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2.
人性自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人性视角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于重视人的社会属性而忽视人的自然属性的问题。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大人性教育的力度,故有必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性教育的关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路径等问题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社会的本体论意义,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显著.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以塑造人、完善人为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与人性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是发展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人性的发展性,真正做到尊重人、依赖人、塑造人,不断提升人性.  相似文献   

4.
李银霞 《考试周刊》2011,(31):179-180
价值认同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价值冲突在大学生身上不仅在历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出现了断裂,而且在共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产生了冲突。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径,价值认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作为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诉求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性的真正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人性自由: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问题长期以来成为学术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逻辑起点的准确定位决定了整个理论体系的科学建构,而在现代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研究中,以"现实的人"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观点较多。人性自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以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性的自由为起点,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的辩证统一,才使得人性自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具有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背景"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人的活动,本身蕴含着对人的心灵和人性的关怀,富含人文关怀的思想。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仅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也是遵循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的必然选择。2002年8月,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一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承接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而且还通联着以人为本的、全面而自由的人性教育。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探讨,;加强课外实践,让学生继承民族光荣传统;正反对比学历史,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性假设是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基本理论之源。教育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具有以预成性人性观为逻辑基础,以生成性人性观为演绎前提,以人性自由为终极目的的基本特征。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与人们对人性认识的深化相伴而生,在西方教育管理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人性假设。经由哲学反思可以发现,它们都存在强调片面人性,忽视整体人性;重视预成人性,轻视人性生成;偏重人性"管理",忽略人性"教育"等认识弊端。实现教育管理思想的当代变迁,应首先完成教育管理人性观念从还原论到整体论,从预成论到生成论,从本体论到实践论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体论认为,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它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先天的决定作用,而且也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运用实践的方法,不断增强其教育的实效性,大力推进教育对象的实践养成,使之在实践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申,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家。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民营企业家的作用和贡献,还要高度重视他们的思想建设,引导他们: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按照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生产经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之“道”是生存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根于“天人合一”的哲学背景中的《淮南子》之“道”不只是一种宇宙论、本体论意义上的形上实存,它本质上是一种生存之道。在一种切乎人之生存本质的终极境城中开启人类生存与个体生命的原始视野,并因之而凸显其人学本体论性质。  相似文献   

14.
人性论是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在古今中外思想史上,有什么样的人性论,也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了解古今中外思想家们的人性论及其思想道德修养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认识,而且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该门课程的建设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既有过辉煌的成就,也有过独特的创造.还遇到过严重的挫折,出现过许多失误。正是这种成功与失误的辩证运动,积累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重构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7.
黄绾对阳明心学既有本体论上的继承发展,又有工夫论上的批评修正。他的本体论思想仍以心学为基础,在以心为本体的前提下,以艮止存心;在工夫论方面,黄绾以强调功效、学与思、天性人情之真来修正王学。黄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学内部一种新的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揭示了认识活动的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特征,并与历史发展的逻辑相统一,这就从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与宏观机制的结合上证明和昭显出它作为认识本质的属性。同时,“主-客”信息对象化过程所揭示的认识的内在发展机制,不仅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人类智力发展的本质机制这一认识论的历史悬案,而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机制,使对象化过程论不仅成为认识的本质论,而且成为认识论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人性关乎人的本质及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其他学科的根基所在。对人性的探究自古至今从未间断,形成了诸多流派,但多囿于善恶二元道德评价体系之中。比较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性学说侧重对人性本体的研究,最终发展为独特的"体用不二"人性哲学体系;西方人性学说侧重于相论的研究,而对人性本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跳出传统的人性二元框架的束缚,从"体"、"相"、"用"三界说的角度对人性进行系统考察,乃是研究人性的崭新路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人性哲学体系,亦即人性动态一元论,能有效的弥补东西方人性学说的不足,更合乎人性本身和指引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一个从本体论到欣赏论的思辨性很强的完整体系。他以“和”论乐,同时又以“无”释和,用玄学的“无”的精神来进一步扩充传统的音乐本体“和”的内涵。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道家美学的逻辑发展与深化,也是魏晋玄学在美学上的完成与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