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作为我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近年来发展迅速。外宣纪录片《鸟瞰中国》在海内外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播放量,曾获“最佳国际传播奖”,其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字幕翻译。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对《鸟瞰中国》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边城》,作者沈从文,是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翠翠和她的爷爷老船夫。这部作品以三个青年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船总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天保一个叫摊送都喜欢翠翠,但翠翠心有所属,那就是摊送。在两个儿子唱山歌比对时,翠翠选了摊送。天保心灰意冷,就下海了,然后淹死了,船总见自己的大儿子死了就不同意翠翠和摊送在一起。故事的结尾非常悲惨,翠翠的爷爷也死了。这本书描写了川湘那一带的特有风俗。把当地的淳朴风情展现出来同时又伴随主人公悲剧的感情生活。文章将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对戴乃迭《边城》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而研究译者在该视角下的三维转换过程,在今后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能有所运用。  相似文献   

3.
奈达(1993)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分为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对于《边城》的翻译主要涉及物质,社会和宗教文化,同时也包括了语言和生态文化。归化与异化是译者处理源译语文化差异时的常用翻译策略。该文将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金译本采取什么翻译策略处理原文的文化因素;(2)这种翻译策略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4.
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最新的国情和发展动态。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概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标准,并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其英译进行分析,论证如何产出"整合适应度"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记》是由我国古代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创作的一篇名作,也是我国不可胜数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块瑰宝。本文选取林语堂先生的译本,探究生态翻译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并从中摘取译例若干,从语言、文化以及交际三个维度对译例作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通过生态翻译学视角,总结宜昌市博物馆展品英译策略及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批评修改建议,以期达到语言形式、社会文化、互动交际等复杂翻译生态环境中的最优方案。本研究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宜昌旅游文化类文本的翻译质量,促进宜昌入境旅游业的高水平快速发展;完善巴楚民俗文化对外形象构建,丰富宜昌旅游外宣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化翻译策略、方法、评价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数据和新解读。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6,(3):52-55
《浮躁》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葛浩文成功地英译了《浮躁》,使得贾平凹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看,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成功,就在于其三维的适应性选择的成功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这一解读,为贾平凹作品的英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8.
李明 《现代英语》2023,(13):98-101
公示语作为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公示语翻译的质量优劣影响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建设水平。桂林作为一个旅游大城,更应该注重公示语建设,但是桂林公示语的英译文本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选取几处典型的公示语英译文本,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这几处英译文本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对桂林公示语的建设起到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于永波  郭佩瑶 《现代英语》2023,(20):103-106
以百度在线机译、罗经国、谢百魁的《出师表》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从语言、文化两个维度,对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人工译本,百度翻译在两个维度均明显出现对原文的错译和漏译,尤其是具有文化内涵词语的翻译,翻译质量远不如人工译本。罗经国采用“原生化”译法,关注修辞手法的应用,对官职和谦辞的英译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内涵,但译文不够简洁;谢百魁采用“译生化”和“简生化”译法,选词精准简洁,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官职的翻译,谢百魁不如罗经国处理得好。  相似文献   

10.
张苗苗 《英语广场》2022,(32):15-19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之一,《赎罪》是其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这一视角切入,借助三维转换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赎罪》的郭国良译本进行案例分析,为在翻译中恰当运用三维转换视角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试图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黄帝内经》中修辞格的翻译,并以此解读李照国《黄帝内经》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2018年锦鲤一词在网络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人们疯狂转发,随之也出现了对锦鲤英译的讨论。生态翻译学是一项结合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则有着特有的翻译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分析锦鲤的音译、直译和意译以及直译加注释这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自2001年起步以来,在十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诞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对翻译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三维"转换视角对《逃离》及李文俊译本进行文本探究和翻译方法的归纳总结,既是一次对该理论在文学译本分析上的运用实践,也是一次对李文俊翻译思想研究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郝亚伦 《考试周刊》2011,(36):24-25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旅游景点牌示的具体译例,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以“三维”原则为指导,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高旅游翻译质量,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彭娟 《海外英语》2012,(17):153-155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张爱玲的翻译理念和《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解读,指出张爱玲的翻译理念与实践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选择适应"等概念,《金锁记》的英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度较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王依  沈梅英 《英语广场》2020,(10):14-17
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演绎了七组普通人与中国发展息息相关的故事。影片中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标题,且每个标题的英译都各具特色。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分析影片中各故事标题的英译策略及其对国外影众构建中国形象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毛选》英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译事活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视角对这一重要的翻译活动进行研究考察,在其探讨角度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宋词与唐诗、元曲一样,都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代表。生态翻译学理论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本文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从不同维度对林语堂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家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翻译探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国诗词外译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顾思月  陈茜 《英语广场》2024,(11):19-22
博物馆解说词不仅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而且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任,其英译在推介、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分析浙江省博物馆陶瓷展品解说词的英译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质量,助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0.
廉蕊霞  蔺志渊 《海外英语》2022,(11):26-27+38
“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生态翻译学者在翻译过程中持有的基本原则,认为翻译是译者选择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从“整体主义”生态科学角度出发,运用三维转换方法,完成对最终译文的选择和目的语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适应选择理论,探讨在太极拳英译中,译者如何通过策略选择和方法运用,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理想翻译作品,旨在使太极文化能够在世界各国的生态文化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