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倪娟 《人民教育》2020,(8):42-46
教育风险在教育领域客观存在,通过加强识别、防范与治理能力可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教育风险具有可识别性、可预测性和行为相关性等人为风险的特征,可结合行为主体对教育风险点进行排查,从常规监测转向系统预警,构筑教育风险"防火墙",建立教育风险防控协同机制。要把握过程性、多元主体性、沟通协调和持续互动四个关键点,从教育风险管理转向教育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教育改革的及时跟进,导致教育政策调整变化已呈常态,教育重大决策风险防范势在必行。结合教育重大决策风险治理现状与问题,揭示教育重大决策的关键承受体及其脆弱性,通过对教育重大决策风险的精细识别、精确评估与精准研判,加强教育决策风险的分类细化及防范程序标准建设,建立配套协调运转机制、专家参与决策咨询的保障制度、决策失误问责制度、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监督机制等,有助于形成有效制衡的风险治理体系,全面防范教育重大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相似文献   

4.
风险不仅对社会基本的价值观念、组织机构和利益结构等造成严重威胁,它的不可预测性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抑或是各个领域而言都是一项重大挑战。从教育学视角来看,教育风险需要领导者在时间压力以及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条件下,采取有效行动进行关键决策以应对风险。因而如何增强教育领域对风险的敏感性、降低公共机构的脆弱性、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都应该是今后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应对风险社会的必由之路。面对风险,教育领域应该克服治理过程中过程性遮蔽与结构性混乱等方面的困境,对自身的治理能力取得较大突破,以有效确保教育秩序的有序化。  相似文献   

5.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研究从技术哲学视域出发,整合“技术—主体—情境”的分析框架,从这三个维度阐释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复合意涵:既包括数字教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包括教育行动主体数字素养的提升,共同形塑着现阶段中国教育体系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实践形态。客观而言,如今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可能造成注意力失焦和新型数字排斥、行动主体数字胜任力脱嵌、教育异化等多重不确定性风险,限制中国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此,研究认为不仅需要从技术维度推进数字教育技术的韧性运用,还要从主体维度提升多元行动者的数字胜任力,更为重要的是推动数字教育中的主体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已经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完美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研究“智能+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出发,分析“智能+教育”广泛应用面临的数据基础、制度规范、道德与伦理约束、社会关系异化等带来的风险挑战,然后,基于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探讨通过重视顶层设计、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技术能力、强化法理研究、加强智能素养培养等治理策略,发挥智能融合教育的积极作用,构筑我国“智能+教育”发展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教育行政人员的创新风险由第三部门的各种创新风险治理组织进行治理,其治理机制具有网络形外部治理结构和金字塔形内部治理结构,部门之间是一种决策和执行式的关系,并以一种共同协商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8.
陈亮  李惠 《高校教育管理》2016,(4):51-56,65
法治蕴于教育治理的始终是合理释放教育自由空间与有效规范教育秩序的逻辑旨归。教育治理法治化的价值意涵在于确保教育治理迈向正义公正的场域,促进教育治理理性制度的生成,加快多元主体间共治目标的实现。然而,在推进教育治理法治化进程中也面临着教育法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教育治理结构脆弱,教育法治观念淡薄等现实困境。立法的加强、新结构的构建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应成为实现教育治理法治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系统推进新工科教育,实质上是一项教育治理命题。目前,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呈现出产出主体不平衡、分化程度不充分、产出成果不充分三大基本理论特征。科学系统的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对破解当前我国新工科教育治理主体不明确、多元主体间互动关系模式不稳定、治理模式优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适用性等难题具有重要价值。新工科教育治理的价值结构及其理论模型、类型体系划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体体系构成及共同体构建等成为新工科教育治理研究的基本范域。明此,有助于推动新工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讨论和揭示当前中国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大学治理中的角色。为此,我们与7所已列入我国'双一流'建设名单大学的教育基金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并对访谈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大学教育基金会与大学一样都是独立的法人,但大学教育基金会实际上依附于其所在大学;大学教育基金会在当前中国大学治理中仅发挥...  相似文献   

11.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新时期有效应对风险与挑战的战略指导思想,它的科学贯彻与落实客观上需要高等教育的系统性支持。科学设计应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开发、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就成了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因此,高校应以“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人才培养、科研、辅助决策、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有机融合,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提供相关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郝德永 《教育研究》2020,41(12):4-13
教育是一种国家公器、国家事业、国家主权行为,具有鲜明的国家逻辑。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的兴办、组织、规划、改革都属于国家"公务",无不遵循国家逻辑。国家逻辑是教育治理的关键,是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遵循。西方治理理论以"政府退出"为立论基点,明显存在逻辑缺陷,必然造成教育治理过程中国家主体地位淡化、国家主导作用弱化的局面,形成教育治理混乱无序与软弱无力的状态。推进教育治理、构建教育治理体系,迫切需要明确国家逻辑,处理好主治与共治的关系,突出国家主体的教育治理体制;处理好政治与专业的关系,突出政治引领的教育治理路线;处理好政策与共识的关系,突出制度主导的教育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14.
倪娟 《中国教育学刊》2020,(12):30-34+57
"公民同招"((1))政策体现了追求义务教育公平、公益、普惠的底线思维。它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各办学主体办学行为的规范,伴随着不同群体利益的调整,以及政策执行的种种走偏,会导致难以实现初衷的种种不确定性。从地方教育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公办与民办学校、学生与家长等不同群体分析政策实施带来的利益调整与影响,通过配套补偿、过程监管、研制细则、深化改革等加以统筹施策,防范执行过程中伴随的各种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可以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减少失误偏差,使地方的政策执行达到预期目标,使"公民同招"从制度设计走向综合治理,支持我国制度优势发挥最大的教育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16.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过程,不仅发生在学校内部,也发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数字化转型在提升教育效率、拓展教育场景的同时,也引发了现代化风险。本文采用了田野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生活在农村-县城-城市不同社会发展区域的祖-父-孙三代人进行观察和访谈,从普通人的视角阐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教育现实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期的教育实践主体面临困境、混乱、妥协、矛盾与冲突等多种困扰,并进一步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期教育主体技术异化问题的分析框架,从四个关键进程的视角提出了数字化转型期现代化风险的消解与治理策略,包括接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过程性偏差、明确治理主体与治理对象并设计治理规则、构建智能技术治理体系、开展数字化转型风险防范的教育社会实验等。  相似文献   

18.
法国大学治理以教授治校为基本特点,大学校长的权力相对有限。这种治理模式有效地保证了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但却可能造成大学决策的缓慢与闭塞,也限制了大学规模的扩大。但是,大学校长权力的加强又导致大学权力的集中化和学院权力的弱化。近期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对大学校长权力的削减,可能是法国大学治理模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安全关涉人民福祉、社会稳定、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是国家安全教育,保障国家安全教育实施需要构建治理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我国围绕国家安全教育的法制、战略、机制建构政策体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家安全教育治理面临的关键挑战表现为:总体国家安全意识尚未有效建立、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性不强、教育教学机制不够科学、评估监测机制有待健全,影响全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确立和践行。新时代,亟待从制度、内容、教学和监测等方面优化国家安全教育治理的方向和路径,构筑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制度、健全教育内容、构建教学机制、优化监测评价,提升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质量,培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阚阅  万年 《比较教育研究》2024,(1):14-23+33
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法语国家组织出于促进多边教育文化合作的历史需求,满足独特政治文化格局的社会需求,以及适应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治理需求,积极开展多边教育治理。法语国家组织将教育与培训融入总体战略框架,旨在加强法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改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以及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法语国家组织旗舰教育治理项目主要包括以双语教育为原则的小学教育,以改善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和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教师教育。实践表明,法语国家组织以法语文化扩大了治理影响力,以多边主义提升了治理合法性,以非洲国家放大了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