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文学带来了又一次繁荣,其中“爱情理想”的书写就是这一转型时期重要的书写类型。文章就“爱情理想”的启蒙话语主题进行阐释和分析,旨在揭示“爱情理想”作为一种文学书写现象,其本质与内涵在转型期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张冬磊 《现代语文》2009,(10):113-115
在上古汉语谐声系统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部分晓母字与明母字的联系很密切,“墨-黑”就是其中的一组。通过亲属语言的比较,不少学者认为可以为这一类谐声声符字构拟一个复辅音来解释这一现象。但对于该复辅音的具体音值及演变情况学界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主要从日语“墨-染”及“烟-云”两个词族出发,结合其他亲属语言的对音材料对该复辅音的发展演变情况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些人在看过电视剧《裸婚时代》后产生了理想化的爱情被婚姻打败的恐惧和对“80后”流行“裸婚”的担忧。其实。“裸婚”一词被制造出来、由“80后”抄热再由他们传播开去的这一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李玉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1):121-122
“老身”一词在各类辞书中的解释不尽相同,通过对“老身”一词在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况,探求“老身”一词意义的演变、分化、形成过程,并试图对该词的意义做出较准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本从“落花生”一词的起源谈起,探讨三音节词“落花生”向双音节词“花生”演变的历史过程,包括单用“落花生”、二共用以及常用“花生”三个阶段。章最后对“落花生”和“花生”二词的结构做了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妙妙这一次碰上的事情很是“奇怪”。前几天,妙妙在Word中输入一篇文章时,当输入“长胜不衰”这个词后,却发现在屏幕上变成了“长盛不衰”。妙妙很奇怪,拿过词典一查,这个词果然是“长盛不衰”,咦,似乎电脑能够发现录入者的错误并且自动帮人改正。  相似文献   

7.
张庆庆 《现代语文》2009,(10):51-54
“高兴”类词是指形容人欢乐情绪的一类常用词,这类词在近代汉语时期发生了交替性演变:唐宋时期用“喜”“乐”“欢喜”;元明时期用“喜”“欢喜”“喜欢”;清代用“喜”“乐”“欢喜”“喜欢”“高兴”;现代汉语中主要用“高兴”“快乐”“喜悦”。这个过程伴随着词义引申的衍生性演变,使一些词的引申义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8.
莦业葵 《文教资料》2009,(30):94-95
“形而上学”一词是哲学界的常用术语,我们一般认为此词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而予以全盘否定。文章追溯了“形而上学”一词的起源,厘清了它的内涵演变.进而说明我们应该给予其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国语”一词,古已有之,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现代意义的“国语”,是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一同出现的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概念,它的出现显然是受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语言政策的影响。在中国,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在近代究竟起用于何时,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根据对相关资料的钩沉发现,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国语”的当属1895年出版《日本国志》的黄遵宪,而非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的1902年赴日考察学政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 ”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说"鼻"     
依据汉语文献材料探索汉语核心词“鼻”的早期音义形式,并探讨汉语表示“鼻”义的这组词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2.
"零丁"考     
“零丁”作为一个叠韵联绵词为人们所熟知,但它是如何产生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则语焉不详。本文从其字的组合、语音、词义这些角度入手,比较详尽地考察了“零丁”一词。  相似文献   

13.
一家面积不大的超市吸引了无数单身男女,可这家超市不卖蔬菜水果、副食百货,“专卖”缘分与爱情,这就是林乔的“爱情超市”。这位性格开朗的25岁女孩运用自己的“爱情智商”,重新定义“爱情法则”,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收获了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14.
蓝越 《现代语文》2009,(11):55-57
“喫(吃)”,是继“食”和“饭”之后“食用”类词的又一成员,它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基本活跃于口语之中;五代时在口语中完成了与“食”的义位替换;到了宋朝,“喫(吃)”字大体上确立了在“食用”类词中的统治地位;在现代汉语中它已发展成为“食用”类词的核心。本文拟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通过统计的方法观察“吃”在“食用”语义场中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由于中国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在内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直接采用西方文化中“dragon”一词来表达我们中国文化中的“龙”会在西方人中产生误解。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首先比较了这两个概念的在内涵上的差异.然后分析了很多学者和网友提出的用“loong”这一词来表达中国文化中的“龙”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最后指出该词要真正成为“龙”的英文对等词不仅需要学者和网友的呼吁.更需要我们的相关政府机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因"的语法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是古汉语比较常用的一个词,最早用为动词,后逐渐演变为介词、副词和连词。和其它的虚词一样,“因”也经历了由实词逐渐演变为虚词的过程。本文以历时的语言分析为基点结合共时的语言描写,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出发兼及词汇的语义功能。粗浅地论述了“因”的这一语法化历程,并粗略地分析了它的一些语法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切韵·序》中“先仙、尤侯俱论是切”这句话的理解存在分歧,我们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通过考察“切韵”一词的产生与演变、同时代的韵书韵部的分合、南北朝诗人的用韵,认为“俱论是切”是指韵类相同,而非指声类相同。  相似文献   

18.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大量运用了"示现"这一辞格,并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本文对纳兰爱情词运用"示现"的四种情形进行了分析,并对他在"示现"运用上的艺术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可以发现许多“巴(巴)”做词缀的词;名词如“锅巴”、“哑巴”、“盐巴”等,而形容词也有像“干巴(巴)”、“紧巴(巴)”、“急巴巴”、“可怜巴巴”这样一类,而在东北方言中,更可以发现很多像“买巴”、“烧巴”“抽巴”之类“巴”做动词后缀的词。在不同的词里,“巴(巴)”表示的意思不同,如在名词后是构词语素,不能省略,放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它主要是用来补述前一个词素并起衬音作用,而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口语语体。不管怎么说,“巴”本来是一个实词,那么它是怎么演变虚化为词缀的呢?本文想从“巴”的本义,以及词义演变,最后到虚化为词缀之后的结构方式、语法功能和语用特点几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简述《水浒传》中"将"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是一个用法比较复杂的词,其语法功能可分属不同类别。本文将以近代汉语用例的典型代表-《水浒传》为依据,考察“将”在那个时代的所有用法:作名词、副词、介词、动词、助词等使用,为“将”在近代汉语中的断代描写提供依据。并且还发现了“将”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条汉语实词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