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突发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举国上下都展现了强大的疫情防控行动力和社会凝聚力.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N=707)数据,通过实证研究探究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在新冠疫情风险感知媒介效应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媒介使用显著负向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自我效能显著正向影响风险感知,集体效能显著负向影响风险感知;媒介使用通过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的中介链作用显著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研究通过探讨媒介使用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及效能感的中介变量作用,对公共危机事件下媒介舆论引导方式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信息疫情”往往是突发事件次生的“第二战场”,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议题,其本质是突发事件生发演化与情境结构变异所形成的风险媒介化景观。在共时性维度上,突发事件的符号化、信息扩散的病毒化和公众情绪的势能化交融互动,共同建构了漂移、异轨和构境的景观整体;在历时性维度上,媒介化作为一种结构性和功能性力量,以风险的时空折叠、智能复制与数字计算,嵌入甚至主导着信息疫情风险景观的生发演化动态过程。信息疫情治理的关键在于把握突发事件风险的媒介化特征,在理解媒介化贯通“事件-信息-情绪”风险景观的基础上,遵循以人为本的自反性原则,从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探索风险规避、防范与调节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依柠 《今传媒》2020,28(5):25-30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中国持续扩散,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老年人作为此次疫情危重病例的高风险人群,却在疫情扩散初期表现出不重视、不听劝的态度,在政府行动和媒体报道的日益增强下,中老年人才逐渐感知到疫情风险。因此,本研究以合肥市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新冠"肺炎风险传播期间中老年人的行为习惯和风险感知,基于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因子分析、多重对应分析等方法研究影响中老年人疫情风险感知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通过建立评估风险感知效应的逐步回归模型,发现媒介使用程度和家庭环境因素在"新冠"肺炎风险传播中起到关键作用,而自我健康关注的贡献很低。贡献最为突出的媒介使用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可以归结为五种独立媒介因子,其中新媒体在此次疫情风险传播过程中发挥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孙玮 《当代传播》2011,(1):44-47
本文以福建南平校园暴力犯罪案的媒介表现为例,对风险社会中新闻媒介的社会角色进行分析发现,以往新闻学理论多从反映事实、呈现真相、促进问题的解决等方面理解媒介的社会角色.本文认为,在风险社会中,媒介的社会角色还表现在,在定义突发事件的风险性并且把这种定义转变为一种公共理解时,提供了认知世界的基本框架.媒介的此种角色不但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初发阶段,海外留学生透过社交媒体了解疫情态势、评估风险.媒介成为留学生与祖国亲人联结的桥梁,"隐没"于日常生活中的国家显得格外具象,在此特殊情势下重新审视家和国的意义.此次研究以问卷调查、深访入手,探讨主流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框架对留学生风险感知、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疫情的新闻报道框架中,领导力框...  相似文献   

6.
戴骋  杨宇琦 《东南传播》2021,(7):99-101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为样本,探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报道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建构.研究发现,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于相关信息呈现的"前后矛盾"与"模糊性",易引发公众产生恐慌与焦虑情绪,进而诱发行为失焦现象.而这种具体的媒介实践行为,未能合理、有效地消除公众对未知风险的不确定性,反向张大风险的潜在危害性,极易增强公众对疫情本身的恐慌心理,进而强化其风险感知.未来的新闻表现应改变传统的践行思维与建构逻辑,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报道注入新的解释框架和实践理念,需将风险话语跃升为健康话语,努力消解公众的不确定性感知,并结合不同群体的认知特征开展媒介实践,避免将风险信息与特定群体或个别特征相联结.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既显现出实施救灾的能力又传递着大量不实信息,社交媒体场域的不确定性促使公众的风险意识愈发明显.为了解公众风险感知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研究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4106个样本,构建媒介信息特征、疫情风险感知和信息分享意愿模型.研究发现,首先,社交媒体使用和官方媒体信息可信度正向...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惯习的形成.父母的影响,可以造就子女不同的媒体使用习惯.而当代家长对孩子的媒介素养的培养是在社会转型、文化知识传承模式发生深刻改变,出现了父辈向子辈学习新知的"文化反哺"局面的历史大势下进行的.面临代际观念差距拉大、子辈社会化渠道增加、父辈权威进一步消解、子辈更为独立自主,进而代际冲突频发的局面.现实生活中,家庭中两辈人的媒介使用、媒介观念和媒介素养均存在不少差异,但代际间的沟通却并不理想.那么父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家庭中对子辈媒介素养进行培育?笔者认为或可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风险具有社会建构性,是客观存在与主观认知的结合体,现代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在风险建构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风险传播特点的分析,总结出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专家以及网络民意在网络风险传播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史冬冬  米湘月 《东南传播》2021,(10):121-126
在媒介化理论视角下,数字技术使家庭传播遵循一定的媒介逻辑,媒介作为行动者与家庭主体进行动态的相互作用,在数字化的代际沟通与反哺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到微信媒介化的中国家庭,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微信在Meyrowitz提出的媒介三重隐喻维度对家庭传播产生影响.首先,微信作为渠道,在代际沟通中生成分裂与弥合的张力;其次,微信作为语言,表情包以流行文化的方式重塑家庭代际沟通,消解了家庭的传统权威结构,微信赋予年轻子代话语权,亲代与祖代在数字语言使用中呈现"延伸""替代""融合""适应"的趋势;最后,微信作为文化环境,使家庭亲子关系的纵轴重心位移,增强了家庭的情感沟通,微信与流行文化的关联也蕴涵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商业正悄然渗入家庭传播场域.  相似文献   

11.
以风险社会的视角看媒介恐慌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媒介如何面对风险、如何规避在报道中误导或引发更多的危机,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以风险社会的视角,在媒介恐慌论的基础上研究媒介如何引发恐慌以及媒介引发恐慌的三个层次,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宁波PX事件为例,在风险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视野下,探究媒介在环境风险语境下的风险感知与风险沟通问题.本文发现,大众媒介对于环境敏感期的风险感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这与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假设不同: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甚为敏感,且有放大感知取向;而传统媒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环境风险的感知表现出复杂、矛盾的特征.公众对政府启动PX项目持有戒意,对政府的承诺表示怀疑,对政府的粗暴干预表现激烈的情绪.风险的化解端赖于风险沟通,而平等双向的沟通则是化解风险的前提.在中国风险场域中,媒介介于风险管理者和公众之间,扮演风险沟通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风险社会,也生活在媒介社会。媒介传播从媒介渠道类型、媒介信任、媒介内容框架三方面影响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官方媒介与非官方媒介使不同背景的公众风险感知产生差异。较高的媒介总体信任度则可以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媒介呈现风险事件时正负性内容框架使风险感知呈现差异化结果。媒介因素对于风险感知的影响以情绪、知识两变量为中介。因此,在应对风险事件时,媒介应维护品牌信任度,结合自身属性与细分受众发布有效内容,稳定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14.
关注媒介信息接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后疫情时代媒介效果研究的焦点之一,但迄今少有专门研究疫情媒介信息接触对创业者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南省1040位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网络问卷调查,论文考察了后疫情时代创业者的媒介信息接触、心理健康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疫情大规模暴发结束后的反弹期,创业者使用新媒介获取疫情信息明显多于传统媒介,但并不是每一种新媒介的被使用率都比传统媒介高;微信是创业者使用最多的新媒介,但他们对微博的使用远不如电视多,甚至少于对广播的使用;创业者是一个心理健康风险较高的群体,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比率达89.5%。采用两种方法对创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传统媒介信息接触对创业者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保护效应,而新媒介信息接触对其心理健康则具有损伤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介信息接触,不管是传统媒介信息接触还是新媒介信息接触,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心理健康的影响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路敏 《青年记者》2017,(26):32-33
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中心这样定义媒介素养: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①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媒介,进而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6.
黄晓军 《新闻界》2012,(15):72-75
传媒功能随着不同的社会语境而改变。当前,传媒面临着风险社会和新媒体两种语境,这两种社会语境带来社会的媒介化,风险事件成为媒介化事件。在媒介化社会中,传媒发挥功能时可能增加风险,也可能降低风险。政府和公众对传媒有着不同的期许,传媒功能的扩展与深化有着不同的限度。传媒功能的扩展与深化以专业标准为限度就能兼顾政府的工具限度和公众的需求限度,提升媒介素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媒介在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聚焦农村小媒介在疫情防控中呈现出的传播特征,阐述小媒介具有目的指向的实用性、信息的多通道融合性和传播效果的多维立体性等鲜明特征,值得对其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中进行功能再发掘、价值再审视、效果再评估。  相似文献   

18.
河南"7·20"特大暴雨作为突发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风险和危机,呼唤媒体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微观层面切入,运用"梯次模型"对《人民日报》不同媒介平台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媒介融合生态下不同终端的报道框架和话语体系构建.同时,本文认为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人情味议题应当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和交互性引发传播格局与传播生态的改变,传播主体的泛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情绪化以及媒介技术带来的认知固化,对人们接触、理解与使用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疫情危机下,大学生缺乏对媒介信息系统的宏观认知,在解读与评价信息时批判能力不足,且鲜少在公共平台发声,社会责任感缺乏,媒介素养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我国政府的新闻发布工作,围绕疫情开展.其特点可以归纳为构建有效制度惯习、形成全要素媒介场域、挖掘多种参与主体,并在脱贫攻坚系列发布活动中重构重大政策的发布形态.学术界通过对数百场发布会和相关活动的分析,看到了政府新闻发布在社会风险调节、制度性信任构建和多元场域互动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