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词条解释中,“差错”就是错误,“策略”是指根据形式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或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因此笔所言的“策略性差错”就是明知是错而故意为之的错误,具体而言是指自清末至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垮台,在以“自由其名、统制其实”为特征的新闻传播极度不自由的情况下,新闻界的仁人志士们采用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反抗新闻不自由的斗争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语言文字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工作者要具备语言文字优势”这个命题原本是《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编校人员在语言文字方面应当具有相对优势。我认为他的这个提法尤其适用于校对工作者。首先,这是校对工作的性质对校对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校对是以猎错为手段、以灭错为目的的工作,其任务就是将一切差错消灭在图书出版之前,实现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图书的内在质量。根据《咬文嚼字》编辑部对382种出版物中的差错的分析,用字错误占31%,词语错误占15%,表达错误占19%,标点错误占23%,上述四类错误在差错总数中共占88%,其他差错仅占12%。这…  相似文献   

3.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4.
一、报道案情要客观全面,防止题文不符2011年12月15日新京报的两条法警新闻,因为题文不符而引起笔者的注意,即A12版消息《怕孙辈被虐待老翁砍亲戚》和A20版的消息《涉案巨款被盗村官不敢报案》.第一条消息报道的是一起关涉两条命案的刑事案件,而标题根本无法让人感觉到案件的重大.文中描述69岁的杀人犯王奇“持尖刀刺扎”自己的堂叔侄和侄媳致死,但是标题却是“砍亲戚”,这个“砍”字描述的动作与“扎”字显然不同,如此简单的用词出现差错,很不应该.几年前该报报道通州一起杀人案时,也是把“扎”人致死,在标题上描述为“砍”人.看来,“砍”字和“扎”字的涵义,需要特别向版面编辑指出这种惯性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5.
《新闻三昧》无疑是一份好的新闻专业期刊——正如笔者在本文副题中有套近乎之嫌地加上“咱们”,《新闻三昧》是广大读者的天地,她搭好舞台,诚邀你唱戏!作为读者大军中的一员,5年“读龄”也许说不上“忠实”,而且无论发现忍不住拍案叫好的佳作还是扼腕叹惜的差错纰漏,从未给编辑部寄上片言只语(而事实上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新闻作品就是读者来信),但是,我自认为对待《新闻三昧》该用一个词评定:忠诚。  相似文献   

6.
报载湖南的《湘湖评论》杂志最近推出了给为该刊指出错误的读者发奖金的办法,这种有价征求批评,不妨名之曰“悬赏捉错”。近年来,报纸上经常出现差错,有的报纸几乎每期都能发现几个错,甚至出钱登广告,也会印错,这里略举数例: 6月22日是星期六,北京某报报头日历印的却是星期三。7月13日该报《山村看屠狗》一文中“不忍卒睹、不忍卒闻”的“卒”字均误为“恻”字。7月20日《军医在微笑》文中“访医疗治”印为“访医疗冶”,“难道……。”写成“难到……”。  相似文献   

7.
字与字搭配不当,是容易出错的:如,“亟”字和“急”字,由于搭配不当所引起的差错较为典型。因为它的隐蔽性强,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它最典型的搭配不当两例差错是“亟需”和“急须”,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亟须”和“急需”。同时,“亟待”和“急促”这两例正确的搭配,有时也因交叉搭配错误而引起差错。“滴”和“嘀”这两个字,在日常应用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说校对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校样与原稿的异同,由此断定“校对是字对字的简单劳动”。这是对校对劳动的误解。校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中国出版史,校对工作从来就是编辑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自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槁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就确定了校对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和发现原稿的错误与疏漏,即“校异同”以消灭排版差错,“校是非”以消灭原稿差错…  相似文献   

9.
结合两年来实行新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版”)并与原《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旧版”)进行比较,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和运用,认为新版《规定》中的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新《规定》之优点1·关于书眉、中缝的差错,旧版规定每处计1个错。这一条显然偏严,因为现在电脑排版,书眉如果有错,相同错误肯定一连串,这样一来,一个书眉的相同错误,很可能导致该书编校质量为不合格,这显然有失公允。所以,新版将其改为:“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0.
校对工作是报刊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份报纸和刊物要达到正确的宣传目的,校对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记得建国初期,南京《新华日报》(三报合并前是南京市委的机关报)曾经由于校对工作的疏忽大意,把一篇重要国际新闻的标题“印度人民决不对苏作战”错成“印度人民决对苏作战”。漏掉一个“不”字,铸成了一个极其严重的政治差错。当时市委负责同志到报社召开大会,指出这个差错的严重性,并由有关人员做了深刻的检讨,引以为戒。由此可以看出,校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1999,(2)
近日,拜读董小玉女士著的《新闻采写艺术》一书,受益非浅,很为董女士独特的见解和广泛的中外实例而折服。但,笔者发现书中的“通讯”二字近一半为“通迅”,而且其中之一为小节标题。我认为这是错误的。通讯,是新闻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辞书上对“通讯”的注释...  相似文献   

12.
南宋诗人陆游有感于图书错误百出,曾激愤地发出“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的呼吁。陆游抨击的“错本”,是指错误很多的图书,用今天的标准来说,就是“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与“错本”相对的是“善本”,即没有错误或错误极少的图书。  相似文献   

13.
陈敏直 《今传媒》2006,43(3):40-41
新闻漫画是指“以新闻事件为创作素材,用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手法进行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它既有新闻性、又有艺术性。”①方汉奇先生认为:“早在鸦片战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运用印刷和散发单片时事新闻和讽刺画的办法来进行反帝斗争,公开刊售和刻印叫卖的《大败鬼子》、《芝相行乐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②20世纪初,漫画随《神州日报》、《民呼日报》等报刊的出现而得以孕育、生成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日报》比较重视新闻漫画,培育了一批有影响的漫画家,如华君武、方成、陈依范、英韬、米谷、钟灵、蓝建安等。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4.
《中华帝王大辞典》一书,错达700处以上,差错率超过千分之一,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定为“不合格品图书”进行了通报批评。最近见到一本由内蒙古文艺出版社出版、1993年4月版的名为《玉房阴阳怪传》的书,就好奇地读了一遍,全书版权页标注29.8万字,但按字数最多的页码计算,实际才227136字(约),最多也就算23万字。仅我粗读一遍后发现的错误竟达400余处,差错率更远远超过千分之一,又是一本“不合格品图书”。本书差错与《中华帝王大辞典》的差错有许多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仍有指出之必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新闻知识》杂志可称为是刊院学员和新闻爱好者逐渐通向编辑记者水平彼岸的渡船。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但是,我们在读完去年第六期和今年第一期、第四期后,发现在文字方面有些错别字和语法欠妥等现象。如第一期的图片说明,把华山冶金汽车修造厂的“冶”字错成“治”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字错成“斯”字;第四期“形迹可疑”的“形”应为“行”字;去年第六期“这样以来”的“以”字应为“一”  相似文献   

16.
薛宝海 《视听界》2011,(5):118-118
近日,新闻发言人岗位成为热点话题,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铁道部那位相信奇迹的发言人在离职后,私下里称自己是“入错了行,站错了队,说错了话”。入错行当然是指做了“新闻发言人”这个“高危行业”。  相似文献   

17.
错得出奇     
最近看到一本《郑观应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正文中的一些错字,如把“末尾”错成“未尾”,“灵柩”错成“灵枢”等,这里就不去说它了。因为这类错误,竟在字数不多的目录上也有,如第七章第三节的标题:“解放钢铁及其制品的销路问题”的“放”字,不用说,应是“决”字。也许该书编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与《诗经》紧密关联的“风雅颂”、“赋比兴”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春官》。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指它的表现方法。笔者认为,因西学东渐而引进的新闻中重要的导语写作,完全可以借鉴《诗经》六艺中的“赋比兴”三种公认的诗歌表现手法,加以研究运用,为写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新闻作品服务。“赋导语”的运用我们在进行导语写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新闻精华部分表达得好一些,让它具有更强的美感、说服力和感召力。这样,平直的枯燥的表白就难以胜任了…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26日的《工人日报》三版《在动物园看人》一稿中:“被关押或被圈定的那些无精打彩的动物”中“彩”应为“采”字。“彩”主要是指颜色、花样;“采”则是精神、神色的意思,“无精打采”是句成语,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同期报纸《自己的音乐》一稿中:“一种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渲泄……”中“渲”应为“宣”字。“渲”就是渲染,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也用来比喻夸大的形容,“渲”字与句中的意思不吻合。“宣”则是传播、散布、疏导的意思。“宣泄”就是排除积水、舒散和吐露心中  相似文献   

20.
论唯利主义     
郭永军在《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2期撰文认为,唯利主义是一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支配着人们思维和行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它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追求、行事准则和价值标准等各个方面。唯利主义与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等相关概念既有区别也相互联系。唯利主义之所以是错误的,它不是错在“利”字上,而是错在“唯”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