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法解释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大量事实证明,法律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执行;制度不在于有无,根本在于实施,有宪法不等于宪政,建立宪政国家的关键在于宪法实施。而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必经过程,要实施宪法就必须先解释宪法,在此笔者通过对我国宪法解释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找我国的宪法解释之道。  相似文献   

2.
对宪法解释主体和权限的准确界定是关涉宪法诉讼能否启动和进行的关键问题。《宪法》第67条第一款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专属解释权,它的存在在逻辑上必然排斥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宪法进行解释,这成为宪法诉讼的“一大障碍”。通过对宪法文本相关规定的解读分析,可以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并非专属解释权,而应该是专门解释权,这种解释并不排斥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个人对宪法进行解释,各个层面的宪法解释权的行使恰恰形成一个完整的宪法解释体系,并最终服从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解释。  相似文献   

3.
陈冬 《红领巾》2004,(5):50-52,55
宪法变迁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同于宪法的产生、发展和现宪法变迁,避免频繁修改宪法,有利于良好宪政秩序的构建和宪法权威的树立.宪法解释是宪法变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此,应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使其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权力衔接,形成二元宪法解释体制,并为宪法变迁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宪法解释的概念、意义、模式进行阐述后,分析我国宪法解释的现状,指明存在的问题,并再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使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宪法有解释的必要性,并且可以被解释。国外比较典型的宪法解释模式为英美法系国家开创的宪法解释制度与大陆法系国家开创的宪法解释制度,并且各具特点。我国目前的宪法解释存在着种种不足,必须结合现实的国情,建立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解释主体的宪法解释制度,并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6.
鉴于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应当重视对其特征的研究。宪法解释的特征主要包括围绕宪法规范、由专门机构或法官操作、涉及重大利害博弈以及追求宪法原意等方面。这些静态的特征对宪法解释的具体动态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在运用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等方法时,需要注意与以上特征向对照。  相似文献   

7.
韩丰收 《华章》2007,(8):55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大体上分为三种模式:即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法院、独立的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和立法机关.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解释享有最终的、最后的解释权.  相似文献   

8.
一部稳定的宪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法律秩序和宪政建设等等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除非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引起了国家根本制度的改变、导致宪法规范从实质上已经不再适用;或者由于宪法规范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实际,无法调整社会现实。否则就应该尽量地保持不变,特别是不宜轻易地改变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规则等决定宪法稳定性的因素,也不宜频繁地修改宪法条文。那么,什么样的应变方式能使宪法在适应变动的社会生活的同时仍然保持其稳定性?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9.
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理论界通常认为我国没有宪法解释案例,也无违宪审查的实践。1982年宪法以前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的案例表明,宪法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需要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而已有的案例以经验事实表明,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被动性、非授权性、先例性、非制度性、随机性与客观性。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包含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原理,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解释自宪法产生之日起就与宪法相伴而生,并且历来受到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尚未能完全建立起来,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认识到宪法解释的价值所在。为此,充分认识宪法解释的价值,激活宪法解释的运作制度,乃是中国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宪法解释是宪法制定者或是根据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依据宪法精神的原则对宪法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词语含义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宪法解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宪法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如此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只有从民主、法治与宪政关系的高度入手,才能抓住分析和解决宪法解释问题上相关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个完善而有效运作的宪法运行制度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实现其最高法律效力地位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现行的宪法解释制度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本文拟对宪法解释的功能、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现状及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文本分析方法是宪法解释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宪法文本分析,是指以对宪法条文的文字和词组为基础,结合宪法条文的上下文,对宪法条文的字义作极其狭隘的、准确的解释。本文从宪法文本分析的概念和特点、宪法文本的价值、如何进行宪法文本分析三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宪法的适应性是指宪法上人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必然引起宪法的变动,同时,受制才自身认识能力等主以因素的限制,也要求宪法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宪法个性和宪法变迁是宪生的两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宪法语言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很容易造成同一宪法条文多种解释结果的产生,那么究竞是立法机关还是司法机关有权对其做出最权威的解释呢?在这一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由于宪法解释主体决定着谁能够最终决定宪法的意义。作为宪法解释的主体应当更有利于实现宪法保障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宗旨,而在这方面,由司法机关行使宪法解释权要比立法机关更具有优势,同时也是世界宪政实践的趋势。而且从司法的过程来说,宪法解释作为沟通宪法与宪法适用之间的桥梁,与宪法适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宪法解释乃是宪法适用的必要条件,而没有宪法适用。宪法解释也将失去任何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宪法没有紧急状态条款,在南北内战、一战、二战、反恐战争等紧急时期美国总统往往行使"超宪法权限"侵涉公民基本权利,为保证危机中宪法依然有效,作为制衡者的法院需要比常态下对宪法进行更加审慎的解释。然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摒弃了遵循先例的普通法传统,自由裁量着政府紧急权力与公民权利冲突涉及的诸多敏感宪法争议,但其所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政治立场变换和紧急法制观的保守化转型,揭示了非常时期宪法解释的核心问题:要自由的宪法还是安全的宪法。  相似文献   

19.
宪法解释必须维护宪法权威,因此宪法解释必须具有客观性。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可以分为三种观点:客体意义上的客观性;主体意义上的客观性;主客体统一意义上的客观性。宪法解释的客观性是指最后一种意义上的客观性。宪法解释的客观性是一种价值诉求,宪法解释的客观性反对的是"主观恣意",宪法解释的客观性不同于解释对象的客观性与解释方法的客观性,宪法解释的客观性可以维护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太原大学学报》2015,(3):33-40
宪法具有政治权威和法律权威双重属性,而其规范性、制度化、强制性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在司法中予以适用。囿于现有政治体制的要求,合宪性解释成为宪法适用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合宪性解释是解释方法与解释材料的结合,而且现有制度并未明确排除宪法适用的可能性。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及案例的佐证,最终明确司法适用中合宪性解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