络;资料丰富以显示其不同形态和种种用法。这本成语大词典将与主条在含义上或结构上有密切关联的条目串在一起,按语形语义和主条的远近关系排列,形成条目群,成为体例上的一大特色。如主条“粉身碎骨”之下集中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偏正式成语作为成语的一部分,不仅在形式上有其自己的特征,在韵律上也和其他类型成语一样,有很强的节奏性。文章从声调的平仄以及各个音节的开合口等方面分析了偏正式成语,总结了偏正式成语在韵律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它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只有掌握成语的特点并了解其内涵,才会在运用中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6.
<正>成语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是中华人文素质的维生素。它在空间上适应整个华人世界,在时间上能流传后世。其生命力之旺盛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近年来,在各类语文考试中,成语越来越受到命题人的青睐,理解和使用成语已经引起家长和考生们的注意,但很多人因为不能了解成语,进而不会运用成语,使得在此类题型中失分。其实只要能充分的积累和理解成语,其辨析使用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有效地理解成语呢?下面就让我们到成语王国游览一番吧!成语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词组不同,它的意义并非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它的实际含义必须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字面意义只是其实际含义所借以体现的手段。可是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往往就望文生义而错解一些成语,我们把这类成语暂且称做事故多发区,并举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其结构凝练,含义丰富,生动形象,善用之可使文章熠熠生辉。然而绝大多数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典故或名家名言,并有一个复杂的形成历史和运用过程,使得它在读音、形体、意义及用法上较难把握,因而人们在写作时错用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试  相似文献   

9.
数字成语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在汉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渊远的历史,形成独特的数字文化.成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而形成的文化结晶体,被称为语言文化的"活化石".由数字构成的成语兼具二者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它加以研究,有助于解开文化史上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傅建军 《初中生》2005,(7M):36-39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其结构凝练,含义丰富,生动形象,善用之可使文章熠熠生辉。然而绝大多数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典故或名家名言,并有一个复杂的形成历史和运用过程,使得它在读音、形体、意义及用法上较难把握,因而人们在写作时错用的现象屡见不鲜。鉴于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约定俗成的、具有完整独特意义的语言。有些是表达一定概念的固定词组,有些则是含有特殊形象或概括的谚语。它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只有掌握成语的特点了解其内涵,才会在运用中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在语言交际中长期形成的固定格式,它的表现力强,是祖国语言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全国卷的基础题中,有三题(语音、字形、成语的运用)都与成语有关。笔者在多年的高三备考中,对常用成语进行归类复习,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丰富多采,言简意赅,在语言中被广泛地运用。汉语成语的意义和结构是完整的统一体。结构不同,成语的意义也往往不同。我们要掌握汉语成语,不仅要了解它的意义,还应进一步从语言形式上了解它的构造。汉语的重迭式构词法是一种独特的方式,这种方式用在成语中就构成了成语的  相似文献   

14.
正成语是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为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成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是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考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考点。在近年中高考中,对成语运用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要求选出成语运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其命题点往往落在对成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上。对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它具有:①结构的凝固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形成的历史性等等。它是比词大、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综观近年的全国高考试题,成语使用能力的考查是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的考题中都有成语的一席之地,分值一般是3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掌握成语的学习方法。一、明确结构明确结构有利于理解、记忆、运用成语。从单位组合上看,成语结构主要有以下五种:(一)“二·二结构”。由两个动宾结构联合构成,如“弄虚作假”、“移风易俗”。(二)“一·三结构”。这是一种主谓结…  相似文献   

16.
论成语活用手法及其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本身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具有构成辞格的特殊功能,它是汉语言的精萃,是我国宝贵文化的财富。它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灵活性的一面。本文就以论其灵活性,即成语活用。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主要有仿拟,误解,易序,拆词,转用,省略,化用,离析等辞格,体现了它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上,同时也体现了“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规律。它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谐趣幽默精当有力,生动形象的特异功能。显示出它的生机勃勃,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这对于成语的形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部典籍的思想观念的主张,积淀在语言特别是成语上,才是最有效的传播和落实。《周易》的汉语成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文化积淀的逻辑发展过程。《周易》经传合编时信仰和理性的同构、《周易》传播过程中的雅俗通约性和因易学发展而形成的自动套用格式,是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周易》在哲学、政治、伦理和一般社会交际等领域贡献了237条成语,这些成语成为它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重要地位的表征;大量的天地成语和极少的“圣”字成语,是《周易》思维定势在汉语中留下重要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成语六源     
成语,源于生活,成于生活,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中反复运用定格成型的语言精华。成语形制简洁,内涵精辟,探究其源,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它,正确地运用它,亦利于成语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成语主要源于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成语所负载的语义信息超出了它自身的范围,形成了“语义超载”,以致于使读者难以理解,甚至接受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它所传递的信息就需要与它在意义上有关联的上下文来分担。分担成语超载语义的语境,有语义的转嫁、预设和追加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某段文献形式能否作为某成语的语源,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它与成语是否存在同一性,它在书面文献记载中是否出现最早。而双方是否具有同一性则是判断文献形式能不能作为成语语源的先决条件。同一性指文献形式和成语在所指上相同或基本相同,它既表现在字面上,也表现在意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