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应加强自身建设,高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乡村振兴与教育强国建设都是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发展战略,两者表征出时空共在性、存续共生性以及目标共通性的耦合关系。教育强国视域下职业教育应着眼于“建设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构建面向乡村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高质量育人支撑乡村治理现代化。职业教育要深度嵌入乡村振兴这一系统性工程,以人才振兴促进产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生态的优化、组织的高效。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共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服务"三农",从教育供给侧层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不断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以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产业、技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过量的乡土社会居民向城市迁徙,从而引发农民减少、农业撂荒以及农村衰败等多种问题。由此,近年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适合乡土社会生活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便是面向“三农”,其宗旨是服务乡土社会的发展。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办学理念相对滞后,学生认同感薄弱,教师发展与乡土文化疏离,学校脱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问题。在地化发展完美地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基于此,农村职业教育在地化发展需秉持在地化教育理念,铸农村职业教育之魂;开展在地化实践,强学生文化认同之根;基于在地化教学,筑教师发展之基;依托在地化资源,固学校自我建设之本。  相似文献   

4.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客观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准确把握“对上与对下”“内化与外化”“主责与主体”“所需与所能”“当下与长远”等多重关系,通过凸显专业优势、锚定以人为本、强化产业支撑、坚持变革重塑,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级中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根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审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呈现出的功能价值,并结合自身优势,增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文章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实例进行研究,回顾总结了其前期创新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三路径”行动及阶段性成效,在梳理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采取激活“三要素”、促进“三融合”的工作举措,以期从激活职业教育供给要素、促进文化教育资源融合等更多层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把杜威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论述“翻了半个筋斗”:“教育即生活”改造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变成“社会即学校”。他还提出“职业教育是第二期的或继续的平民教育”、“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乡村学校是中国改造乡村生活唯一可能的中心”和“教育与农业携手”,发展了杜威“职业教育为公共利益而产生”的恩想,并把其影响扩大到了中国广大乡村,是杜威的中国信徒中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使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实现本土化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大国三农”思政教育,培育具有“三农”情怀的“一懂两爱”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农林高校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以某农林高校在读研究生为例,调研和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林高校研究生面对的就业形势提出解决对策,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研究生就业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推动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面向新时代,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面临各种新旧机遇与挑战。其主要矛盾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乡村学校设施一次性投入与持续性迭代;乡村教师数量基本补充到位与结构性缺失;乡村教师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乡村教师基本技能达标与数字素养不足。乡村教师亟需通过一系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三个阶段的发展,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进而,依托新时代强师计划,健全乡村教师培养体系;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乡村教师教研;抓住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契机,提升乡村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9.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作为共同富裕国家战略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农村劳动力凭借体力输出的低价竞争优势逐渐下降,转型专业职业技能谋求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职业教育的传统定位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整体需求,其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通过对浙中地区农民再教育情况的调研进行充足的分析与讨论,发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再教育改革以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三为”服务、坚持乡村人才体系培养为着力点,开展以政府牵头、企业紧跟、资金投入、人才支持、内容丰富、精细运营、问题预防的策略研究与讨论,促进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互为依托,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1.
“双高计划”是国家鼓励职业教育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民族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为优化民族乡村地区“双高计划”建设,需要分析其工作运行的多重逻辑。民族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背后蕴藏的理论逻辑可划分出三个维度,分别是振兴乡村的经济逻辑、乡情召唤的文化逻辑及全面发展的教育逻辑。文章从实践逻辑出发探索民族乡村地区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十四五”时期,“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教育服务乡村振兴遵循“民本思想承载、教育功能延续、乡村生态发展”的历史逻辑、“国家治理、教育功能论、共生教育”的理论逻辑、“国家元治理引领下教育全方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逻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路径体现为基于“三农”的人的发展教育、新农人产业教育、组织治理教育以及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教育自我治理。思考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逻辑与实践路径,有助于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内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客观分析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所能涵盖、达到的效果或其功能所能涉及到的范围与内容,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并尊重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在“尽力”与“量力”之间达成平衡。从理论层面来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主要包括: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促进乡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本土化;促进乡村农民向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转化;为乡风建设提供持久的“纯化剂”。从现实层面来看,乡村人力资本储备的衰减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阈值的可及性,国家制度性支持不足降低了职业教育赋能村民程度的可及性,参与主体的分散性耗散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资源的可及性。为此,要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可及性得以实现,需要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乡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主体的赋能,增强村民的主体性构建;重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4.
“顺向艺术教育”思想,阐述了其转换到中国艺术学学科教育的方法。包括顺向艺术学学科本身而开展教育;顺向国家艺术文化战略而开展教育;顺向学生智慧而开展教育和顺向艺术学学科建设而开展教育。当下的中国艺术学及其教育可以在遵循顺向艺术教育观学理基础上,有“顺”有“谋”地辨证进行,即顺向艺术教育观反对放任自流、随心所欲和不负责任的伪“顺向”的不作为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缘于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机械化转型和“农转非”劳动力培训的现实需要,我国在首个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对“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部署。十余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在持续深化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农村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探索涉农专业科研创新与技术积累、服务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不足、老龄人口关切不足等新命题,对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对此,应转变育人理念,培养面向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打造科研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承担“老龄社会”责任,构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中国乡村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乡村教育思想。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教育的本质和精髓。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树立乡村大教育观,联合、开放办学,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坚持“教学做合一”,在“做”字上下功夫,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特色,是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战略,全方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作为乡村振兴区域人力资源供给、科技创新服务的主体之一,通过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保障机制;构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地区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体系;专业结构对接融合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为我国脱贫地区的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国家重大战略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性谋划,十九大报告新增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为职业教育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职业教育虽然从政策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还存在政策不全面、理念更新不及时、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职业教育应紧跟国家重大战略步伐,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加强统筹、有所侧重,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职教强则经济强、职教弱则经济弱。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依靠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有助于融合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培养多元复合型助农发展的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诸如涉农职业教育政策导向与实际不匹配、涉农学科和人才“离农”趋势明显、针对返乡人员的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职业教育应加大政策统筹力度、强化涉农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构建在乡和返乡人员培训体系,培养高质量涉农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乡村经济充分且高质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振兴是必要且可行的,但只有将职业教育置于社会结构中探讨其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发挥,才能避免其因“价值僭越”与“情境忽视”而陷入“教育失真化”与“教育无效化”的泥沼。为此,要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振兴转为新内源性发展模式,即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实体-精神-规范”协同的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且同时激发内部与外部、地方与超地方资源整合、主体认同与系统参与。基于此,研究提出“三维两面”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三维”指向乡村的产业经济结构、经济伦理结构与生态经济结构,分别对应实体性基线、精神性基线与规范性基线;“两面”意指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性力量与构建外部支持系统的两股动力源,作用靶点均为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活力,通过“分权赋能”促进乡村产业经济结构优化、乡村经济伦理转化、乡村生态经济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