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1月10日下午,"中国新闻史"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新闻传播史》与"金课"中国新闻传播史建设经验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汉奇苑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共同举办.  相似文献   

2.
3.
史学家傅斯年坚信"史学便是史料学"、"史料学便是比较方法之应用".①新闻史教学亦不例外.传统新闻史教学却是新闻史料严重缺位的知识灌输性模式,这种以教材为纲、教师讲授的线性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强化了学生对新闻史知识的记忆,其最大弊端则在于新闻吏知识的应试性记忆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背离了历史教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4.
11月底,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133个实验区的近300名专家、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云集海淀区,和语文教材的课程标准组专家、苏教版教材的主编们共同研讨新教材、新教法。国家课程改革组组长、华师大教授钟启泉作了《课程改革报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组组长巢宗祺教授、中央教科所的潘仲茗、海淀区特级教师方晓山、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洪宗礼对研究课作了精当的点评,课程组的专家们和教师都很看好“苏教版”国标本教材。  相似文献   

5.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1,(Z1):123-123
1990年10月24日至26日,全国高校图工委在浙江大学召开了"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建设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除文献课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成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献课教学和研究的同志共65人.会议由编委会常委江乃武同志主持,全国高校图工委副秘书长李晓明同志到会并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6.
7.
当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了"学术内卷化"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研究不能提供新的知识,无法产生新的边际效应,学术研究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和别人,缺乏史家通过研究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真知灼见。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学术内卷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闻史研究人员史学意识不强,功力不足;二是学术视野呆板,研究范式单一;三是对研究对象缺乏透彻的认识,新闻史观不明确。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从学科属性上搞清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探索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认识中国新闻史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新闻事业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和各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社会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和舆论的载体,每一项新闻事业都必然的从属于某一个阶级,成为某一阶级的舆论工具。因此,不论是研究中国的政治史,还是经济史,都离不开中国的新闻史。  相似文献   

9.
《视听纵横》2006,(1):9-13
中国广电协会副会长张振华: 浙江广电集团推出的这个纪实报道,可贵之处有两点,一个是报道取向上的理性回归,一个是报道理念和报道方法上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研讨会发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存 《津图学刊》1999,(1):1-22
21世纪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现在,我们已接触着知识经济,感受着知识经济,同样也思考着知识经济。具体到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更与知识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刊编辑部为此举办了“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的专题研讨会,并编发若干发言,以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中的定位以及如何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06年8月18日至21日,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课题组与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出版学学科体系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共有17所高等院校的代表及部分业界代表计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就出版学学科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强化"本体意识"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是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中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所作主题报告的题目,他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6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这次研讨会于5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上...  相似文献   

14.
佟晖 《出版广角》2021,(17):42-44
高校出版社教材建设应坚守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以教材的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学校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构建体系化的教材产品线,形成精品教材群;以一系列高质量的经典教材为基础,配套建设一系列的在线课程和线上数字资源,进而孵化精品课程团队,培育教学名师,实现名教材、名课程、名团队、名师的统一,服务学校学科建设,促进各学科各专业的发展,凸显学校的教学水平与实力.文章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为例,旨在对高校出版社教材建设的资源组建和路径规划进行实践层面的梳理,为其他专业性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1999年以来的连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型.继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又作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就是"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此,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课程和教材建设是"质量工程"重点建设的六大项目之一,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为配合"质量工程",提高高等学校教材编写与出版质量,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个大背景下,笔者从高校计算机教材的出版实践出发,尝试探索以课程研究推动优秀教材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新闻史(新闻传播通史、思想史、断代史、区域史、专门史等)研究是中国新闻学研究中成就最大、成果最丰硕的领域.但长期以来本体意识的缺位导致了新闻传播史只能在政治史、革命史后面亦步亦趋.实际上,新闻传播史的分期,究竟是沿袭政治史、革命史的分期方法,还是按照新闻传播活动自身发展规律加以划分,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而且涉及到研究者的历史观与方法论问题.目前最突出、呼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突出新闻史的本体意识,即突破将新闻史完全依附于中国政治史、思想史而迷失了自我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作为河南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河南大学图书馆承办的河南省“数字化图书馆与人力资源建设”研讨会,于2002年9月19日隆重开幕。河南省3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河南省“数字化图书馆与人力资源建设”研讨会召开$河南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杜旻 《新闻传播》2022,(6):22-23
黄天鹏是我国新闻学术史上第一个将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加以考察的学者,其著作《中国新闻事业》可谓是中国早期新闻史研究的经典之作。本文就以黄天鹏的著作《中国新闻事业》作为史料进行研究,以期对民国时期的中国新闻史研究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