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语义三角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三角是在指称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对意义的阐释.它通过概念(系统意义)把语言表意符号和客观外界的所指对象联系起来,并一直备受语义学家们的关注.但这个图式仍然存在着某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可以尝试提出语义四面体图式,并用场景集合来替换所指对象,进而阐述其在词汇语义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受到三方面的约束限制:其一,动词的过程特征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具有限定作用;其二,动词的界性特征也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产生影响;其三,认知图式以及篇章语境对时量补语的语义所指具有导向作用和微调功能。  相似文献   

3.
马琦敏 《文教资料》2012,(27):156-158
趋向补语"起来"的引申用法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X+起来"为研究对象,X表示动词或者形容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研究语料,用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三种认知模式来解释"X+起来"表示方向、开始、完成、评估意义的语义扩展理据。  相似文献   

4.
边缘化的他者困境致使职业教育发展受阻,建构优质的职业教育形象是消解发展困境的关键。形象内生于意义开显过程,解构职业教育的语义三角是探究意义生成的可行路径。职业教育以多种称谓、两种公众认知、一种教育实体,映射出符号、思想与所指三元语义角的内容载体。公众观念是勾连语言符号与职教实体的重要中介,但公众观念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存在错位,积极的职业教育语义场域尚未形成。多维互动的语义三角要求职业教育以职业启蒙推动符号向公众思想的跨域演变,以人才产出促进思想与所指实况的共时更迭,以人民满意实现符号与所指对象的语义联结。三元语义角紧密联结,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意义呈现,塑造职业教育的优质形象,赋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肖明齐  陈丽 《海外英语》2014,(16):265-266,274
英汉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对于解析各自所在的语言系统有着积极牵引作用。该文拟从意象图式的力图式角度,将英汉情态动词中的一对典型情态动词CAN和"能"作为对象,分析其根意义和认识意义并加以对比,拟进一步揭示人类认知与情态动词语义习得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指称是所指与被指之间的关系.它分为篇章性和情景性指称两种,也就是说,指称对象存在于语篇内或语篇外.从而,指称被分为内指和外指.内指所指对象的确定是对语篇内指称的语义理解,而外指所指对象的确定是对语篇预期意义的语用推导.Halliday和Hasan认为内指可将语篇连接在一起,衔接是作为一个语言学概念来说明这种语义关系.全文通过分析广告语篇中的人称外指阐述了衔接是语句中语言成分间的语义关系,连贯则依靠读者对语篇中语句间语用关系的假设或理解.就外指而言,连贯是通过情境中对外指的理解和其他假设的语境效果的加强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哲学往往混淆语义学、语用学和发生学的区分,将语义学的指称和指称对象引向形而上学的指称和指称对象,用语言外资源来解读语言和语言现象,否认语言有意义,或不承认其独立存在。在语义学中,指称是指一个语言表达同其所指对象的关系;指称对象是由语义学性质、功能和内容所决定的语言对象;语言的意义是一种抽象的实在,以语言表达的核心语义内容即语义标记表现出来,指称和指称对象等都是从意义派生出来的。语义学指称和意义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英语复合词的语义理据既表现在复合词两个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上,也表现在复合词整体词汇意义与其所指意义之间的语义关系上,复合词的这两种语义关系说明,英语复合词的语义理据是构成复合词和理解复合词意义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10.
符号学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方法。符号学固有的特征是社会集体性,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是一种意指形式,因此,以符号学模式分析意识形态,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索绪尔曾把语言区分为整体语言/个体语言(社会性/个体性),以符号学为准绳,确定整体语言为语言学研究对象,因为它具有社会集体性;叶尔姆斯列夫则以图式/习用替代索绪尔的整体语言/个体语言,认为图式、习用两者均具社会性;罗兰·巴特经由叶尔姆斯列夫这一环节———语言的图式/习用支配着符号的结构、运作和意义,从而颠倒了索绪尔的语言学是符号学一部分的理论,改变为符号学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就是运用语言学模式———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分析一切符号学事实,分析一切意指现象。其中句子是典型的横组合段。句子蕴含的完成力量以及句子本身的完整性,与意识形态的重复、固着及完成的特性是一致的,句子因此成为文化意指分析、意识形态分析的模型、渠道和对象。纵聚合关系则对含蓄意指的能指或所指作出分类。直接意指直显真实(语言的真实),它转移为含蓄意指的能指或所指,或者说含蓄意指的能指或所指负载、蕴含了直接意指。含蓄意指的所指当中的不变者或常数就是意识形态,它凭借自身负载、蕴含的直接意指实现意识形态的“天然性”、“真理性”的幻象。含蓄意指的能指的常数是修辞学,或者说修辞学呈现为意识形态的意指方面。含蓄意指的能指或修辞的手段或意识形态的意指面貌,是语义转变、偏离、扭曲。这是实现意识形态幻象和揭露意识形态幻象的途径。因此,文化意指分析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研究和修辞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发展中,"起来"是由最初的实义动词逐步语法化,演变成趋向动词的。在这一过程中,隐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试图从认知角度,借助意象图式,分析"起来"的语义、句法特点以及这些特点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2.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安昌光 《考试周刊》2009,(11):113-114
本文从词汇、句法和语篇、语义、语用四个方面分析了图式结构理论在话语理解中的应用,认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增加文化因素的导入,从而丰富学生大脑中的图式结构,对促进英语话语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篇中,语义由代名词、指示词、比较词、代指词等的使用所形成的一种呼应关系,称为照应(reference)。语篇照应(discourse reference)一般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在语篇中可以找到所指的对象,称为内照应(endophoric reference);一类是在语篇中找不到所指的对象,称为外照应(exdophoric ref-erence)。内照应又可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前照应(anaphoric reference),指所言对象位于上文;另一种是后照应(cataphoric reference),指所言对象位于下文。体现语义照应的语法手段对具体语篇中语义的理解和翻译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下面举些实例分几个方面予以探讨。一、照应的识别  相似文献   

15.
物质实体名词根据其所指对象的逻辑关系可以形成内涵性和外延性两种词群.内涵性词群反映的是物质对象内部的结构关系,外延性词群则反映对象之间的运动关系.两者对词的句法和语义关系都具有限制作用,也是从逻辑层面认识句法和语义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角度,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意象图式和隐喻扩展理论对through作介词使用时的语义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在介词的基本空间义向抽象义拓展延伸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其对多义词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理图式·语义关系·主题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心理学的观点 ,知识或经验是以图式板块的信息结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 ,是不同的知识框架或系统。而语义关系则是表达图式相关的语言词汇节点 ,是在一定语义概念支配下的系统词汇的聚合。主题阅读即解读一个心理图式及其词汇节点的链节规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能指是语音,所指是语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的所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语言符号的所指是语言的言语义,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言语义与语言义基本一致,言语义小于语言义,言语义有别于语言义。  相似文献   

19.
依据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或经验是以图式板块的信息结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是不同的知识框架或系统.而语义关系则是表达图式相关的语言词汇节点,是在一定语义概念支配下的系统词汇的聚合.主题阅读即解读一个心理图式及其词汇节点的链节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话语或篇章,不论是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都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承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的语义整体.连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照应只是众多衔接手段中的一种.仅分析英语定冠词the的语篇照应作用及其翻译.在语篇衔接中,定冠词the本身并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而只是用来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并且是可识别的.但它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