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谁是记者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谁都可以采访,谁见到记者都不免有点紧张,生怕说错了话,泄露了秘密,被曝了光。有人反驳道:记者也只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御用文人,是一些高音喇叭(只知道传达上级指示,拼命地堆砌辞藻说漂亮的大话的人),是吹鼓手(专门找一些有钱有势的  相似文献   

2.
江西万载花炮爆炸,声震九州,悲恸八方,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地的“父母官”们,搞经济好像未显头角,抓安全似乎疏于防范;论才气未脱庸庸碌碌,看政绩不过平平淡淡,实在发不出可以“一鸣惊人”的黄钟大吕之音。然而这一炸再炸,却使这处穷乡僻壤忽然间备受世人瞩目,成了传媒的关注中心。花炮厂炸了,死了人了,官员们手忙脚乱起来,动员了许多人去抢险救人。《中国青年报》披露,当各地媒体的记者闻讯赶到万载采访时,当地干部惊慌不堪,调兵遣将,设卡把关,欲将这些大众和政府的“耳目”拒之于灾祸现场之外。他们隔离记者的理由当然…  相似文献   

3.
去年有两个与记者密切相关的"媒介事件"颇引人瞩目,一个是沸沸扬扬的山西煤矿"封口费"事件,涉案60人被依法处理,其中只有4名持记者证的"真记者";另一个是年底频发的数起"抓记者"事件,被抓的"真记者"据说涉嫌受贿.传媒界有人评日:有喜有忧.  相似文献   

4.
在基层采访,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单位领导向我们诉苦说,现在个别媒体的记者在基层已经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太有损于记者的形象了。有的到单位采访非“一把手”不见,似乎没有“一把手”出面陪同,就体现不出记者的“价值”;有的把新闻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跳板”,不给好处“不动手”;更有甚者,个别记者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动辄就用“曝光”、“见报”等手段来要挟基层,不达目的不罢休。难怪有人把记者列入了“三防”重点对象。   新闻记者有舆论监督的权利,那么谁来监督记者呢 ?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闻界不久前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天早上,从事国际报道的记者、编辑们看到各自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问卷,要他们回答两个问题:你认识的最佳国际新闻记者是谁?最佳国际新闻记者应具备什么要素? 记者、编辑们天天都在写别人、评别人,如今有人要他们在同行中评头论足、推荐出类拔萃者。美国设有数十种新闻奖,这次评选活动与众不同,没有奖品,更无奖金,连证书都不发。但是大家依然兴趣颇浓,踊跃参加,认真答卷。 举办这次“民意测验”的是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的高  相似文献   

6.
对记者的奖励 ,目前通行的有两类。一类是各新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包括各级记者协会的奖励。它们通过自下而上层层评比优秀作品和先进个人 ,对记者中的佼佼者给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比如各级各类的新闻奖 ,各级的十佳、双十佳、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等。另一类是被采访单位和地方对记者的奖励。比如 ,有的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 ,给跑线的记者发好稿奖、年度奖 ,有的地方领导机关给上级新闻单位的驻地记者进行表彰奖励等。前不久读到一篇报道 ,说一个地方党委对驻地记者站的工作进行评比 ,有两个记者站、8名记者、8篇作品获“宣传贡献奖” ,分…  相似文献   

7.
赵:香烟一包,清茶一杯,开始咱的“部落”话题。“无冕之王”,称王道孤,风风光光,这是在西方;到咱国家,老百姓说来拗口,咱听来也别扭。有事,有难事,“找记者去!”四字听来多激荡人呐!似乎你就是世间惟一顶天立地的伟丈夫。另有一种情况,说来可能让二位泄气,有幅漫画讽刺记者:一妖冶女子,一手往兜里塞钱,一手持报纸为人美容。截然相反的评判,让人感慨良多。今日话题,本拟就  相似文献   

8.
观其 《青年记者》2007,(17):77-77
很多事情,本没有道理可讲,是不该也不必讲道理的。新闻公信力为什么"危机"了?为什么我们说好的时候,公众会认为我们是在"哄人"?为什么我们说不妙的时候,公众也会认为我们是在"哄人"?分析起来,几个方面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9.
日前,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将对极个别的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以打击他们有意误导人民、传播错误信息的势头。消息传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首先,谁来当裁判?如果卫生部自己说了算,那么以后批评卫生部,是不是也就成了有意误导人民、传播错误信息呢?  相似文献   

10.
有位记者写了篇反映某地领导为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的稿子,引起当地群众的不满。有的群众找到报社,对记者说他写进稿子里的“实事”都是没影的事。记者听后面露不悦地问:“记者听谁的?是听你们当地党委和政府的还是听你的?”不知该记者的这番有力的反诘把那些打上门来的揭疮者镇住没有,但他的提问确实是很有“力度”的——记者到底该听谁的?这还是一个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不小的问题。 记者听谁的?这里说的是记者在采访时听谁的,这里的“听”也不仅是视觉器官的事,还包括记者的判断和认识。这位记者所问明显有两层意思。一是听谁说,二是信谁的。  相似文献   

11.
有位年轻记写了篇反映某地领导为当地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的新闻,在媒介播出后,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议论和不满,有的群众还找到编辑部,对记说稿子里那些“实事”都是没影的事,就是有也是夸大其辞。年轻记听后面露不悦地问:“记听谁的?是听你们当地党政领导的还是听你的?”的确记到底该听谁的?这还是一个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记者,这一职业自出现之日起就引人注目,成为议论的热门话题。有的人称之为主持人间正义的使者,有的人又称之为搬弄是非的鬼蜮,对其行为或称赞、或痛恨,众说纷纭,长于总结的中国人又弄出了一句与记者相关的话,叫作“防火防盗防记者”,很值得琢磨。防火防盗是人们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把记者列入火灾、盗灾之类而加以防范,仔细考虑,此说法不是毫无道理。窃以为,“防记者”所指记者无非两类,“防记者”之人也不外乎两种。一种应是因记者及其所属传播媒介主持正义,对不平事挺身而起,对社会丑恶腐败现象及不正当行为予以  相似文献   

14.
重庆人张德奉拿着储蓄卡去取钱时,发现自己账户中的12万存款不翼而飞。一怒之下,张德奉将中国农业银行告上了法庭。2007年5月初,法庭二审判决农行全额赔偿张德奉,还要加上被盗金额的利息。  相似文献   

15.
从北京大学财经奖学金班历届结业学员的情况来看,除被升职做领导的以外,一般一线记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写文章比参加研读前益发生猛,如猛虎下山、大江决堤般不可收,另一种是,做报道变得畏首畏尾,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6.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想:是谁给予了记者具体采访的权利?是领导、单位、职业,还是社会、民众、法律?这个问题好像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未来的新闻业中,谁是佼佼者?“动机需求测试”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事物,然而心理学家设计出的这种测试,就如同智商测验一样,可以相当准确地预示一个人在新闻业中的发展前途。在西方,新闻单位招聘人员时采用的传统方式和我国一样:参考在校的学习成绩,听取学校推荐,与求聘者面谈,进行写作考试。这些固然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但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各方面条件均可,因而被新闻单位看中的人选,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排除个人主观努力不够,缺乏经验等因素,上述反常现象很可能出自心理原因,而这,正是现行的招聘手段所没能触及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草壮 《报刊之友》2010,(2):64-64
“记者被打不算新闻!”不知这一“论断”出自何人之口,反正已有大量事实为证。从眼下来看,记者被打已是司空见惯了,确实不该再算“新闻”。在网上搜索“记者被打”,居然搜到了1740万条!当然,这并不表明有那么多记者被打,但记者被打的事件一再发生并引起社会关注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草壮 《今传媒》2010,(2):64-64
"记者被打不算新闻!"不知这一"论断"出自何人之口,反正已有大量事实为证。从眼下来看,记者被打已是司空见惯了,确实不该再算"新闻"。在网上搜索"记者被打",居然搜到了1740万条!当然,这并不表明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记者被打,已经不是新闻.大家以前经常看到的,是记者们在揭露性报道中被打.但是,在以贴近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的一些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遭到普通百姓的哄打,就引起了我们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