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白居易把它列入感伤诗一类中。白居易对这类感伤诗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谓之感伤诗。”(《与元九书》) 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马致远曾把《琵琶行》改编为《青衫泪》;清代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2.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一首深受观众喜爱的当代琵琶乐曲名作,展现了民族音乐和古典诗词相得益彰的搭配效果。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解读《诉》与《琵琶行》艺术情缘的基础上,从意境塑造的角度来展现当代琵琶曲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借此提示琵琶音乐工作者未来通过丰富自身文化修养而拓展琵琶创作与演奏思路、方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描写,是成功地运用了空白艺术。既注意了对音乐本身描写的留白处理,又对听众的反应做了虚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于元和十一年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秋天写出这首著名的叙事诗.<琵琶行>通过琵琶女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沦落身世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自己受贬谪后的苦闷和感慨.  相似文献   

6.
音色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手段,演奏者要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对其具体音色做细致的处理。本文从如何把握右手的发音、左手的推拉吟揉和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三个方面对琵琶曲《寒鸦戏水》的音色处理做了阐释,对琵琶演奏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菊 《考试周刊》2012,(55):43-43
对比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认知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对比教学,既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本文以《琵琶行》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比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琵琶行》是自居易的“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的感伤诗的代表作。它不仅以思想内容的人民性获得人们的称道,而且还以极其高明的手法、绘声绘色的妙喻再现了丰富多彩、变化万  相似文献   

9.
谈《琵琶行》女主角出场的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杰作。作者以高超的技艺,创造了一个极富魅力、美不胜收的音乐世界。从而使此诗成为超越前贤,雄视古今的千古第一音乐诗。与弹奏琵琶曲的描写相比,女主角出场的描写虽比较简单,但具有化直为曲之奇,引满而发之妙。 其一,缘情设景,铺垫渲染。《琵琶行》一开始,便对环境进行渲染,为女主角的出场创造了  相似文献   

10.
11.
谈《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起始、发展、跌宕、高潮、结束"五个环节赏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在与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林嗣环的<口技>比较中,突出<琵琶行>正面描摹音乐的高超技艺.  相似文献   

12.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是电影创作的一种特有的表现手段。在电影创作中,按剧本或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分拍成许多镜头(画面),即制定每个镜头的距离远近(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位置变换(推、拉、摇、移),角度变化(俯角、仰角),尺数长短以及排列先后,然后再按原定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镜头(画面)有机地、艺术地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呼应、对比、衬托、联想、悬念、暗示、节奏等戏剧效果,从而有机地组成一部表达一定思想内容,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这种表现方法,通常称之为“蒙太奇”。它首先是指画面与画面的承继关系,也包括时间和  相似文献   

13.
14.
白居易的《琵琶行》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的主题思想认识就不尽一致。一般人认为诗人以高度的概括手法,记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她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中唐歌妓悲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宋代文学家洪迈认为只是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理由是,白居易贬官不久,一定不肯夜间到独居的妇人船上,一起饮酒,弹奏作乐,那是要被人日后议论的(见《容斋随笔》)。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有偏面性。  相似文献   

15.
一、两点构想  考虑到《琵琶行》的篇幅和含量 ,在四十五分钟之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在这种情形下 ,就不得不大胆地去考虑 ,是否有可能把《琵琶行》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四十五分钟里。而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这种设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而语文课 ,更应当是语言艺术展示的重要舞台。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除了要有文质兼美的读本之外 ,更要有语文教师精练流畅的表达 ,文学欣赏课 ,更应如此。  为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琵琶行》的教学设计中 ,我们特别注意了教学语言的设计 ,包括新课的导入和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如…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琵琶行》与吴伟业《琵琶行》属于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主题上,白诗着重抒发迁谪之恨,吴诗着重表达对先君故国的怀念。在结构上,白诗与吴诗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白诗以事理逻辑组织篇章,结构严谨;吴诗以情感逻辑组织篇章,"形散而神聚"。在总体风格上,白诗带有传奇色彩,吴诗则较平易。在对琵琶演奏的描写上,白诗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吴诗则表现出肃杀、毁灭之感。白诗语言通俗易懂,吴诗则有一定的深度。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在于两位诗人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表达的主题与内容各不相同以及接受了不同的文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琵琶行》这首长诗自问世以来,对它的主题的看法就不一致:一般人都认为是诗人为长安歌女而作;而宋代文学家洪迈却认为只是抒写诗人的“天涯沦落之恨”,理由是,白居易贬官不久,一定不肯夜间到独居的妇人船上,一起饮酒,弹奏作乐,深夜才离去,那是要被他人日后议论的(见  相似文献   

18.
19.
唐代的诗歌是我国封建社会里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存的《全唐诗》一书中,就收有二千三百多个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白居易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近三千首,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多产作家。被人们广为传颂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充分表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琵琶曲《山之舞》是一首西南民族风格浓郁的琵琶作品.本文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心得,对此曲音乐风格、曲式结构以及各段的演奏技法该如何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