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615年,《利玛窦中国札记》在罗马首次出版,从此,耶稣会士的中国信息开始源源不断流向西方。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把一个物产丰饶,犹如"天堂"的中国介绍给欧洲;利玛窦和他的弟兄们,则将一个文化的中国展现在西方人面前。这个中国对了欧洲的胃口,"东西方初恋般美好的时代"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名声蜚卓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于1583年来到广东,直至1610年去世,一直在中国进行广泛的宗教和文化活动。在此27年间,他一方面给当时隔绝于世界的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西学东渐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另方面他也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介绍到欧洲,为西方的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古老的中国文明在西方的传播作了重要贡献。利玛窦1552年生于意大利的马切拉塔城(Macerata)一个中等的望族人家。七岁入当地教会学校,16岁时,聪颖过人的利玛窦学完了学校的全部课程,父亲便送他到罗马学习法律,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在罗  相似文献   

3.
利玛窦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既传播了西方文化,也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端州时期,奠定基础;南方活动,扩大影响;觐见皇帝,进贡方物;北京十年,大展才华。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较大规模的接触,是从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开始的。作为最早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的奠基人,利玛窦对于发展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刊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但是同时他又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并把中国文化正式介绍到西方。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这就加深了系统研究他的生平和思想的难度。作为第一个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者,他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就从他那里学到许多有益  相似文献   

5.
提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我们都知道他来中国后通过翻译《几何原本》给我国传入了流行于欧洲近两千年的欧氏几何。其实,利玛窦不仅在中国传入了几何,而且也传入了其他一些科技知识,比如说关于地图的知识。1602年,利玛窦和李之藻(1565-1630年)在北京共同绘制了一幅大型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相似文献   

6.
"西儒"利玛窦,作为"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桥梁式的人物,是明清之际较早进入中国的来华传教士。在其传教过程中,鉴于中国文人阶层"多关注书面语而少直接面谈"[1]29的学术习惯,为了适应文化环境和更好地传教,利玛窦与当时儒士合作著译了大量作品,其中囊括了科学、人文、宗教等领域。后世对其人及著译作品的关注和研究也是历久不衰。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资源对1996年到2015年间关于利玛窦其人的研究作整体爬梳,并对其著译语言研究就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对翻译学领域的贡献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以呈现其发展轨迹、研究现状和有待深挖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数学文化传播的"利玛窦模式"的主要内涵包括:把传播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工具为传播天主教义服务;在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范围内广交朋友并传播数学;将西方数学名著翻译成中文,使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数学思想;重视数学概念的中文译名,创造了许多措辞达意的数学术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科学名词.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演绎数学理论和数学计算技术,"利玛窦模式"也为欧洲输送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如果今天我们对中国的认识仍不大清楚,也不必过分着急。自从西方人开始在中国生活并详尽地描述这个国家,迄今为止,他们始终没有对中国认识清楚过。这一迷惘糊涂的历史长达四百多年。首次对中国的详细记述见于1584年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的家信中。一年之后冈萨雷斯·门多萨的先驱史出现了。尽管利玛窦和他的同代人对中国的描述采纳了更早几代到中国的旅行家们的各种偏见,然而开创一种以第一手经历为基础的、新型的评论作品流派的功劳,仍应当归于他们。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全方位地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其“文化适应”策略架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利玛窦得到历代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当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携带传教所用的圣母像、耶稣像来华,将西方"文艺复兴"绘画风格传人中国.一百多年后,在利玛窦的故乡,又来了一位传教士,并且成为中国宫廷画家,他就是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  相似文献   

11.
晚明时期,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在与中国社会上层的交往中,利玛窦发现,在当时中国,存在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宦官.在明末宦官专政的背景之下,利玛窦对宦官干政的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本文拟从明末宦官专政的背景下出发,分析利玛窦等和当时宦官的交往,探究当时耶稣会士对宦官的具体态度.  相似文献   

12.
余秋雨 《高中生》2010,(34):33-33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作"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专题演讲时,阐述了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的国家。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在中国传教30年。欧洲人曾反复问他,当时强大的中国会不会攻打欧洲?利玛窦回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中华书局适时推出了《利玛窦中国札记》的精装本。1615年,继《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由金尼阁整理的该书一经出版,再次轰动欧洲,让西方重窥天朝大国的一抹斜阳。学界多从东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强调利玛窦对欧洲文明东渐与中华文明西传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利玛窦是最具影响的人物.他在华传教期间,把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入中国,同时又将中国的儒家文化介绍到西方,是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人.文章围绕利玛窦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两方面的贡献来论述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西洋绘画输入中国为时较早。据《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初唐贞观九年(公元六三五年)罗马基督教徒阿罗本经波斯携带过经象来中国长安。宋明以后,由于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和外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此同时,西方宗教势力也乘机而入。明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相继来华,都带来了不少宣传宗教的西洋美术作品。一六零二年,利玛窦上神宗表文曰:“谨以天主像一幅,天主母像二幅,天主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钟二架,万国图志一册,雅琴一张,奉献于御前,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入华以来,天主教在中国的活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617年,耶稣会士殷铎泽报告,在华各会已有教堂、住院二百三十六所,信徒二十七万三千余人,较之1610年利玛窦死时的二千五百人,有了百倍的增长。尤使教士们自夸的是,他们还讨得了康熙皇帝的欢心。他们甚至在信中吹嘘:“这位君王的有利于宗教的这种倾向,给予人们一种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在华期间采用西方经纬度方法绘制了多幅经纬度地图,从而把西方的经纬度测量和以经纬度为座标绘制地图的新知识、新方法传送到中国,在推动中国地理测绘和地图科学的发展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玛窦与《几何原本》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玛窦在华传教期间,一直非常重视翻译《几何原本》的工作。1606—1607年,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将《几何原本》译成中文。虽然作为一名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只是把介绍西方文明作为弘扬基督教的手段,《几何原本》也仅译出前六卷,但对中国近代科学以及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徒生童话从20世纪初被译介到中国一直到新时期的不断重译和出版,有两个关键的阶段和两住重要译者的推动。周作人在民国初年,“五四”之前首次将安徒生童话译介到中国,他也是第一个用白话文翻译安徒生童话的人,极大地促进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这一过程在“五四”之后达到顶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建国之后,叶君健的翻译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一个新时期,使安徒生童话的翻译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交友论》是利玛窦用中文撰写的第一部著作,它的成功无疑是基督教传教成果的公开展示,它带给利玛窦的不仅是中国士大夫们的赏识,更为重要的是验证了适应性传教策略的正确性,为利玛窦后来传教局面的推开创造了条件。这部著作紧扣当时中国士大夫们的心理,按照他们的口味进行编写,作为外国人撰写的中文著作,它既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又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桥梁,可以说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