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物建模主要分为古建筑建模与现代建筑建模。现代建筑因其构造简单,曲面较少,相对于古建筑而言,建模方法比较简单。而古建筑三维重建中,又以古建筑屋顶建模最为复杂。本文以较有代表性的攒尖顶,歇山顶及庑殿式屋顶为例,讨论古建筑屋顶建模技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建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五千年文化的见证者.我国历史文明悠久,文化资产丰富,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的造型及结构也有了不同的演变.与此同时,我国的古建筑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古建筑火灾频发,对于古建筑来说防护意义大于补救,关于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防护更是迫在眉睫.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在大规...  相似文献   

3.
何德彬 《科技风》2011,(15):200-201
古建筑艺术构件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承与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佛山老城改造过程中古建筑艺术构件保护与利用的探索,提出旧城改造对古建筑地方历史文化元素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古建筑是我国独有的建筑体系,现存的古建筑大多历史悠久且历经多次修缮,如何保护好古建筑的物理结构和历史文化信息是古建筑保护的两个重点。本文提出了基于BIM的古建筑保护综合应用,通过BIM技术建立古建筑信息模型,并在古建筑信息管理平台上按信息深度关联古建筑的几何物理信息,历史文化信息,健康监测数据等,实现了古建筑物理结构保护和历史信息保护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防火技术也日臻成熟,如何将此防火技术用到西藏古代建筑中,保证古建筑的外形完美,提高古建筑的防火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的一大课题。西藏古建筑凝聚了藏民族的大量智慧,建筑结构主要以土木石构为主,将西藏古建筑特殊结构与现代的防火技术相结合,在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在对古建筑消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6.
龙沙公园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人民公园,也是黑龙江省西部最大的市民公园。公园经历百余年风雨,古建筑多处,见证着齐齐哈尔城市的发展与兴衰。文章通过研究龙沙公园内院落式古建筑现状,挖掘公园内部的寿公祠的营造法式及形成背景。最后总结出齐齐哈尔龙沙公园院落式古建筑的特征及建筑文化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文明时代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了,因为我国历史文化建筑不仅仅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信息,还对当代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以及科学价值,本文就将从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的策略这三方面来分析论述,力求有效的保护好我国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8.
阿健 《百科知识》2004,(11):28-29
由于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所以其耐火等级很低,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在发生火灾时,整个建筑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古建筑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结晶,故保护古建筑是建筑领域的一大要点。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以往测量构件的纸质图纸纯属手工绘制,一是不利于数据长期保存,二是纸质图纸可视化程度不高。逐渐不满足于古建筑保护的修缮与古建筑技术思想保存,因此对古建筑进行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意义重大。现阶段关于古建筑测绘建模是关于古建筑整体表面模型,对于构件之间的结合点以及构件内部结构无法表达清楚,内部构件透明模型表达就显示出巨大作用。本文模型是基于BIM建立模型,BIM在建筑模型有很大优点,三维可视度程度高、信息整合能力强。古建筑结合BIM建立三维透明模型,可视化程度更强,能很好表达古建筑内部构件及连接性。  相似文献   

10.
斗拱作为古建筑中一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建筑构件,不仅是一种结构构件,同时也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造型语言,随着中国古建筑文化千百年的发展,斗拱现已成为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有文化符号,可作为传统文化基因植入现代文化的链接媒介。而中国现代建筑如果要能够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就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精神,这个重大任务就是摆在中国建筑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即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并能够很好的和当代建筑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古今相通,兼容并蓄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昆明文明街街区历史、建筑文化重要性、特点的阐述,结合现代社会古建筑保护、开发现状,借鉴国外古建筑保护经验,对古建筑保护、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位于安徽的南部地方,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保存下来,我国古代拥有大量的建筑物,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风格,形成了徽州古建筑文化,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在的徽州木结构古建筑因为时间比较长远,木结构已经发生了很严重的损坏,所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对于保护传统的古建筑木结构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文所介绍的主要从中国古建筑的加固修复方法总结、徽州传统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总结,还有新型材料加固修复木结构方法总结几个方面研究。本文章还讲述徽州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的制作程序,其中包含徽州古建筑木结构的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加固修复检测方案,加固修复设计,加固修复施工与验收共四个部分的内容。还针对徽州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方式,经过大量的实地勘查、同时向老工匠请教,总结了徽州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原始的巢居、穴居开始,到木构架结构成熟,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模式,它具象地记录了我们祖先在创造力上的高超智慧与才能,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以其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古文明的组成标志之一。而屋顶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传统木构建筑技术发展的表征,更是民族审美文化的体现和张扬。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屋顶随着自然地理条件和审美要求亦流露出不同的趣味,它也成为我们了解地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4.
正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历史非常久远,伴随着佛教兴衰的寺庙建筑更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创新。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该珍惜保护这些建筑古迹,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使得古建筑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本文通过对主梁弹性挠度的计算分析,大概掌握该建筑的结构特征和受力情况,为维护修缮该古建筑提供力学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建筑是我国优秀的建筑遗产,但因为诸多主客观原因使古建筑遭到破坏,于是文中以汝南地区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桐油-石灰灰浆作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对古建筑进行加固防渗改造处理。首先,利用实验室模拟样品测试实验,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石灰,即氧化钙、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分别与不同种类的干性油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并对实验产生获得灰浆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显示运用氢氧化钙与桐油混合后获得的桐油-灰浆具有较好抗剪切能力;其次,利用氢氧化钙分别与桐油、亚麻油和梓油进行混合形成不同灰浆,将上述形成的灰浆进行抗冻融循环实验及防水侵蚀实验,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灰浆实行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桐油-石灰灰浆复合材料对强降雨环境下古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及防渗改造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关于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准确、生动地进行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翻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浅析当下翻译中存在的名称多样化、术语"迷惑性"及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提出了图文结合、求同存异、音译意译相结合、标准化翻译等解决方法,并简要列举了中国古建筑词汇汉英对译表,力求以古建筑术语准确、生动的翻译促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陈智云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31-231,228
中国的古代建筑蔚然大观,类型众多,多民族的交合,更加使之成为多元之势。它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有着近五千年的延绵不断的历史,这在世界建筑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这样称赞道:“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同样也是最古老,最长寿的体系。在历史上,其他与中华文化约略同时,或先或后形成的文化,如埃及,巴比伦,稍后一点的古波斯、古希腊,以及更晚的古罗马,都已成为历史陈迹。而我们的中华文化则血脉相承,蓬勃地滋长发展,四千余年,一气呵成。”正是这五千年文化的孕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特色。正是因为这深深的文化渊源,对我国民族古建筑的研究一直是中华建筑学人士及相关专业人员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在建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以及布置格局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成就,对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装饰工艺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古建筑保护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介绍了防火涂料的类别和阻燃机理,探索了防火涂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一组美到让人窒息的古建筑照片在网络上非常火爆,网友们在赞叹中国古建筑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更感叹摄影师的镜头艺术。我国建筑摄影界权威林铭述对这组照片给予了高度评价:"最不专业"的摄影师却拍出了"最专业"的古建筑作品。这位有着"小城巨匠"之称的拍摄者名叫苏唐诗,是河南省虞城县公安局的一名基层民警。  相似文献   

20.
浙西衢州明清古民居装饰形成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卫霞 《今日科苑》2007,(20):210-210
一个地方的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矛盾运动本身所需要并产生了这个区域所特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衢州明清古建筑风格融浙、闽、赣、皖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其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理,探索装饰风格形成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