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报探索》2012,(3):80
《情报探索》编辑部已与万方数据公司签署了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授权书,从2011年第1期起,本刊对出版的每一篇论文都标注DOI编码,万方数据公司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本刊DOI编码统一标注在论文的文献标识码后面,本刊的DOI编码基本结构如下:10.3969/j.issn.  相似文献   

2.
《情报探索》2011,(5):87-87
《情报探索》编辑部已与万方数据公司签署了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授权书,从2011年第1期起,本刊对出版的每一篇论文都标注DOI编码,万方数据公司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  相似文献   

3.
《情报探索》2012,(6):68
《情报探索》编辑部已与万方数据公司签署了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授权书,从2011年第1期起,本刊对出版的每一篇论文都标注DOI编码,万方数据公司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  相似文献   

4.
《情报探索》2011,(2):20-20
目前,《情报探索》编辑部与万方数据公司签署了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授权书,即2011年起,本刊对出版的每一篇论文都标注DOI编码.万方数据公司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  相似文献   

5.
《情报探索》2011,(12):116-116
《情报探索》编辑部已与万方数据公司签署了DOI(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授权书,从2011年第1期起,本刊对出版的每一篇论文都标注DOI编码,万方数据公司为本刊出版的论文提供DOI编码的注册、解析及链接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著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发挥DOI的检索和引文链接功能;便于优先数字出版论文的检索、浏览和引用。【方法】 采用比较法、归纳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标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参考文献规范著录DOI的建议和对策。【结果】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标注比例较低,且不够规范。【结论】 国家标准中拟增加DOI作为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编辑出版部门应积极申请注册和规范使用DOI;论文作者也应习惯运用DOI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浏览,并注意规范著录DOI。  相似文献   

7.
网络出版催生了DOI。现行的学术论文页眉标示有三种形式:①只标示期刊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等传统项目;②既标示传统项目又标示DOI;③只标示DOI而省略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等传统项目。第二种形式最优,建议修订GB/T3179—1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规定:数字化期刊的论文页眉要同时标示传统项目和DOI标识符。对第三种形式的学术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内三种引文检索工具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6年5月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编辑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印刷版面世,不久推出光盘版.同年中信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和万方数据公司合作出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光盘.1997年1月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制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读者见面,它是大规模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引文检索是其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刊声明     
为使本刊发表的论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加快速、广泛地在国内外传播,促进学术信息的交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电子化、网络化进程,本刊从2001年开始正式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被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本刊编辑部统一纳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以电子期刊方式按期连续出版的大型集成化学术期刊现刊原文数据库、以只读光盘形式为载体,有…  相似文献   

10.
马坤 《现代情报》2012,32(12):44-49
为了提高文献录入效率和准确率,减少录入文献的人工审核,提出一种基于DOI和论文数据库的在线文献元数据获取方法,设计DOI解析代理集成异构的DOI注册代理机构的服务接口,通过RoadRunner算法实现基于论文数据库详情页的文献元数据抽取。最后实现在线文献元数据智能录入系统,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6日至7月20日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相继审结了郑小东等507名论文作者分别诉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着作权侵权案,判定万方公司擅自使用其中421名作者的论文的行为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12.
数字对象标识符系统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对象标识符(DOI)系统是标识及解析任何数字对象的一种内容识别符系统,它由编码规则、元数据框架、解析系统和有关规则4个基本部分组成,为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提供了一种基于内容的保护机制,并且它在数字版权管理中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DOI在国外的发展现状相比较,我国有必要大力推广中文DOI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刊启事     
《情报探索》2006,(4):128-128
本刊各期论文(从2006年第2期开始)均由“万方数据”负责全文发布。如有读者需要参考、查阅最新全文,可与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文献馆联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之期刊论文网络出版总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SCI数据库,对2000年以来海南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发文数量、研究方向、合作单位和基金资助项目等方面探讨了海南医学院科技论文产出的现状与态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正确标识学术论文信息是实现科研成果有效传播的必要手段,目前论文标识主要采用 ISO26324-DOI标准。由于存在“信息生态位”竞争,国内部分期刊并不直接进行DOI编码,带来了论文标识歧义, 导致信息超载问题。【方法/过程】论文基于信息生态优化思想,采用基于“持久标识符互操作参考模型”标识定位超 载信息,提出了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自动标引模型(DOIAI),较好的解决了学术论文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过载问题。 【结果/结论】研究成果用于在不改变“信息生态位”的前提下,解决论文标识歧义消除,促进科研成果有效共享。  相似文献   

16.
《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络化出版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分享《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络化出版的实践经验,为广大科技期刊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期刊网络化解决方案。 【方法】 结合本刊在网络化方面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实践,总结探讨科技期刊在网站建设、DOI标识、过刊回溯、与检索平台链接、新媒体应用等方面拓宽数字网络化应用的操作方法和经验。【结果】全方位的网络化实践给期刊的DOI解析量、PubMed LinkOut点击量、全文下载量、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带来明显增长。 【结论】网络化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在扩大期刊传播范围、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享《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络化出版的实践经验,为广大科技期刊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期刊网络化解决方案。 【方法】 结合本刊在网络化方面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实践,总结探讨科技期刊在网站建设、DOI标识、过刊回溯、与检索平台链接、新媒体应用等方面拓宽数字网络化应用的操作方法和经验。【结果】全方位的网络化实践给期刊的DOI解析量、PubMed LinkOut点击量、全文下载量、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带来明显增长。 【结论】网络化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在扩大期刊传播范围、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来信选登     
尊敬的编委暨言主编好:《参考文献引用之别解》,基本内容是有关著录的标准化问题。涉及到如何选择、如何标识参考文献以顺应潮流可能有利于数字出版的DOI的应用问题——关于DOI,在现阶段要做好二件事一是加注DOI,二是加强电子平台的互联互通最重要。即或有类似的议题,但本文的表述和角度是有一定新颖性的。然而拜读了贵刊编委老师的审读报告后,深感震撼,报告全文就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在线优先出版缩短了最新科研成果的发表周期,提高了论文的时效性和展示度,已被国际出版界广泛认可并应用.本文以《中国肺癌杂志》为例,介绍本刊基于编辑部自建网络平台的在线优先出版流程,着重介绍利用生物医学领域最常用的检索系统PubMed的Ahead of Print (AOP)功能实现在线优先出版论文在PubMed可检索、可链接至我刊网站获取PDF全文的实现过程,供广大科技期刊编辑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突破中文科技期刊语言的限制,基于在线翻译技术探讨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的新途径。【方法】 结合非中文读者对中英在线翻译的需求和机器翻译的技术特点,提出基于在线翻译系统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的新途径,即中文科技期刊编辑部在自己的英文门户网站上构建在线翻译系统,非中文读者可将感兴趣的文章通过论文英文信息检索、DOI解析链接、中文论文拆解、中文文本翻译以及英文文本重新编排形成较为完整的英文论文,为非中文读者提供深入阅读中文科技论文的新手段。【结果】 在线翻译系统可以较为准确地将中文科技论文在线翻译成英文,使非中文读者可以较好地领会论文的学术思想。【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出版机构通过借助人工智能、开发平行语料库和中文再加工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在线翻译系统的准确性,对于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促进非英语母语国家创办自己的优质科技期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