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产电影研究:从批评术语到普适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6,(20):40-43
遗产电影研究从最初的完全意识形态化、英国化,发展为多元视角、多种方法并存,跨地域、跨文化的批评维度,并推动"遗产电影"从特定政治时代的批评术语,发展为一种可借鉴的类型理念。开展中国遗产电影批评,推动中国遗产电影类型的语境生成,有助于提升国产片的民族性与文化性,形成历史文化传播的电影渠道。国内外一系列触及我国历史文化表现的先行作品,奠定了"中国遗产电影"发展的实践基础,也提示出中国遗产电影批评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类型电影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类型电影研究首先要面对"类型电影"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电影类型和类型电影的混乱。电影类型是对某一时期所有电影的一种笼统分类,类型电影是一个历史性概念,是电影成规与惯例集合的结果;二是商业电影与类型电影的模糊。类型电影仅是商业电影中的一种低预算类型;三是"中国式类型电影"的复杂形态。由于缺乏成熟的电影工业和电影市场基础,又被赋予了政治功能,中国类型电影呈现出不同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自身特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影创作中呈现出一种"黑色"倾向,即影片的基调氛围、人物设计、主控思想等都与西方的黑色电影相接近,由于电影创作制度及环境的不同,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对暴力、人性的挖掘中并非与西方的黑色电影完全一致,而是在经过本土文化的经验和改造中,在影片创作里融入黑色电影的元素和风格,因而使得影片具有黑色电影的风格和倾向。在基于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观察和审视中,黑色风格电影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物质、文化、心理等现代性问题,进而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个体生命遭遇的现代性迷思。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电影在一种流动的话语结构中寻绎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路径。声势嘹亮的主题电影创作,对奠基式的历史和具身性的人与事进行现时化的银幕复刻,在诗与史的变奏中用影像书写关于中国的故事,类型电影及其新模样,年轻一代和女性导演创作,文艺片实验性的处理,在制造新的电影结构的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新的观看视角和想象空间,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图谱。中国电影批评在整体上以时代性、公共性与参与性为主,在展现批评的限度与舆论场域的治理要求的同时形构了新时代的电影舆论场域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类型片模式,一度成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的重要中国文化符号。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变革发展,武侠电影逐渐成为载体被融入不同电影元素,使武侠电影在近年间产生诸多重要变化。类型武侠电影出现的新型变化,使近五年的类型武侠电影和之前的武侠电影类型模式也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部分近年来武侠电影中增添的元素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探索中国类型武侠电影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黄宗柯 《视听》2023,(5):59-62
超级英雄题材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在影视改编过程中却逐渐陷入同质化的困境之中。电影《新蝙蝠侠》从观众和创作者的共同期待出发,凭借独特的黑色电影风格、谜题元素的结构召唤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期待创新,呈现出当下超级英雄漫改电影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影视片的一种类型,动画是由美术和影视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它是以视觉影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内容,以美术造型规律为手段来营造情境,兼具造型艺术和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本文通过“去电影化”与“电影化”双重视角,对比了中日动画电影的差异,探讨了中国动画艺术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有所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8.
张雨 《视听》2018,(11):72-74
按照审美意向的类型,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有自然景物类意象、人造事物类意象、颜色类意象及声音类意象等。多种审美意象类型丰富了陈凯歌电影中的意象表达形式。其最为典型的审美意象包括鱼、花朵、镜子等物,典型审美意象的设置揭示了电影深刻的思想内涵。陈凯歌导演利用非情节化叙事及情节化叙事形态将意象及电影进行表达,突出了电影独特的特点与情感。  相似文献   

9.
王立斌 《视听》2023,(9):42-45
电影《满江红》融合了喜剧、悬疑、古装等多种类型元素,将单一喜剧类型进行“亚类型”变奏,在迎合观众审美趣味的基础上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元素,从而使得电影艺术的表达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并且,《满江红》还采用文化叙事的策略,其中民俗意象的运用既扩展了电影叙事元素,又使得影片具有了民族性的风格特征,进而使电影以诗意化的表现方式将文本中“家国同构”下的东方情怀进行抒发与升华,以此来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电影的商业性、民族性与人文性的多重建构。  相似文献   

10.
何鹏 《东南传播》2020,(3):49-52
谍战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电影类型,自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经历了曲折变化的多个发展阶段。从具有冷战意味的反特片到延续经典与尝试娱乐化探索再到进入商业娱乐化时代,该题材影片在类型上不断进行着较大的突破和影像呈现。本文依循中国电影史上反特片/谍战片的三个创作高潮对部分经典影片进行文本分析,尝试对该类型影片进行历史梳理并对其叙事做全景观照,以便"窥斑见豹",并希望能通过分析对今后同类型影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近40多年来中美两国电影中的科学家形象展开调研,基于人格特质理论并利用SPSS数据软件对电影中的科学家角色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归纳出中美电影中科学家角色在人物设定层面多维度的呈现差异,探讨比较中美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的理念与方法上各自的优劣之处,并对我国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方面提出建议:性格特质多元化;性别比例平衡化;学科领域细分化;电影类型拓展化。期待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够更加合理地运用多种元素与风格,努力塑造出更多样、更立体、更丰满的科学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虞吉 《现代传播》2007,(1):75-78
早期中国电影长迭六年的商业电影创作经营实践,创生了古装片、武侠片和武侠神怪片三大类型,形成了商业类型电影的历史源流。民族商业类型电影是早期中国电影产业内藏的结构性矛盾和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促成的流变。拂开历史的尘封,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我们能清晰地看见类型演变的纹理和传统延续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对近40多年来中美两国电影中的科学家形象展开调研,基于人格特质理论并利用SPSS数据软件对电影中的科学家角色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归纳出中美电影中科学家角色在人物设定层面多维度的呈现差异,探讨比较中美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的理念与方法上各自的优劣之处,并对我国电影在科学家形象塑造方面提出建议:性格特质多元化;性别比例平衡化;学科领域细分化;电影类型拓展化。期待未来的中国电影能够更加合理地运用多种元素与风格,努力塑造出更多样、更立体、更丰满的科学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类型电影”概念引进,到电影产业化改革走到十年拐点,国产电影面临中美“新协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主要考察了近年中国的主要电影类型及类型经验,归纳了类型融合及新类型探索趋势,并指出未来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蓝图应从三方面入手,即决策系统内清醒地看待创作机制转变、明星及品牌策略,加强内部合作;技术系统内要重视人才培养,并从宏观着眼,规避高技术、高投入带来的高风险;叙事系统内要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化、工业化体系下认真研究电影和观众的关系,创造性地发展具有本土性、传统性、当下性、传承性的国产电影。  相似文献   

15.
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电影,可以说经历了从1980年代第四、第五代导演对电影本体表达的探索,到1990年代逐渐形成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商业电影的创作格局,而到21世纪后终成贺岁大片的类型电影滥觞、多元泛化的类型片发展。改革开放对中国电影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单一到多元,不断面向市场,走向世界的产业化过程。从这一路径总结中国类型电影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将对中国电影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思杰 《今传媒》2022,30(4):98-101
“主旋律电影”是中国电影中一种特定的影片类型,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热门关键词,在类型构建、电影美学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试论述主旋律电影在中国语境下的类型化构建,并分析其所具有的独特美学风格和蕴含的家国情怀。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特有的语境、国情和意识形态下解构着类型电影原本的形态与内涵,以期在商业化与产业化过程中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历经三十余年的市场化转型,新世纪中国电影逐渐形成一种资本化、景观化、好莱坞化的大片生产模式,塑造了中国电影崛起世界的文化想象。不过,新世纪中国电影去政治化的市场化过程充满争议,商业成功与价值失落、产业转型与结构断裂、民族意识与后殖民性交又互现,导致其文化认同的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反向的电影生产和电影批评实践。追溯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人民性和历史性,反思“唯市场论”的电影发展模式,借鉴批判现实主义的左翼电影话语,是重估新世纪中国电影的主流价值和文化主体性的崭新向度。其意识形态内涵是:在经历了激进市场化过程中的价值震荡之后,中国电影话语正在形成新的主体性叙事、结构性平衡和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18.
该论文通过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对《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卧虎藏龙》三部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诗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研究诗文本的类型,并且对武侠电影诗文本的视觉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通过该论文的研究,希望对于现如今的武侠电影创作者有所帮助,能够认识到诗文本对武侠电影的特定审美的重要性,从而将极度商业化的低俗武侠回归到崇高的武侠中去。该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索武侠电影中诗文本的审美类型,通过对三部经典武侠电影的分析,将诗文本大概分为抒情诗文本、性格诗文本和心理诗文本。第二部分分析了诗文本的视觉化审美,包括符号之美、力量之美和意境之美。最后一部分点明观点,武侠电影应该回归对诗文本特定审美的研究和运用上来,从而提高武侠电影的制作质量。所以该论文的研究对发展武侠电影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新魔幻电影借鉴好莱坞魔幻电影的模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逐渐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魔幻电影之路。本文梳理了当下中国新魔幻电影的发展现状,并对其类型元素进行深入探析,试图为中国新魔幻电影的繁荣发展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20.
赵世玲 《青年记者》2017,(32):103-104
电影的创意关乎市场的成败,随着近年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创意开始展现一些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美学取向,其中类型创意、人物创意以及影像创意就是比较典型的创意形态. 类型创意 我国当代电影大致可以分为艺术电影、类型电影、主流电影三大范畴,其中艺术电影主要包括纪录电影和先锋电影,在我国发展得比较缓慢,市场份额较少.主流电影在我国主要是主旋律电影,这类电影大多是政府部门投资拍摄的,主要是表现英雄楷模或者地方文化.占有市场份额最大的就是类型电影,而我国的类型电影发展过程比较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