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优化其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配性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招生大类专业毕业生比例作为专业调整的指标,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等,对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高职院校对应大类毕业生规模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起轻工纺织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等七个专业大类毕业生比例和产业比重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自适应过滤法预测2022-2026年湖南省三次产业的GDP数据,代入相应回归方程对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进行调整分析,最终提出湖南省高职专业发展策略: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严控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低的专业;组建和打造特色专业群。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省17所研究生培养高校的详实数据,加入生源指标运用DEA模型对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效率进行评估,并对非DEA有效高校进行了投影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高校效率存在差异;非DEA有效高校普遍存在产出不足;导致非DEA有效高校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经营管理不善和经费利用率不高。提高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效率应该增加研究生教育投入并提高投入质量,建立科学激励机制扩大研究生教育产出,构建资源共享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高职教育服务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分析了江西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契合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西高职教育契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六点建议:建立区域内人才需求预测与人才供给发布机制;形成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构建特色专业群,对接区域重点产业群;推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观",推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余庆  龙晓辉 《教师》2014,(35):28-29
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是湖南省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专项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构建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评价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效果,对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适应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适应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文章构建了高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调整引发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高职教育专业转型和结构优化,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在宏观层面构建区域产业与高职教育专业“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在微观层面构建校企“互动对接”的激励机制,促使专业比例、数量规模、区域布局的合理化,以及技能等级高级化和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发现二者存在较为严重的错位问题,主要原因是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存在专业开设能力有限、管理者思维缺乏前瞻性、缺乏专业调整的数据信息等。建议设立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对接产业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专业的扶持力度,强化政府引导与调控,形成专业设置审核体系,促进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基纯  王枫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34-39
专业产业契合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其产业转型升级,这势必对高职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对大湾区现有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契合性的分析,发现大湾区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错位问题,且内部各区域契合特征差异明显.为提升大湾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性,建议加强跨区域统筹规划设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区域错位发展,对接地方产业群打造特色专业群;给予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建立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机制;共建特色高职教育园区,探索大湾区高职专业建设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辅相成,专业设置与调整对学生的就业及社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构建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旨在解决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以满足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解决专业建设内部问题,助推高水平、特色化专业发展;解决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方面的问题,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长需求。高职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构建面临一定挑战,构建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应着重强化高职院校的主体地位,凸显专业优势,打造专业特色;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积极适应产业变化,推动优化与升级;调整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实施科学认证,实现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9.
促进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湖北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存在无序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教学资源建设很难追上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结构调整存在难度、专业设置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据此,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对接产业结构,健全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组建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河北省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选取产业—专业偏离度、技术服务和非学历培训规模等多项数据指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服务贡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或区域特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专业群面向产业的服务还存在设置不均衡、对接不紧密等问题。需要从对接地区重点产业、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对接区域功能定位、对接社会服务需求和对接高质量发展要求五方面,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差异性和时效性,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借助Pearson相关分析法构建了基于DEA的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泉州公办高职院校面板数据作为实证数据,利用BCC-DEA模型对高等职业教育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组合赋权的BCC-DEA模型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的运用总体较为有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作鹏 《教育与职业》2021,998(22):91-96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产教融合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应以深化产教融合逻辑为主线,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据,对接产业调整和岗位需求,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同时,构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并建设与岗位能力对接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课堂革命,同步推进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实体化职教集团等部门为载体,主谋技术技能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以专业群建设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给出了基于产业调整的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的整体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末位淘汰、倒数减招、就业优先、重点扶持”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最后,以南通职业大学2013年招生专业动态调整为例,说明了基于产业调整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运行过程,以便各地区高职院校能科学的设置和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相匹配。  相似文献   

14.
使用湖南省2019届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实证分析高职教育与地区经济环境对高职毕业生专业和就业岗位匹配(专业匹配)的影响,并构建样本选择模型处理样本选择偏误,发现专业教育、双创课程、地区行业发展态势显著正向作用于专业匹配;地区经济整体状况则发挥显著负向影响。鉴于双创课程、地区经济环境对不同学科、不同性别毕业生的专业匹配有显著差异化影响,为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建议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在教师队伍、课程内容、监督管理等方面发力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质量;深化完善高职教育体系内双创教育建设;增强就创业服务的适切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
专业设置与布局是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和融合程度的集中体现。文章以宁镇扬区域为研究范式,探索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吻合的路径选择,即通过坚持创新引领,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切性;对接产业布局,保证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健全长效机制,提升专业人才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以构建"三个对接"为抓手,把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布局对接工作落细落实。多维度实现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动态对接。  相似文献   

16.
提升质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议题,而专业建设则是其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德尔菲法,对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政策效力评价模型进行了构建。研究发现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政策的全过程可以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检验3个环节。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政策的效力可以分为政策效率、政策效用、政策效能、政策效益4个表征方面。同时,基于评价模型形成了政策效力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与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政策全过程和效力4个表征方面相对应的指标为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岳阳市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现状,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量化研究岳阳市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相对效率。选取物流产业的两个产出指标(物流产业的增加值和货运量)和区域经济的两个产出指标(人均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衡量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相对效率的投入产出变量,测量2009年至2020年岳阳市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对效率。岳阳市应加大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投入水平,扩大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规模,提高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技术水平,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高效率协同发展;同时应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注重发展民营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内发展,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相似文献   

18.
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是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2018年至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4个市(区)高职院校专业数和专业布点数相关数据,发现区域三次产业相关专业设置数及专业布点数与对应产业结构分别处于不同程度的磨合阶段;部分专业同质化严重,出现热门专业扎堆现象;支柱产业相关专业供给不足,滞后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建议健全专业—产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区域适应性;找准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消解同质化办学迷局;对标区域重点产业,强化相关专业设置薄弱点建设。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要与区域产业转型与升级相适应。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动态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生命力体现在与区域经济的对接上。以苏中高职教育为例,在分析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基础上,讨论了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产业属性、专业设置布局与区域产业的适应状况;分析了已有的发展特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为推进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对接,要科学界定政府调控职能、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构建"政校行企"四方互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