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研 《文化遗产》2023,(4):9-15
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龙舟文化蕴含的民间信俗和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具有现实意义。此外,龙舟文化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塑造龙舟体育精神等现代文明建设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艳萍 《今传媒》2022,(8):9-1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聚力,从而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民族团结的根脉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从最基本、最深层的文化认同入手可以为中华民族构建共同的心理基础、情感纽带和精神血脉。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国外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炼出总体的研究框架,期望能够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档案馆是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系统提出研究问题、梳理相关文献,在明确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阐释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因,立足档案馆自身独特优势,从资源、场域和实践等层面剖析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并围绕服务基础、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导向等维度提出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期冀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大局贡献档案馆的力量,彰显档案馆促进国家治理增效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标志“肇立华夏”。荆山原在秦汉时期称中华原,北周时期置中华郡,由此也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建于荆山原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传承等,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践支撑,而“三大融合”“三让情怀”“三学并举”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探索。  相似文献   

5.
陈道生 《声屏世界》2010,(11):11-13
从2006年创办至今,《中国红歌会》异军突起,以其独树一帜的形式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独特而隽永的时代意义。已连续举办五届的"中国红歌会"入选了"新中国60年有影响的60个广播电视栏目",并荣获第21届"星光奖"电视音乐节目大奖。五年来,红歌会累计播出3万多分钟,40余万人次报名参加比赛,超过10亿人次电视观众收看。红歌会有多"红"?红歌会为什么这样"红"?红歌会如何长"红"?9月12日,众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齐聚南昌,为这些问题释疑解惑。  相似文献   

6.
刘妍 《民生周刊》2022,(7):72-74
<正>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2017年,“中华民族”一词写进党章;到2018年,写入宪法;再到2021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7.
民族政策传播是勾连民族政策与国家认同的中介,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应科学运用现代传播规律,积极传播主流价值,构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内核的“同心对话机制”,建立“信息流—文化流—情感流”相融合的共情传播网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加专业的传播保障。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承担保存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广西15家市级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现状、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馆藏特色文献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民族文化资源专题推荐服务;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抓手,打造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阅读活动品牌;以民族特有元素为装饰,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等对策,以期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岚 《新闻前哨》2023,(22):16-18
内蒙古特色文化不仅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特色文化与高校专业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培养传媒领域人才的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主体,从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全方位开展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传播形式的深刻变化,地市党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增强地市党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宣传效果,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地市党报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地市党报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亲共民主人士和团体,以及爱国人士创办了大量进步期刊.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进步期刊通过阐释中华民族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激活共同历史记忆、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式,有效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全民族抗战事业的发展,为当前各类期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文化遗产》2023,(3):16-23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而厚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源,其传承发展以“有形”方式、“有感”实践和“有效”成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形”方式表现为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生活形态;“有感”实践落实于行动,以生产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标志;“有效”成果体现在各民族生活品质、情感依恋和精神气质等方面。在“有形”上用心、“有感”上用情、“有效”上用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整体呈现,亦促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创共享共情的共同体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的具体生活和文化实践,建构民众的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围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交融发展的悠久历史,宣传中华文化应重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在中华文化百花园,西藏文化具有独特品格和风范.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语境下,通过西藏历史人物主题出版等模式,加强议题设置,创新历史叙事范式、擦亮新时代“藏学符号”,是新时代对外传播的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管仕延 《大观周刊》2012,(4):34-34,36
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路径选择包括:以多种形式开发生产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以“红段子”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渗透人们的思想,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形式多样的红歌会唱响时代主题,传播红色精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错二则     
此歌非江西民歌 7月21日上海某报<激情在燃烧红歌分外红>中,作者将民歌<八月桂花香>说成是江西民歌,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至今,“中国红歌会”以它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席卷全国,震撼神州,征服了亿万人民。现在,“中国红歌会”已成为一种品牌,一种时尚,一种社会现象。中国红歌之所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最本质、最根本的内在元素,就在于它传承和弘扬了一种精神,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纪录片以“文化记忆”为传播媒介和方法,作为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一种媒介形式,具有存储、激活、缝合民族文化记忆的作用,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观众塑造了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本文将文化记忆的构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思考理念,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少数民族纪录片的主题内涵、叙事方式、呈现视角三方面的深度分析,从社会维度、价值维度和历史维度等视角,探究了少数民族纪录片对文化记忆的构建作用。本文认为,少数民族纪录片通过保存当下的影像和符号,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运用这一特殊的媒介形式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文化记忆得以连续与整合。  相似文献   

18.
李琪  杜婧  孙文丽 《兰台内外》2023,(32):70-72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作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章结合我校图书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探究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赵曙薇 《今传媒》2011,(11):114-115
红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着独特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作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了广播电视媒体颇为倚重的内容资源。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周末红歌会》栏目,创办两年多来,秉持传播主流文化、植根社会生活的理念,在节目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播出特色和内容亮点,并与社会和其他媒体资源实现充分联动,逐渐树立起了栏目自身的品牌形象,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周末红歌会》应该在适合的时机探讨进一步市场化、产业化的途径,把现有的节目内容资源变成有价值的产品,进行更广范围的交流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纪录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聚焦地理特征与风土人情的“民族—自然”萌芽期,到世纪交替市场力量介入下融入社会议题的“民族—社会”成长期,再到新时代以来政策、产业、技术等加速驱动下刻画民族生活全景的“民族—人民”转型期,逐渐形塑现代化、多元化、融合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主题与审美形态。植根历史脉络,面向未来发展,纪录片可以通过打造兼具人本意识、家园意识、民族认同意识三元结构的“民族共同体影像”,以植根社会现实发展的共时性内容题材、契合民族集体志趣的共通性创作手法、立足用户视听需求的共融性传播路径,聚焦民族共同关注,汇集民族共同情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