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尤其是"天地境界"给中国现当代哲学界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哲学界对此境界的理解和褒贬也不相同.本文通过解读"觉解"来认识"天地境界",并探索"天地境界"对当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人生境界说是冯友兰先生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其中天地境界历来得到学者的最多重视,本文试对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做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眼于冯友兰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从觉解与诗意、有我与无我、信仰的意志与意志的信仰等三个方面,把冯氏的天地境界说与王国维的艺术境界说作一比较,来阐述其哲学中的美学意蕴和美学中的哲学意蕴,使哲学达到既“可信”又“可爱”的境界统一。尤其是两人所追求的人类自由存在意义,使他们在“同天境界”和“艺术境界”中,共同运用了中国道享境界理论,不禁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根据人的觉解不同,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低者,其境界低;天地境界是最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建立在以“理为核心的共相说的理论基础这,该说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将人生境界划分为高低不同的层次,发出的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追求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截然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性质。  相似文献   

7.
天地境界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最高境界,它既有“真”的意蕴、“价值”的意义,还有终极关怀的作用。天地境界在去除利害之束缚、消除有无、动静、内外之分别的基础上,达到超死生、齐凡圣的境界。天地境界的旨归在于给人类以终极意义上的关怀,这对于建立个体人格、建构精神家园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作为其"新理学"体系的精髓,有其哲学形而上的深厚理论依据。他的学说以逻辑分析为起点,通过融合新理学中的自然观、社会论、文化论,达到新理学的终极关怀——人生境界说。  相似文献   

9.
对“境界说”进行生成结构的系统分析,是理解冯友兰学术发展脉络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考察“境界说”的发轫入手。层层深入“境界说”的基础、方法、内容以及意义.试图以此来更进一步地阐释“境界说”的内涵和价值,更深入地理解“新理学”体系。同时,也通过对“境界说”的生成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揭示“境界说”本身存在的难以量化、操作化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包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意蕴。人不仅应对社会承担责任,而且也应对宁宙自然承担责任;人类不应一味地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自然。从冯先生天地境界说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对我们体悟人生境界及人生意义是一重要的指导和参照。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的天地境界说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禅宗人生哲学的精华,可是由于两种学说在根源和归旨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其诸多区别。  相似文献   

12.
传统伦理思想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必须继承,但在当代社会,如何接续和发展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仍然值得思考。对冯友兰的境界说,从义与利的冲突、德与福的矛盾、无限对有限超越是否可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中国现代伦理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理学”之境界观总体上的文化背景是那个时代“古今中西”之争这一特定的文化事件。“新理学”境界观的形成,既有对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借鉴,更有冯友兰在心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特质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精神的特别关注。在获得此种境界的具体路径上,冯友兰又提出了所谓“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而“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则又分别代表着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思维方法或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正陷入道德失范、监控无力的尴尬困境.现代新儒家的代表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理论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多维度的考虑,他肯定人人都能成圣,为大学生树立明晰的新时代的道德目标,并向大学生指出了通向圣域的重要进路,尤其是在日常行为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完成精神的自我超越,对于探讨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的境界提高都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认识领域都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上升性和周期性。境界论是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对传统境界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揭示了人类认识水平和自我修养的上升性、周期性、过程性和层级性。在其本质上,与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三言”申有许多作品涉及释道,该文认为某些鬼神崇拜、因果报应思想属于中国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范畴,而非宗教观念从释道主题作品入手,分析其僧道形象和故事情节,可看出冯梦龙对释道的不同态度,并试从其个人经历、思想体系中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7.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释三家都包涵着丰厚的和谐思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的和谐观,侧重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家主张天人一体的和谐观,侧重天人关系的和谐;释家主张中道圆融的和谐观,侧重身心关系的和谐。三家虽立意与旨趣各有特色,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共同建构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多元一体"的思想结构。儒道释三家的和谐思想,为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政治与宗教在我国历史上有如一对孪生兄弟 ,统治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扶持宗教 ,宗教为政治服务 ,政治又为宗教尤其是道佛两教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环境。唐武则天时期 ,继泰山封禅后 ,嵩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武则天的推崇 ,成功实现了嵩山封禅 ,道教、佛教极为兴盛。此后 ,嵩山的地位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通过对境界一词的范畴进行借用,来将人们的主观精神世界进行构建,其在构建的过程中,从本体论到人生论,由觉解作为枢纽,构建起了新理学的人生境界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中对人与自然界的生态观以及人们的价值观进行了境界上的阐述,认为人与自然归为自然境界,人与价值归为功利境界。从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中,宇宙人生对于人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进而构成人的境界,这便是冯友兰先生对境界一词的内涵界定。  相似文献   

20.
荷花既是佛门圣物,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同时又是道教标识,充满珍祥色彩。在佛教与道教的融合、互动过程中,荷花充当了“信使”的角色。佛、道并存之日既远,两者之间的攻讦辩难、渗透融合就一直是研治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所致力的课题。在佛、道思想的动态关系背景之下,荷花的两重“身份”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注荷花“身份”的微妙变化或可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佛、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