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能力作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已越来越引起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而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更是成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以问带教"、"以教促问"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两个字拆开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教学的互动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还教于师",是美国学者罗宾·巴罗在《还教于师:课程批判导论》(1984)一书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似乎有点怪.因为只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都能见到教师在"教",见到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学生"满堂听",或被动地答,难道成千上万教师不是几乎每天都在"教"么?有什么"教"可还?相反,我们有感于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累,所得甚少,倒是呼吁教师把"学"还给学生,而"还教于师"又从何说起呢?  相似文献   

4.
受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味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都有着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增效减负,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思维、探究,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知.我校虽然还未进入"新课程",但老师们已用实际行动推动改革,大胆尝试着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先学(自主探究)到教师后教(点拨)",教学过程分为"读(学生预习)--议(学生讨论)--问(学生设计问题)--导(教师点拨)--练(学生训练强化)"五个环节,简称"先学后教".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6.
曾经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讲读不到100字的一个自然段时,向学生提出了近20个问题.引来了教师们对课堂提问的大探讨.现在,走进我们的小学阅读课堂,类似于这样"满堂问"的情境,可能已经不再重演了,但教学中"随意提问"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比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一位教师连续问了这样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待问".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问"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关注等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如今的数学课上教师往往喜欢问:"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不失为一件利举.但片面的理解"轻结果、重过程"也会带来弊端.  相似文献   

9.
例2"老师2人、同学43人一起去看电影,老师和同学一共去了多少人?"是第一次出现的完整的应用题,可采取"以旧引新,分层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一、以旧引新.教师让学生口算一组10以内的加法式题.然后,进行如下两组题型的视算练习:30+6;52+7.在概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之后,教师通过设问:"如果一位数加两位数,又该怎么算?"顺利地导入新课.二、分层讲授.出示例2,读题后,分以下四个层次组织教学过程,理解题意.1、弄清题意与结构.教师提问:"去看电影的老师有几人?同学有几人?题目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  相似文献   

10.
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是条件,学生的"学"才是根本和目的.从教育的本质来看,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活动和过程.因此说,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更是实现本真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教<半夜鸡叫>一课"玉宝正在纳闷,只见那人直奔牛圈走来"一句时,学生问:"那人到底是奔来,还是走来的?""是走来的."教师不耐烦地回答.学生还想要问什么,却被教师不快的神情给堵回去了.  相似文献   

12.
对于踌躇满志的新教师来说,知道何为好教师、如何教好书是他们的当务之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教"、"好"、"书"三个字进行分析,教好书的一般标准分别涉及方法、标准和内容三个维度.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面对已经被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学生,"书"不再是"书",它是整个世界,既是外在于学生的社会、自然界.也是学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1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善问"和"善待问" 《学记》中要求教师"善问"和"善待问":"善问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脱)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善于提出问题的教师,就像砍伐坚木先易后难一样,先提容易的问题,后提困难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对这些由易至难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的积极性,久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就好像对待撞钟一样,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是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这种"从容"、"尽声"的回答,可以使问题一环紧接一环,步步深入地进行下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今的课堂又步入了新的怪圈.课堂上大问套小问,一问接一问,不把学牛问个垂头丧气,不把课堂问成"静静的顿河",教师绝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就是教师对学生读书的理解不放心.这样的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琐碎的提问和肢解式的讲解占据了,讲起来滔滔不绝,一个主观意见接着另一个主观意见,完全忘记了学生这个"阅读主体"了.学生没有了阅读的自主权和思考权,只能顺从教师的结论,重复着"真理"的声音.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怎能提高阅读效率呢?……  相似文献   

15.
一、"因教而教"的内涵 近年来,根据一些教改实验的成果,教育界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学"的研究,对过去很长时间里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提出了批评.但同时我们应认识到,注重教师的"教",也只是注重教师因"材"而教,而忽视教师因"教"而教.王夫之说:"夫学以学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因此,教师在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及教学任务、目的等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备以下两点:一是必须有若干个颇具价值的问题串连过程,同时问题要体现出文本的思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即"思维能力的问题化".然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时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有疑不知问,欲问不知述,只冒烟不发火,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此,笔者就如何应用"问题教学法"作点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有一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很受启发。那节课的内容是教学10以内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问:"5个东西拿走1个还剩几个?"师生共同用实物演示,由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  相似文献   

18.
解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说:"一个专心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得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因此,如何将例题教"活",使问题简易浅出,进而利用典例展示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动态过程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分析并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是每一个中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且极需解决的难题.笔者将就此作些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教会学生分析困难? 社会上正掀起"一对一"教学辅导,对于普通班的教学,个别学生问教师数学问题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教学辅导,家长的教学辅导,也常常是"一对一"的.故教会学生分析困难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教会学生分析困难呢?按"学习困难分析法"教学生分析困难.  相似文献   

20.
教必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本文讨论教师如何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从探讨因"课"制宜,到贵在得"法",着重介绍得法的四种途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原则;以学法带动教法,教法促动学习方式;反思教学,静心学习,潜心研究寻求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