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说到电影的剧本改编,涉及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时空串联方式,二是由文学语言到视听语言的转换.以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为例,通过从小说《长恨歌》到剧本《长恨歌》,再到电影《长恨歌》的分析,总结从小说到电影剧本改编的基本规律,并探寻其文学创作价值对影视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鲁迅作品有哪几部被搬上银幕? 继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被改编成电影上演后,最近北京电影制片厂又将鲁迅小说《伤逝》改成电影文学剧本,并已开拍。长春电影制片厂把鲁迅的小说《药》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也把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根据《祝福》改编的越剧《祥林嫂》也已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宽银幕影片。  相似文献   

3.
付昆 《楚雄师专学报》2013,(12):52-55,62
剧作家将被称为"史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加以改编,但在改编过程中,改编者对小说进行了一些删减、增加和创造。虽然删减了一些内容使电影无法完整地体现出小说的深刻内涵,但改编者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创造力,则让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其得失可谓"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4.
从电影《白鹿原》入手谈其改编与小说创作的不同之处,探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时代语境、意识形态、创作理念之下二者产生差异和碰撞的原因,并对电影改编的得失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香港导演许鞍华改编的电影出发,探讨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从小说到电影,从文字到影像的得失和启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文字到影像的变动,这从叙事方式、情节改动出发;其次从改编的原因分析:《半生缘》之所以成为改编次数和版本最多的张爱玲小说,就是因为它太不“张爱玲”了,虽然突出了主干,但也删除了种种“张爱玲特色”,变成一个相对纯粹的爱情悲剧;最后探讨小说改编后的遗憾。在对人性的揭示上、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表现手段上电影对色彩的运用、对小说中意象的经营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电影《归来》对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二次创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些数据对改编后的电影《归来》得失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根据小说与电影本身性质和传播特点找出得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影视业发展,由小说改编的剧本成为全新发展热点,并得到了观众的关注。在此趋势下,为小说英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最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为一部古风小说,成功改编成为吸金大剧,并走向国际市场。文章以此为研究对象,在功能对等理论支持下,从古风小说定义与特点入手,对理论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英译本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说,在中国的上映带来了不小的争议,人们一直围绕电影改编的得失争论不休。从文化视角上看,中国电影对外国小说的改编,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得失的争论,而是文化碰撞后的再现,电影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重构了叙述时空与叙述视角,置换了文化主体,将一部西方经典小说变成了一场中国式的影像叙述。  相似文献   

9.
曾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作品对小说作品进行成功改编的范例。对比小说的叙事特征,电影则根据自身的叙事交流模式,侧重利用其特有的叙事结构元素来营造视觉幻象以表达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的成功,体现了小说与电影的可转化性。  相似文献   

10.
曹禺对巴金的小说《家》进行了改编,创作了剧本《家》。剧本《家》与原著相比,有很大的出入,对情节、人物、矛盾冲突等都有所删减和改变,凸显了情感部分的内容,强化了追求自由,人性解放和两性平等等内容,凭借着独到的表现方式和特有的独创性,对小说文本进行了艺术的整合和审美意义上的重新构建,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使剧本《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着眼于剧本《家》的独创性,从主题挖掘、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探索剧作家对小说的独特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是我国古典悲剧的优秀作品之一,对当时和后世的戏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袁于令的《金锁记》就是受其影响改编比较成功的作品。从文本的角度来考察,《金锁记》与《窦娥冤》在情节、主题和戏曲文学所承担社会功能上具有差异性;与《窦娥冤》相比,《金锁记》悲剧意识有淡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朱芹 《现代语文》2007,(5):77-77
王安忆曾多次申明她的小说是不能够单纯的用女性主义去解读的,单单上关注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会缺失她小说中最为本质的东两。在我们看来,王安忆的小说不论是怎样描述上海弄堂里的女性人生,其本质还是在于书写“关于城市的故事”。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讲述了上个世纪大上海二十年代的上海小姐王琦瑶沉浮坎坷的一生,将人生嵌入历史,写入城市。而以此改编的电影《艮恨歌》则侧重描写了王琦瑶与叫个男人的感情纠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如今,"快捷时尚的视觉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中心。小说亦是如此。随着电影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小说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影视剧本,登上了影视舞台。这使得当代小说与影视作品有着密切的"联姻",一些小说家开始主动尝试创作剧本,或者用影视化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本文通过对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与姜文改编并导演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对比分析,分别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者、文学与读者的角度,来探求当代小说影像化过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楫《芙蓉记》传奇,改编自《芙蓉屏记》,在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都实现了对同题小说的突破,同时剧作本身亦存在着诸如叙述节奏紊乱、人物语言失当等缺陷与失误。江楫改编得失并存、瑕不掩瑜,反映了明代传奇改编的部分共性。  相似文献   

15.
江楫《芙蓉记》传奇,改编自《芙蓉屏记》,在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上都实现了对同题小说的突破,同时剧作本身亦存在着诸如叙述节奏紊乱、人物语言失当等缺陷与失误。江楫改编得失并存、瑕不掩瑜,反映了明代传奇改编的部分共性。  相似文献   

16.
张艺谋的最新力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由于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二者在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这些差异的背后,传达出了作家和导演不同的艺术诉求。文章通过比较《陆犯焉识》与《归来》,来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电影对小说改编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电影改编就是“将故事、小说或剧本改编为电影脚本。”它是把别种样式的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形式的创造性劳动,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895年电影诞生后不久就出现了电影改编,较早的要数梅里爱1902年拍的《月球旅行记》。到目前,小说已成为改编的主要来源。据粗略统计,从开始评奥斯卡奖起,约四分之三的“最佳影片”是改编作品。全世界年产影片4千多部,改编片约占20%—40%。电影史上许多名片,从标志电影成为独立艺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金锁记》和《怨女》是张爱玲用同一素材创作的两部小说,但从《金锁记》到《怨女》不仅仅是篇幅的加长,更是张爱玲生活积淀的展现和艺术技巧的成熟。《金锁记》多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怨女》多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金锁记》和《怨女》做了比较性阅读:主人公七巧与银娣的比较;悲剧的比较,即从主要的人物悲剧到多重悲剧;主要意象的比较,月亮意象和镜子意象。  相似文献   

19.
樊凤金 《文教资料》2011,(34):22-23
本文着重分析王晓明的《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近来的小说谈起》,以提示王安忆小说创作转变在当代文学中的现实意义,并对以下问题做了理性思考:中国作家的创作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金锁记》为研究对象,利用Access工具,对小说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字频统计、重叠形式检索,颜色词检索与统计,从词汇计量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金锁记》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