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栋 《阅读》2007,(9):1-1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冰心老人的文章,《小橘灯》、《再寄小读者》。读着这些文章,就仿佛身旁站着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谆谆教导着我。长大了些,我又通过读书,认识了郁达夫、鲁迅、朱自清、巴金……  相似文献   

2.
书虫T型台     
《阅读》2014,(10):F0002-F0002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小时候,我天天缠着妈妈给我读书,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它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渐渐地,我认识了更多的字,能够独立地阅读了,要说哪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非《一年级的小豆豆》莫属,书里的小豆豆就好像是真实世界的自己一样,看着他的成长脚印,我学到了很多,有了小豆豆的陪伴,生活更充实了;现在的我爱看《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中国兔子德国草》等一些轻松幽默的书籍,它们带我“走”出国门,看到了世界。  相似文献   

3.
杨柳青 《阅读》2023,(31):53-54
<正>“也许,我们谁也无法走出自己的童年。”这是《草房子》一书扉页上作者留下的一句话。细品来,似乎真是这样,每一次我们感叹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又总会从回忆里翻出一长串的童年趣事来。我们以为往事已渐渐远去,而事实上记忆却从未走远。时间愈久,愈是令人怀念追味。这学期,我推荐给学生们读的是儿童小说《草房子》。在书里面每一位小主人公身上,都能找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也和学生们一起共读,重新感受书中那所有着金灿灿屋顶的麻油地小学中每一个少年鲜活、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我最骄傲的是拥有十多本连环画,《水浒》、《三国演义》、《桐柏英雄》……村子里的小伙伴一有空就围着我转,找个僻静、阴凉的地方,各自挑选一本,看得津津有味。就是这几本书,翻得封皮也没了,照样是百看不厌。那时候的农村,能找得到的书恐怕就是这样的连环画了,因而分外珍惜。而今,可以阅读的书刊随手可得,真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了,我们反而失去了那种读书的喜悦。选择一本耐读的书刊,或许是让我们消除浮躁、潜心向学的好办法。于是,我拿起了这本《阅读》,静静地阅读着,细细地品味着……不知什么时候,我居然又有了小时候读连环画时的感…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就是读书迷。今年我82岁,算下来,跟书打交道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了。我小时侯别说没有电视机,连收音机也没有,我读书就是为了找乐子。还不识字我就读书,读连环图画。那时侯连环图画是出租的,一天租一部,不但看故事,还描图画。当时我的英雄偶像是赵子龙。在连环画里找到乐子,日子好过多了。接下来就识字了。在你们进幼儿园的这个岁数,我被关在私塾里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到进小学一年级,我已经会用文言文作文。识了那么多字,为了找乐子,自然就找小说看。看的都是大人们看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相似文献   

6.
图书森林     
徐瑾 《阅读》2022,(90):20-21
<正>四年级放暑假前的那个下午,我们去学校拿成绩单和暑假作业——我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全是因为一套《365夜故事》。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惜我并没太多的图书选择权。那时候书是稀罕物,我家的小小书柜里,都是爸爸的专业书。幸好我还有一些爱读书的同学,每周她们就像远航归来的船长一般总会带点儿“宝藏”来。那套《365夜故事》在那个学期中早就出现在教室里了,可惜我前面还排了足有七八个同学。我还以为要到下个学期才能轮到我借。但那个下午,  相似文献   

7.
书虫T型台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小时候,我天天缠着妈妈给我读书,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它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渐渐地,我认识了更多的字,能够独立地阅读了,要说哪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非《一年级的小豆豆》莫属,书里的小豆豆就好像是真实世界的自己一样,看着他的成长脚  相似文献   

8.
读以致用     
一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将“学”改为“读”——读以致用,意思是:为了实际应用而读书。当然,读书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今天,我是一名有50多本著作的作家、学者。我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取得一点业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阅读成就了我。我小时候,开始作文总写不好,觉得写作文很难,并由此产生了惧怕心理。后来在外地教书的父亲给我寄来了两本书,一本是《模范作文》,一本是《新尺牍》(书信集)。我认真反复地读了这两本书,将书里的“好词好句”乃至“好的段落”摘抄在小…  相似文献   

9.
在即将与本世纪告别之际,今年1月,湖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10卷本的《胡风全集》,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胡风全集》。我被全集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装帧深深地吸引了——您看那第1卷,收录了作者全部诗作(含译诗12首),从1925(乙丑)到1984(甲子)年,创作时间跨越了整整一个花甲!当诗人还是一个“在那无路的颠扑里寻路”的少年时,虽然明知“简直不  相似文献   

10.
庄红 《阅读》2023,(19):32-37
<正>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少年,他聪明调皮、追求自由、酷爱冒险,是很多男孩心目中的“偶像”。他的身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冒险故事。他就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本月荐书《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美国]马克·吐温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作者简介马克·吐温,美国著名作家、演说家。因父亲早逝,他12岁就开始工作,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过水手。马克·吐温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亲身经历,创作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相似文献   

11.
李建成 《阅读》2012,(Z2):34-36
<正>读着高年级小作者的获奖作文,就像和一个个"小博士"在谈话,这些作文内容丰富,知识面宽。从大家的作文中我深深感到:每个小作者一边在写作文,一边在享受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成长。1.在选材中成长。今天,是倡导低碳的时代,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很不低碳。  相似文献   

12.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者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主人公杜丽娘被历代公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乃至古典文学里最有光彩的妇女形象之一。那么,杜丽娘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牡丹亭》《作者题词》中一段话道出底里:  相似文献   

13.
贾探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着力刻划的人物之一。如何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对于全面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以及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创作效果的矛盾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在《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中,贾探春显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之辈。但在贾家四姊妹中,贾探春却无疑是个佼佼者。曹雪芹是抱着满腔热情来歌颂这个人物的。第三回探春第一次出场,作者就以抒情诗似的文笔,介绍了这位“四春”之冠:“削肩细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于1927年9月——1928年6月陆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当时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评论家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部作品,“不自觉地有一种力量命令我的眼睛一行一行的看下去……觉得有些地方仿佛是自己曾经亲历其境的,至少限度也应该认识其中的几位~。有人认为作品虽“染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但却“只看到人生悲惨的一面,只顾有意地堆砌了一些失败的事实”,指责作品“在革命势力中散布了大量的毒气”。有人指责作品不过是对1927年前后历史的“侧面观”,指责作者“终于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阵营”,质问作者“究竟为哪个阶级所有”?有人  相似文献   

15.
历达 《职大学报》2013,(2):44-46,19
在中国当代文坛,毕飞宇是为数不多的刻画女性形象极其细腻极其传神的男性作家,"他被认为是当代男性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1]毕飞宇用冷静、细腻的笔触朴素地刻画出女人在荒诞的时代、荒唐的社会中,骨子里身体里欲望的挣扎和人性的畸变。《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和《玉米》,表现了不同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类型,体现出了作家的人本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6.
我无意于把王剑与列夫·托尔斯泰相比,虽然二人作品都着意涉及道德问题。不过,读着王剑的一些中长篇小说,我总常想到他在谈到自己作品时的话:“一切都砸烂了,一切都需要重新建设了,包括人的感情、思维和理想。”于是,又自然联想到列宁谈托尔斯泰作品时引用《安娜·卡列尼娜》中作者借列宁之口说的一句话:“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宁对这句话作了解释,指出托尔斯泰所说的即俄国农奴制度的解体和资产阶级制度的萌生和初建。俄国社会的历史交替转换的变化反映在托翁的作品中,他从这变化引起的思索和焦灼也反映在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书虫T型如     
《阅读》2013,(6):F0002-F0002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课余时间,你总能看到我手捧着书,专心阅读。《格林童话》《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海底两万里》……这些书陪伴我一路成长。一走进书的世界,我便开始了奇妙的旅行。我在书中体验快乐,汲取营养,陶冶性情。我愿与书一生相伴。  相似文献   

18.
《阅读》2014,(5):4-5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因为喜欢读书.我成了我们家有名的书呆子。 我读家里那个旧式书柜里花花绿绿的旧报纸,读从同学家借到的古色古香的线装《西游记》《红楼梦》,读一摞又一摞的连环画,读从简陋的教室里拿到的,老师放到书架上的每一张报纸,每一本书刊。书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以至于有一次姐姐说出了一句:“你看到书比看到窝窝头还要亲!”  相似文献   

19.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丁丁又饶有兴致地读起了课外书。不知不觉,夜已渐深,忽然书中出现了一块石头,还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丁丁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石头居然说话了:“丁丁,别害怕,我是魔法石,很喜欢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和我交朋友,我可以解决你在学习中的任何问题。”丁丁一听来劲了,他兴奋地说:“在读书时我确实有烦恼,你看,现在的书多得浩如烟海,书里的信息无穷无尽,我该怎样读书才能收获更多,效率更高呢?”魔法石轻轻笑了笑,说:“我今天就教你一种读书的方法,叫‘厚薄法’。”“‘厚薄法’?好奇怪的名字!”魔法石接着说:“这是著名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20.
书虫T型台     
《阅读》2014,(7):F0002-F0002
我爱《没头脑和不高兴》里的多多,他能知错就改,时刻提防脾气精作怪,改掉了总是发脾气的坏习惯。 我爱《鲁西西外传》里的鲁西西。她说:“男孩子不一定总是第一,女孩子也可以。” 我爱《父与子》里的爸爸和儿子,他们的故事都特别有趣,还有一定的道理。 我爱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我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爱“唏哩呼噜”的小猪……这就是我,一个爱看书的女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