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跑警报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最详细,一句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相似文献   

3.
敲门     
有人我最怕什么?回答:敲门声。在这个城里我搬动了五次家,每次就那么一室一厅或两室一厅的单元,门终日都被敲打如鼓。每个春节,我去郊县的集市上买门神,将秦琼敬德左右贴了,二位英雄能挡得住鬼,却拦不住人的,来人的敲打竟也将秦琼的铠甲敲烂。敲门者一般有规律,先几下文明礼貌,等不开门,节奏就紧起来,越敲越重,似乎不耐烦了,以至于最后“咚”地用  相似文献   

4.
鞋垫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就连人们很少注意的鞋垫也在不断地更新。有防臭的、排汗的、保健的、还有增高的,每当看到商店里那些琳琅满目、款式各异的鞋垫,总能联想到妈妈为我们亲手缝制的鞋垫。  相似文献   

5.
不死鸟     
三毛 《出版参考》2005,(2):39-39
一年多前,有份刊物嘱我写稿,题目已经指定了出来:“如果你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你将会去做些什么事?”我想了很久,一直没有去答这份考卷。  相似文献   

6.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  相似文献   

7.
相册     
  相似文献   

8.
本本主义     
身在IT公司,开会时同仁们大多都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俗称本本)施施然而来放在会议桌上,身为新人的我手里只能拿着一个真正的纸质本本写写划划。本来也没觉得有多丢人,无奈那天会议跑题,百无聊赖之下只能靠默写歌词解闷,一首歌词写到一半默不下去了抬头一望,旁边那位,我的主管头儿,居然在打连连看!  相似文献   

9.
红玫瑰     
李敖  钱为 《出版参考》2005,(3):43-43
那一年夏天到来的时候,玫园的花全开放了。  相似文献   

10.
来来     
打电话的时候,老婆说,来来在蹭电话呢。我在重庆的网吧里,一耳朵的键盘声;游戏配乐声和笑声。怎么也听不清哪一声是它的呼噜呼噜:不过可以想得到,它伸长脖子,歪着头在电话听筒上蹭脑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发卡     
杨光 《湖北档案》2005,(1):54-54
我是不喜欢阴天的。今天,太阳一出来,我就跑到外面去了。  相似文献   

12.
春日遐想     
春风,像一个顽皮的小姑娘。她挣脱寒冰的禁锢,冲破霜雪的屏蔽,天真活泼地在大地母亲怀抱里奔跑,跑遍尘迹斑斑的山川、乡村、城廓,一忽儿搂搂这里,一忽儿吻吻那里……  相似文献   

13.
凝眸     
斯好 《出版参考》2005,(2):38-38
窗外,雪夜的路灯扭曲,拉长,微微摇曳如蜡烛。夜色清冽,空气清冽,薄冰迸折有声。我拥着我的太阳,室内春光如注,儿子在我臂弯里熟睡。  相似文献   

14.
形象清单     
有一次我去一家珠宝行看珠宝,就被店员打了一份成绩单:头发是家庭式理发店剪的、梳子齿缝不密、没上发胶、没染色、没定期去洗牙、没用香水、刮胡刀生锈、服装全在超市买的,总分负70分,属于下18级市民,发生水灾不用去救的那种。欢迎再度光临。  相似文献   

15.
夜谈     
吴伯萧  忆澜 《出版参考》2004,(11):22-22
说不定性格是属忧郁一派的,不怎么会喜欢了夜呢?  相似文献   

16.
想北平     
老舍  张京 《出版参考》2004,(11):34-34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相似文献   

17.
狗哭     
我们这儿有条狗,每当年底老兵退伍的时候,它就要哭一场,年年如此。  相似文献   

18.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进入记忆储存的,我已经完全回忆不起来了;好象天生就该知道似的,脑子里只留下记忆的成品模块而忽略了记忆的累进过程。我们这一代人不知道这个故事的似乎不多,无论问到谁,只要一提孔融的名字,马上一副三百年前早知道的朋友面孔,“孔融啊,不就是那个让梨的家伙么……”一点都不带打格楞的。一个出生于公元153年的人的童年轶事,在经历了1800多年的岁月筛选之后,居然还能被任何一位贩夫走卒之流如此熟稔地脱口道来。它的渗透力之强大、认知面之广泛,是完全够得上用“非凡”二字来形容的。如果单单凭借脑力与口碑的传递输送,而不是托附于《三字经》这样的发蒙之作,恐怕很难臻于此境。  相似文献   

19.
回家     
王志强 《新闻天地》2010,(11):37-37
回家的路.又短又长.短的是距离,长的是心情。每年都会回老家几次,每次感受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心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