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特殊的"三语两文"现象使英语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和英文学校的教学语言。回归后的香港特区政府将培养"三语两文"都能够自如运用的人才作为其语言政策的出发点,要求进一步普及和改善年轻一代的英语运用能力,以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为此,21世纪的英语课程总目标被定为: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扩展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言政策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语言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有关沿线国家的语言及其语言政策的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东帝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历史上先后经历了葡萄牙殖民、印尼占领和公投独立三个时期,进而对其语言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Ruiz提出的语言规划观模型,东帝汶在三个时期内的语言政策可分别被概括为"语言放任政策""语言同化政策"和"语言多样化政策"。对三个时期语言政策的梳理,有助于总结后殖民国家语言政策的规律,同时也响应了语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一、香港一贯的“重英轻中”语言政策及其危害 香港主要是华人社会.但港英政府长期以来奉行重英文、轻中文的语言政策,这是香港殖民教育的一项政策,是为了达到殖民目的。“香港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实行歧视华人的英国殖民统治政策。在华文教育中重英文轻中文的现象,从英国人占领香港一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川港英政府一开始便为中、英双语设置了不平等的发展际遇,  相似文献   

4.
循序渐进原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其本质含义包括了遵循历史顺序、依照宪制程序、契合社会秩序等三个方面。从历史顺序来看,行政长官普选是从殖民时期的港督和回归以来的多次选举实践演变而来的;从宪制程序来看,行政长官普选的办法产生和执行,应当符合既定的法制规律;从社会秩序来看,应当尊重香港与中央的关系,保持香港内部的繁荣稳定。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是达成"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等三个原则的基础,是做好普选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香港特殊的“三语两文”现象使英语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和英文学校的教学语言。回归后的香港特区政府将培养“三语两文”都能够自如运用的人才作为其语言政策的出发点,要求进一步普及和改善年轻一代的英语运用能力,以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中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香港的教育围绕提升“质素”,展开了多元化、多层面的改革和推进。学校公民教育改革,就是在香港回归日益迫近的情况下,引起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之一。 对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既是香港回归之后由政权回归走向民心回归、保持香港进一步繁荣稳定民主的挑战性课题,也是为大陆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德育改革提供近距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香港社会语言使用情况的现状,并根据《基本法》的原则探讨97后香港语文政策制定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教育一直是困扰香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自从五十年代英语在香港占据优势以来,如何协调粤语(广东话)与英语的关系便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令问题更为棘手的是,香港的普通话教育一直非常薄弱。随着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普通话介入教育领域并取得重要地位势在必行。于是,如何摆正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在香港的应有地位,如何在教育政策中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国家民族教育指的是培养国家民族观念的教育,是培养香港青年对"中国人"身份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教育。香港的回归,带来了香港人公民身份的改变,也让国家民族教育在香港成为重要的议题。回归后,香港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改革中小学课程,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国家民族教育。经过十年的努力,香港中小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10.
香港"直辖殖民地"政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港督的高度集权。这为港督的人格、个性及其具体政策对香港社会产生影响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1877—1882年,香港第八任港督轩尼诗推行一系列旨在尊重华人并改善其生存状况的"亲华人"政策,在港掀起轩然大波。在华人经济实力增强的背景下,轩尼诗的"亲华人"政策提高了华人社会地位,并在客观上成为港英政府转变殖民统治方式的开端和19世纪香港华人地位上升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二战期间至战后初期,美国政要和社会精英一度热议涉港事务,初步形成对涉港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框架。香港对于中英两国的特殊意义,以及香港对于美国的有形和无形价值,在二战结束之际随着大国关系的变化发生显著转变,美国视野中香港的形象相应地从"帝国"遗产转变为英国"飞地"。以此为起点,美国政府始终围绕美中、美英关系塑造香港的形象,评估香港的价值,进而制定香港政策。在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以前,美国对香港的定位始终没有脱离美、中、英三国关系,美国对港政策在本质上是美国对华政策和对英政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香港社会语言使用情况的现状,并根据《基本法》的原则探讨97后香港语文政策制定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澳门回归是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结出的又一硕果.文章认为,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成功实践.澳门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的澳人治澳,中国政府较好地运用了在收回香港问题上取得的经验,同时又根据澳门历史与现状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于香港的具体政治,进一步提高了一国两制的内涵.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问题上采取的灵活务实的政策,是对一国两制政策运用于解决不同历史遗留问题作出的又一次具体诠释,必将对台湾统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语言教育政策则是语言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析我国两种"特区"--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关于语言教育政策的相关特性,以及由此引出如何对待"双语"关系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强制同化时期唯英语教育与20世纪末唯英语运动的政治社会背景、政策内容和实施过程的分析,本文发现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实施过程均存在着"英语殖民"的隐性思维。正是这种语言殖民的逻辑,使印第安人社会文化及印第安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种文明也日渐萎缩,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从主体性和多样性的视角,描述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语言政策的发展脉络。所谓主体性政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规定的"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所谓多样性政策,是指《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两条规定是中国语言政策的总原则。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待我国的语言政策要做到尊重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注重主体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依法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言和繁体字以及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问题,使它们按照法律的要求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从而切实保障社会语言生活的和谐健康。  相似文献   

17.
外来词是两种语言文化融合的结果,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效)是话语修辞的目标,文章从修辞控效说的视角出发,结合外来词词形的历史变化和借用形式的增加,分析外来词词形借入和大陆、台湾、香港同义异源异形词,探讨汉语中英语借词的"三效"。结果表明突出语用修辞效果是外来词存在于本族语的前提,外来词在特殊历史时期社会效益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百年历程中可看到,学费政策经历了从"免费"、"收费"再到"免费"回归的嬗变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高师教育学费政策的描述,分析了师范教育"收费"政策的动因,并对新颁布的"师范生免费"政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香港教会办学在当代中国具有典型标本意义。香港没有公认主流的一种宗教信仰和一统化的教育思想,主权回归后,香港教会办学仍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教育政策的尊重和扶持。多元办学主体对各自的价值取向坚持而不排他,包容并存,在维护社会、办学育人的高位目标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形成合力,孕育并支撑着香港主流价值体系和人才培养,成为一种生动有效的公共服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时期的语言政策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前后颁布了"国语法"和"官方语言法"以后,大力开展双语教育,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其双语教育的历史证明,用一种大民族语言强行替代别的民族母语的语言政策完全背离了语言平等的原则。在一个双语或多语的环境里,如果正确对待不同语言,恰当地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经济腾飞。语言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