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侯丹丹 《视听》2016,(1):55-56
电影《天注定》在叙事、视听方面突破了贾樟柯以往作品的风格,尤其在声音设计上独具匠心。《天注定》延续了贾氏电影引用媒介声音、运用多种方言对白、极少出现原创电影配乐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多种全新的尝试,用传统戏曲的框架建构人物,在现实叙事空间加入写意声音,用四段式的、"连环画式"的叙事对应四种不同的声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朱思敏  彭兰 《新闻界》2024,(2):62-72
在视觉文化时代,一种致力于满足视听障碍者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电影实践——无障碍电影应运而生。本研究以无障碍电影体验为例审视视障者的“观看”问题,分析他们的声音“景观”建构及其机制,理解他们的影像认知逻辑,并明晰无障碍电影能否实现内容及意义层面的无障碍传播。研究发现,视障者通过无障碍电影形成了视觉观念,他们能透过无障碍电影中熟悉的概念描述、丰富的细节,在心中建构起独特的声音“景观”和视觉意象。视障者对电影的认知理解存在三级“阅读”模式,他们“阅读”层次的不同源于他们对电影的不同期待。视障者建构起视觉心理图景的过程可以从情感、语言、感官、空间维度来理解。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持续审视观看问题,不断反思如何实现真正的无障碍传播。  相似文献   

3.
张乐盈 《今传媒》2020,(4):111-113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电影理论的不断丰富,受众对于电影的认识从起初单纯将其视为"视觉艺术"转为兼具画面空间和听觉空间的"视听艺术"。声音不再是电影语言中的"附属品",或是"辅助性"元素,它影响着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本文以高口碑印度悬疑类电影《调音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音乐元素、音响元素、语言元素对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  相似文献   

4.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南方车站的聚会》采用黑色电影的视觉呈现和形式表现,将黑色电影特有的构图空间张力及光与影的美学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烘托氛围,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样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6.
电视电影《马世清离婚》是一部剧情片,全片以时间流逝为主线,多角度、多视点讲述了老两口真假离婚的故事,呈现老年人的生活及心理状态。全片风格朴素、诚挚、真实、简约。该片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获最佳电视电影奖,第四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我作为该片的录音师,谈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声音的整体构思和审美追求声音作为视听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在与画面艺术的组合中获得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在声音的创作过程中,声音构思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录音师在录音创作前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1、用音乐的思维找准人物声音特点。演员的音色语调…  相似文献   

7.
何雨萌 《声屏世界》2022,(3):115-117
真实电影是一种根源于纪录片的写实主义电影类型.文章以声音为主题对真实电影创作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三部影片《我是一个黑人》《西伯利亚的来信》《利维坦》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分别从声音与图像的关系、电影的作者权、图像所有权、纪录片的客观性等方面入手,解析声音在真实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徐锦博 《视听》2023,(4):43-46
乡村题材网络电影《毛驴上树》《毛驴上树2:倔驴搬家》在内容上一改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常见的套路化剧情、扁平化人物塑造、题材同质化等问题,以平民化的叙事视角展现了“第一书记”帮扶“毛驴们”摆脱贫困的事迹。电影创作者通过叙事空间的创新表达,将乡土叙事空间、情感叙事空间进行重新建构,以个体农民的情感作为主要叙事线索,展现了个体农民的情感世界,使得叙事空间架构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体会扶贫的过程,获得独特的视听感受。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目前的电影环境来看,政治和商业话语占据了电影话语空间的主要部分,而伴随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底层社会因缺乏商业元素很少获得电影关注。本文以《小武》《三峡好人》《安阳婴儿》等影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画面、声音等符号元素分析底层社会如何在中国独立电影中得到影像表达。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承载中国梦想、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始终在以丰富生动的内容与形式传达着主流意识形态与观念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主张被提出以来,数十年间,主旋律电影以宏大叙事建构着国人的国族认同与家国情怀,却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表现欠佳的窘境.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整体产业化水平的日渐成熟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主旋律电影开始了自身的转型与创新,逐步从主旋律影片转化为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类型、剧作主题、视听呈现、文化视野等方面,新主流电影在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实现传承、突破与创新.新时代,电影创作始终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新主流电影始终在为走向更多元的文化与最广大的人民,做着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丁旭 《东南传播》2016,(5):32-36
本文主要是以华莱坞为语境,讨论纪实电影中对边缘化的异质群体中的"他者"的建构。首先对华莱坞、纪实电影和"他者"进行界定;然后选取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和《小武》两部电影作为分析对象或者文本;用表征的视角来讨论纪实电影中建构的"他者"的意义以及相应的知识/权力问题。本文的重点也是创新点在于,用批判的视角,从符号学和话语理论出发,将电影、纪实电影看做一个表征体系,讨论纪实电影作为一种文本,在华莱坞语境中是怎样建构关于"他者"的形象的。本文认为纪实电影作为一个表征体系,在建构"他者"时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即使电影对于"他者"形象的建构。一方面,符号学层面即诗学层面,主要运用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分析纪实电影中怎样使用纪实电影中的实景拍摄、非专业演员以及地方方言几个层面的文本和具体语境来表现符号权力。另一方面,从话语层面即政治学层面,主要运用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纪实电影在建构"他者"的意义时,这个意义包含了怎样的权力问题,并从电影制作者、影评人和观众几个层面的权力机构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栓紧  王俊赛 《视听》2022,(3):92-95
在辨识影片喜剧与悬疑杂糅类型特征时,电影《扬名立万》展露出元电影、剧本杀、民国背景、封闭空间、犯罪推理及悬疑风格等特征,令人惊喜,也使其以黑马姿态闯入观众视野.从元电影、剧本杀和悬疑风格三个角度看,《扬名立万》表现出外戏与内戏、媒介间性等双重元电影特征,并以影像的互文来指涉现实;剧本杀的元素以视听语言的方式在大银幕上构...  相似文献   

13.
电影《蓝宇》上映于2001年,由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编,影片虽然描述的是一对男人间的爱情故事,但它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丰富感情中的一种。无论性别,只要彼此真正相爱,就是美满的。本文对同性恋电影《蓝宇》在叙事结构、人物设定、镜头语言以及声音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使观众能够对《蓝宇》这部影视作品有所了解及认识,摒除对同性之恋的成见。  相似文献   

14.
徐倩雯 《视听》2023,(10):22-25
江南电影将独具中国传统美学意蕴的江南影像空间与江南文人电影叙事相结合,构建出别具一格的诗意美学。江南电影在电影空间叙事策略上继承了早期江南电影横向运动长镜头的段落处理方式;从传统诗学中汲取了叙事技巧,对赋比兴手法进行影像空间化的转换表达,擅长将江南地域符号物象升华为意象,完成更深层次的隐喻叙事;格外注重声音景观的营造,运用江南地缘符码的声音元素和虚实结合的声画结合方式,拓展电影空间的叙事效果。江南电影由此逐步在中国地域电影版图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诗意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崔赫 《传媒》2023,(20):35-37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营造怀旧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乡三部曲”中,音乐和电影实现了美学和思想的视听互洽,并具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批判双重媒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影视听语言是指通过声音和画面讲述故事的方式.由杨佑硕执导的电影《辩护人》,曾获百想艺术大赏、青龙电影最佳电影奖等多项荣誉,是近年来韩国商业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导演在该作品中创造性的使用了不少视听语言技术,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本文从画面构图、光线影调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视听语言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如果国宝会说话》扩展了对于声音景观的运用。本文以谢弗所提出的声音景观理论中基调音、信号音和标志音为索引,基于对社会和文化形态因素的分析,赋予听觉动态性和丰富性,并从声音形态建构、声音空间建构、声音价值建构三个方面探讨《如果国宝会说话》声音景观建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空间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不仅是影片故事发生的场所,特定空间的塑造还承载着揭示影片主旨、展现作者影像风格的任务。汤姆·提克威的电影《香水》讲述了嗅觉天才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为了追寻爱与被爱杀害了十三位少女制香的故事。影片内蕴丰富,值得探究的元素颇多。在空间转向的背景下观照视觉文化为我们理解影片的情感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影片以“子宫”“坟墓”“家宅”等为空间原型,设定和塑造了鱼贩市场、育婴所、皮革店、香水店、山洞、香料工厂等格雷诺耶的生存空间。克里斯蒂娃对“穹若”的阐释以及巴什拉的“空间诗学”为探究影片主旨提供了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9.
狭义的福建电影是指由福建籍影人或影企主创的电影,广义的福建电影是指具有福建元素的电影。影片《百年情书》作为一部广义上的福建电影,本文运用地方性的相关理论,分析影片的地方性呈现实践:一是运用现实物理空间与影像历史空间的交汇激发观众进行地方性二次建构;二是在表演中故事演进与性格塑造共同完成地方性的核心建构。通过虚实场景的交叠与人物的交响,凸显地方性,促成影片对独一无二地方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它是以画面为基本元素,与声音共同构成了电视语言。如今,电视节目的种类多种多样,而电视纪实作品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电视纪实作品,又称为电视专题片,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果说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支柱,那么,电视专题就是电视台的血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堪称艺术精品的电视纪实作品《沙与海》、《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和《望长城》已经冲出国门,并掀起了中国纪实作品的新运动。电视纪实作品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语言、音乐和音响三部分,也叫做声音三要素,语言是用来表意的,音乐是表情的,音响是表真的,他们一同构成了丰富的声音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