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情缘     
七十年代初,作为上海知青,我从西双版纳的勐腊水利兵团上调到了云南省思茅地区商业局任统计工作。不久,离我们单位不远的地委大院内盖起了一幢四层高的大楼,只见大楼四周的围墙砌得又高又厚,每一层的窗户开得又小又窄,而且每一扇窗户都安有铁栅栏,引得路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向这幢大楼投去疑惑的一瞥。  相似文献   

2.
孔令春 《声屏世界》2001,(10):10-11
盛夏,骄阳似火。笔在烈日炎炎的下午来到广丰。车子沿着宽阔气派的芦林大道行驶,在全省一流的县城广场——月兔广场旁拐了个弯,高高耸立在主街道尽头中心位置的广丰县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映入眼帘。据说,该县许多年轻人把能够进入这幢大楼上班视为一种荣耀。车子在广电中心花园式的院子里停了下来,十二层高的广播电视中心大楼,玻璃墙映照着天光云影,大楼顶上的广播电视铁塔刺破青天,使人觉得气宇非凡。  相似文献   

3.
正1965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决定在所内新建一幢麻腮风疫苗生产大楼。建筑共8层,高约35米。那一年国庆节,郦强华跟随父母走进这幢全新的大楼。湿漉漉的水泥和石灰的味道新鲜、清爽,带有令人愉悦的冰凉感,扑面而来。一家人走进大厅,大厅回响着他们的脚步声。他们走进电梯,这在当时还是罕见的高科技设备,轻易不能被人触碰。但此刻,电梯张开怀抱等待着他们,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夏之交,我到北京出差。一天,我和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坐车经过西三环北路,不经意间偶然发现车窗外的一幢造型别致的大楼似曾相识,好像在哪儿见过,朋友告诉我,那是外研社新盖的办公大楼。噢,想起来了,年初我们《出版广角》杂志刊登外研社形象广告时我曾见过这幢楼的模型照片,当时  相似文献   

5.
杨美荐 《湖南档案》2009,(11):28-30
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景象和挥之不去的惆怅。故宫西侧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记录清王朝真实面目的大内秘档,透过那些秘档,人们可以用眼睛去抚摸紫禁城曾经真实跳动过的脉搏和心脏。有幸走进这幢大楼的人,几乎无一不因这巨大的发现而目瞪口呆,甚至屏住了呼吸。  相似文献   

6.
有人形象地把外滩比作上海一个巨大华美的“客厅”。百年来,近悦远来的男女老少宾主过客,看着外滩万物皆流产生的无尽重复和变化,每个人都以自己的视角审视与理解着这个“客厅”。这些年来,这个“客厅”在精心保持完整性和经典性的同时,也在谨慎地追求创新性与丰富性。中山东二路9号大楼正在演绎的“蜕变”,即是这个“客厅”嬗变中的一种体现。这幢落成于1939年的法邮大楼,正在改造成上海市档案馆的新馆。  相似文献   

7.
268年的清王朝,给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景象和挥之不去的惆怅.故宫西侧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记录清王朝真实面目的大内秘档,透过那些秘档,人们可以用眼睛去抚摸紫禁城曾经真实跳动过的脉搏和心脏.有幸走进这幢大楼的人,几乎无一不因这巨大的发现而目瞪口呆,甚至屏住了呼吸.  相似文献   

8.
没有去过图书馆的大学生也许不多,但是有幸在图书馆屋顶上闲聊、用午餐、晒太阳的人却很少。这种好运气恐怕只有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学生们可以独享。该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奇特,被誉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未来派艺术特征,最为现代化的图书馆之一。 新馆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位于校园内的普罗米修斯广场,1998年春天正式开放。大楼造型别致,远看似乎从天外飞来,落在校园里。这幢建筑其它几面皆为巨大的玻璃幕墙,另一面则倾斜成为大楼屋顶,并继续延伸使整个屋顶与地面合而为一,形成一个大草坪,成为校园自然风景的一部…  相似文献   

9.
正第一次知道巴金的名字,是在小时候的某一天,爸爸、妈妈与几位他们大人的朋友,在家中交谈时听到的。记得当时他们说起巴金的口气,怀有别样的敬重和羡慕,还好像有一种仰视的姿态,让我也觉得这个巴金一定非常了不起。那时候,我们住在上海常熟路的瑞华公寓,在这幢法式大楼里,住着当时华东局和市委宣传部的不少领导干部,包括一些从事新闻出版和影视宣传工作的文化人,如刘溪(专业作家)、汪晓云(时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任干(时  相似文献   

10.
在伦敦市中心,云集着英国各大报社、杂志社的舰队街上,路透社的编辑部大楼,是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在这幢大楼里,除了路透社的工作人员外,还有英国报纸联合社——报联社(Press Association)在此合署办公.原来,路透社在国外设有不少驻外分社,人员配备相当齐全,在国内却无分社,也没有国内记者.它所发布的国内新闻和新闻图片就是依靠报联社提供的,这家由英国上百家报纸联合经营的通讯社,代替路透社行使国内分社的职责.摄影记者的部署我曾多次走访报联社的摄影部,了介到他们采编人员并不很多,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全国主要报纸、杂志以及国外几家图片社或报社提供发生在伦敦  相似文献   

11.
正提起近代上海城市的"变脸",外滩可以说是个地标。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怎么评价保护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美"在外滩之源外滩之美一定程度上也是其"蕴藏"的美被不断发现、被认知的过程。比如其源点的被发现和"发掘"。当"上海亚洲文会大楼"的建筑这北外滩源点被"发掘"出来后,它的被瞩目就像它接下来被"重新打造"一样,即在情理之中,只是当这幢"焕然一新"的建筑赫然矗立在世人面前时,已不再叫"上  相似文献   

12.
在莫斯科近郊的兹维尼果罗德镇,坐落着一幢三层银色别墅。这幢别墅建于1827年,最初是俄罗斯沙皇时代一位贵族的庄园。100多年的风雨洗礼,已经使这座古老建筑辉煌不再,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幢建筑的功绩却无法取代。它就是中共六大的会址所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海外召开的代表大会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华盛顿国会山有三栋大楼:托马斯·杰斐逊大楼(Thomas Jefferson Building)、约翰·亚当斯大楼(John Adams Building)和詹姆斯·麦迪逊纪念大楼(James MadisonMemorial Building).这三栋之中,托马斯·杰斐逊大楼是最早的一栋,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栋.从建筑上,托马斯·杰斐逊大楼更值得称道,她将图书馆理念与建筑风格、知识传统与建设艺术融为一体,乃精雕细刻之典范、巧夺天工之杰作,是世界图书馆建筑之瑰宝.  相似文献   

14.
早春三月,笔者在绵绵细雨中走进上海陕西北路186号星空传媒集团上海代表处。这幢掩映在葱茏绿意中的洋楼,曾是上海滩知名的“荣家大院”。虽然从外部的圆廊翘壁看,依然散发着绵延的怀旧气息,一旦走进大楼就会很快发现,内部已经被装修得焕然一新。默多克的小儿子、新闻集团董事兼星空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杰智·默多克曾惊喜地说:“这是新闻集团在全世界最好的办公室之一”。跟我们对话的是星空传媒集团(中国)副总裁李映红,负责中国地区的财务、人事行政及业务拓展。“可以犯错误,但不能没有决定”问:作为全世界领先的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在企业…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东直门外新中街七号。知道这个地方的人或许并不多。但知道《中华工商时报》这张报纸的人肯定不少。这张报纸就诞生在新中街七号一幢租来的四层小楼里。那天,看着这幢爬满夏日翠绿的爬山虎的四层小楼,我想: 进出这幢小楼的是一帮什么样的人? 是什么使他们在二年多的时间里,将一张默默无闻的报纸办得红红火火,创出了被新闻界同行称颂的中华工商时报模式? 于是,我便走了进去,去试图解开那个大大的问号……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东北角五角场附近的长海医院内,有一幢楼体奇特别致、堪称世上独无二的老建筑。这幢建筑并不大,上下也只有两层,但其整体外貌却犹如一架昂首翘立、展翅欲飞的飞机。从机头、机翼、机身到  相似文献   

17.
1924年1月21日落成的江汉关大楼,迄今仍然竖立在武汉的长江边上.多少年来,武汉人对这幢标志性建筑物的熟知程度,还仅仅是停留在它的英国式钟楼和结实的花岗岩外墙上,而对于高楼厚墙遮挡之下一波三折的设关缘由却鲜有人知. 赫德反对在汉口设关 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开始由外国人掌握.中国第一任总税务司是英国人李泰国,起初深得清政府信任,但他狂妄自大、缺乏政治远见,在太平军势如破竹的攻势面前错估了形势,认为太平军将使大清朝陷入迷局,担心与岌岌可危的清政府过于紧密的关系会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不利,竟声明中止与中国海关的关系,以“养伤”为名擅自回英国去了.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每一轮新的发展,都是经济繁荣的产物.城市不断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大楼矗立起来.十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适应报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全国60—70%的省、市报社相继建起了各自的新闻业务大楼.作为一个独立实体,新闻大楼在组成、结构、职能和作用诸方面既不同于事业单位,也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大楼.研究新闻大楼的特点,科学地管理大楼,使之为我们的新闻事业发挥最大的效益,创造出最佳的新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光绪年间,在北京崇文门外单牌楼东观音寺胡同索绰络氏宗祠的东首,有一幢并不显眼的楼房,这便是内阁中书国英的藏书处共读楼。国英并非著名的官僚、学者,也非收藏孤本的著名藏书家,但这幢共读楼却远  相似文献   

20.
矗立在上海汉口路、山东路口的《解放日报》大楼,已于去年5月28日在上海解放45周年和《解放日报》创刊45周年纪念日部分启用,两个纪念日和大楼落成典礼在大楼的多功能大厅隆重举行,《解放日报》几代人的夙愿终于实现了。看到新大楼的崛起,笔者不由想起了一段《解放日报》办公楼的轶事。老报人都知道,上海解放时,《解放日报》是在范长江等同志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