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大批"红色经典"相继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到新世纪,这股改编热潮愈演愈烈。但是,几乎伴随着这股改编热潮的出现,对这些电视剧的质疑之声也随之而起。为此,200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接连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  相似文献   

2.
《蜗居》这部以房奴话题为主线的电视剧的热播,不仅收获了7%的高收视率,更引发了网民对房奴、小三、爱情与反腐的热议,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是很罕见的。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蜗居》热播的原因及其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以《史记》和《汉书》为中心的史传文学中,卫子夫是一个粗线条而不乏传奇性的女人,2014年播出的电视剧《大汉贤后卫子夫》以粗线条的历史记载为基础,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再创作,将卫子夫塑造成一个"不争、不显、不露"、有才情、有美貌、有见识的女人,实现了对卫子夫形象的跨时空、跨媒介传播。笔者认为电视剧中出现的卫子夫形象,与传播主体的文化认知与艺术追求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有关,同时也与电视剧这种传播媒介的特质及所对应的受众的审美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冉 《声屏世界》2021,(10):80-82
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在媒体空间视域中已成为作品传播与受众接受的有效连接途径.在忠于原著人物特质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电视媒介的语言、表意和接受规律为准则,对原著加以创造,融合电视创作者的风格和当下受众的审美期待,是能够满足市场与艺术的双重需求的可复制的规模化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符合现阶段的社会背景和迎合了受众心理,"成人考试"的节目形式,家长与孩子有效互动,以及高额奖金的博彩性。同时,现阶段的益智类电视蓝木也存在一些殷忧,我们只有正视危机,不断创新,才能走出新路,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张爱玲原著与改编作品的比较,对小说与影视作品在艺术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氛围营造、冲突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不同媒体而产生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影视剧改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同时,令更多的文学名著与电视作品更好地结缘。  相似文献   

7.
吕静 《新闻爱好者》2011,(16):128-129
通过张爱玲原著与改编作品的比较,对小说与影视作品在艺术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氛围营造、冲突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不同媒体而产生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影视剧改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同时,令更多的文学名著与电视作品更好地结缘。  相似文献   

8.
本年度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热播后,引来一片争议之声。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围绕着电视剧生产领域的一个老话题,即如何进行名著改编以及如何评价和审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剧作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电视剧《倾城之恋》为个案样本,以此探讨衡量名著改编是否算成功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Austin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Werner J.Severin与James W.Thankard两位教授撰写的《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堪称传播学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红色娘子军》在不同的媒介时代的改编现象作为个案,探讨在新中国电子媒介时期,从电影到电视演进中的媒介影像文本的改编与媒介变迁的关系。借以阐明不同的媒介环境影响下,红色经典影像再现(representation)所建构的独特景观是影像与媒介环境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讨论影像与媒介变迁的关系中,我们认为,在媒介演进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经典文本的改编、话语权的执行反映出某个团体或历史个体的主观意向,这样在与媒介互动形成历史的过程中,又会被外在化为客观的非真实文化产物。此时客观的非真实(历史文化的建构)又作用于当下的媒介环境自身。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声屏世界》2021,(12):39-40
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开播,全网平均收视率高达1.33%,节目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号召,采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经典诗词改编成歌词,并谱以现代流行乐,由来自社会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来演唱传统诗词,让传统焕发新生,使经典再次流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电视剧《暗算》叙事结局所蕴涵的审美震撼力,以及给予审美接受者不同的审美感受,运用美学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解析,以探求艺术理论指导艺术实践并激发艺术创新精神的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小兵张嘎》是一部依据同名“红色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这种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嘎》剧和当前电视剧改编“红色经典”的现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嘎》剧审查和播出之前,国家广电总局曾连续向全国各有关单位发出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两个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重拍文学经典与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版四大名著的轮番登场,2010年的荧屏掀起了文学经典重拍剧的热潮。2010年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又有超过50%是各类重拍剧。但是,这些重拍剧并  相似文献   

15.
传播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学经典的传播。我国大部分文学经典经历了以文本传播和戏曲传播为主要形式的传统传播时代,以及以影视传播和网络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当代传播时代。当代传播方式弥补了传统传播方式的一些不足,极大推动了文学经典在当前的传播,但也使其陷入一定的传播困境。为了实现我国文学经典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最优化,当代传播者必须首先了解文学经典传统传播与当代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影响,进而重点思考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文学经典的传播优势与困境。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数量日渐增多,然而质量却鱼目混杂.如何以声画语言诠释原著的文化意蕴,如何以现代化的意识烛照作品的审美风格与主题思想,确实是摆在当代电视人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电视剧《金粉世家》为例,从文化内涵、剧本重构、审美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其改编策略,旨在为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邵挺  高博 《新闻窗》2008,(3):42-43
2007年6月1日,深圳卫视大型益智类电视竞技栏目《谁比谁聪明》开播。这档节目让成年人重回小学课堂,勾起童年的美好回忆;让观众们重温小学课程,拾起几乎遗忘的知识,该节目的主要受众为六岁以上五年级以下的小朋友及成年人。深圳卫视制作的这档《谁比谁聪明》,是国内卫视首家推出的小学生与成年人同台竞技的大型益智类电视栏目。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2):71-73
传播学专业的文学教育,既不同于传统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也不同于以《大学语文》为代表的通识教育。本文以《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教材的选择、专题化教学体系、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等三个角度手入,提出了传播学志业的文学教育应如何改革的建议。笔者认为现有的《中国文学》教材并不适宜于传播学专业,业界应积极推动特色教材建设;《中国文学》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突破传统以"文学史"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尝试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内容上,可设置适量的与传播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模块,以突出其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9.
姚丹 《新闻前哨》2013,(9):52-53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前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媒介:人的延伸"。随着媒介形式的不断演进,媒介可以实现对"人体的全面延伸":"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众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资源是我国传统人文资源的核心,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以广西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开端的主题演出也在全国各大人文旅游景区掀起了实景演出“白热化”的浪潮。例如河南登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陕西临潼《长恨歌》、浙江杭州《印象西湖》、河北承德《康熙大典》等,在演出形式、表现手法、场景运用等方面都具有实景演出的共同特性:创意与自然相结合,旅游与文化相呼应。如何从传播学的角度理解实景演出的成功与不足,分析旅游发展中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探寻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创新之路,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