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和教学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的教育家。他一九○九年从日本回国后,就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等地十多所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讲授生理学、化学、博物学和中国文学史、文艺理论等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他一生整个革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鲁迅在教学实践上的经验,对于我们搞好教育革命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他们家族的长子长孙,绍兴又是一个民俗氛围极其浓郁的处所,所以,鲁迅一俟出生,就遭逢了许多的民俗礼遇,如取名、尝味、拜和尚、穿百家衣、挂牛绳等.人生最初的这些经验,因为附着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信息,所以不仅成为鲁迅其后写作极富意味的素材,被他在不同的文章中反复书写,而且也成为标示了他作为大地之子与民之子的鲜明民间和民族印记,成为他深入国民灵魂,反思和批判国民性负面构成的重要渠道,并因此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精神特有的复杂与深刻.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呐喊》与《彷徨》所以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的作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它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产生,是与鲁迅前期的文艺思想分不开的。这里,我们结合鲁迅前期的文艺思想,来探讨鲁迅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重视文艺的教育作用,严格地选择题材,深广地开掘主题思想前期鲁迅很了解文艺的本质,重视文艺的教育作用。早在辛亥革命前,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极端轻视群众、忽视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时,鲁迅就出于救国  相似文献   

4.
亦文 《阅读》2023,(41):12-17
<正>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古称会kuài稽jī,春秋时期为越国都城。绍兴的美融“中国山水”和“诗画江南”于一体,自古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风光数会稽”的美誉yù。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相似文献   

5.
作为鲁迅笔下重要的动物意象,猫头鹰可以说是鲁迅神形毕肖的自我形象标记。鲁迅认同并自命为猫头鹰,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叛。与猫头鹰一样,鲁迅是属于黑夜的,他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他对黑暗的反抗上。他是"无声的中国"的呐喊者,又是一位参透了人生虚妄的孤独"存在者"。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巨人,他的作品以其思想的无比深刻性和语言的非凡纯熟和精粹,显示出他的成熟和独到.作为白话文学的坚定倡导者,鲁迅以他的作品,显示了白话文强大生命力和丰富表现力,同时,他又以一种特别的白话文言味或文言白话味显示着他特有的风格.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从而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的思想内涵,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鲁迅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毛泽东称鲁迅为“新中国的圣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如此,真正了解他、理解他的人却不多。随着历史的前进,涌现出各种质疑鲁迅,曲解鲁迅思潮,有人甚至认为鲁迅已过时了,提出要彻底清除鲁迅在人们以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悲剧鲁迅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但他生前并不快乐,死后更是可悲。即使到了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喜欢鲁迅。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我们没有把鲁迅先生当成一个文学家,一个思想家,而更多的把他当成一个政治家,这是特定的时代强加在鲁迅先生身上的悲剧。那么在静下心来认真地、全面地研读他的作品之后,或许才能领会到鲁迅先生在文学上、思想上的深刻性与前瞻性,才能真正理解他。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对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很高的。当前,回顾他对自然科学的重视和他在普及科学工作方面的实践活动,对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具有深刻的教益和极大的启示。鲁迅幼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在课外阅读中,就读了不少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在南京时,读到宣传达尔文进化论的《天演论》一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个时期内,他就利用进化论的积极因素,观察社会,研究社会问题。随着鲁迅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后期,成了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就以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观察自然界。他的正确的宇宙观,使他在研究自然科学时,获得了锐利的武器。他不仅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而且以自己的实践,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光照日月,传颂千古。 早在一九二三年十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极其仰慕,并推崇地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一九三一年,瞿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给他的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诗歌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高度的艺术技巧,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有精湛的造诣。虽然他用的语言十分洗炼,一色白描,没有铺张涂饰,也不强加形容,但他笔下的人物,只要出现一次,就能给人鲜明的印象,笔下的景物,虽只寥寥数笔,也能十分传神。不管任何场合,一经鲁迅描写,全是栩栩如生,丰富多彩。这与他具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很高的锻词炼字的能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对动词的锤炼更令人惊叹。一般说来,动词是一个句子的关键,动词锤炼得好,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鲁迅先生对动词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程度。他能根据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典型环境,非常恰当地选用切情、切境、切合典型人物性格又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动词,画龙点睛,卓有成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里试举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他在1885年11月26日给敏·考茨基的信中,通过评论她的长篇小说《旧人和新人》提出和阐明了文艺理论中的许多问题。其中主要谈到了典型的塑造和倾向性的问题,今天学习起来,不禁使我想起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的创作。如果我们说恩格斯在信中是用理论来阐明文艺创作规律的话,那么,鲁迅的《阿Q正传》则是在实践上来证明这一规律的。当然我们不能设想鲁迅是读了恩格斯这一论述后才进行创作的,而只是由此可看出正确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是多么的不谋而合,而由此也可推出恩格斯在这封信中所阐述的观点的正确。这里只就恩格斯在信里提出的两个主要观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的导入要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以及教学时间、学情反映、外部环境等而变换,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及阅读学习的兴趣。本文就《孔乙己》一文,搜集、设计了十例导语略作浅析,以就教于同仁。1.巧设悬念。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是最初向中国读者介绍匈牙利文学的翻译家,其中他最关注的匈牙利诗人是裴多菲.鲁迅对匈牙利文学的译介过程,与他本人译介外国文学的心路历程相互呼应.他选择把裴多菲的作品介绍到中国,而不是其他作家;他选择匈牙利此类"弱小民族"的文学译介,而不是当时已经资本发达的英美国家文学.如此初衷,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绍兴文理学院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发展历程和办学经验;从高等教育、地方建设、学校实际等三个视角分析了当前绍兴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提出了绍兴文理学院以及绍兴高等教育向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是一种趋势,并认为应从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合力建校等四个角度去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6.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意蕴深厚的散文组诗。艰深含糊的措辞是其诗性品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读者望而却步的根本原因。这种语言形态表现为语义和语法上的“感性非现实”特质,把鲁迅这样一个现代先驱者在“历史的荒原上”苦闷、彷徨、挣扎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鲁迅的这种文体操作也是一次独特的“创造”语言的过程。他不仅运用了现代汉语,而且还重铸和更新了它们,使之形成新的形态。这是鲁迅所独自使用的“个人文体”。他创造的中国现代散文诗这一新型的文体,其精神与西方现代诗歌无意而合。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生最关注和着力“研究”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是“立人”,即唤醒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他对中国人的“研究”,从对中国文化的反思入手,着力寻求“立人”的系统机制与内在机制,为重建民族自我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在关于中国人的诸多思考中,积淀了自己的“人学”思想,上升到了文化哲学的高度。综观鲁迅一生,他对中国人的“研究”是全面、深刻的。从客观存在的形态看,潜心学过医的鲁迅的心屏上,映现出了这样三种类型的中国人:病态型、常态型和超常型。相应地形成了中国人的三种人生图景,它们常常混融在一起,既  相似文献   

18.
吴应海 《阅读》2012,(11):18-20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以笔为武器,写作不息,战斗不止,留给人们的一直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形象。其实,鲁迅也是一个普通人,真正走近他,你会发现,他的一言一行,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细节中的鲁迅  相似文献   

19.
卢见曾是一位著名的清代官员、学者,他久宦江南,政绩斐然,同时在扬州组织了“红桥俢禊”,名震东南。卢见曾工于诗文,又有心学术,因此诗文作品颇丰。他的作品里充满着江南之思,形成了一种“江南情结”,体现在扬州书写、西域诗歌和《焦山诗》的编选等方面。卢见曾江南情结的形成,和他的仕途与治学、交游、西域遣戍等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鲁迅在小说《彷徨》的书前题词,这句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正是鲁迅先生在1925年前后的座右铭和他一生的写照.鲁迅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寻找补救中华民族之天的五色石,补救颓坏已久的“苍天”,就象神话中的夸父一样地追逐光明,要为中华民族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就象大禹一样在敌人的恐怖下披荆斩棘,用“匕首”和“投枪”与洪水猛兽拼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