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据英国广播公司官方网2012年5月15日报道.国际调查显示.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与学校水平的提升之间没有清晰的联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检验了来自Pisa测验的数据以考察目的工资增长与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前的研究证明高质量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是.OECD的安德里亚斯·史莱克(Andreas Schleicher)表示.一项国际调查表明学生的测试成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报记者从教育部有关部门获悉,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兑现了基础性绩效工资,制定出台了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实施意见,县(市、区)及学校正着手制订绩效考核具体办法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按照规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将在绩效考核后按学期或学年发放。  相似文献   

3.
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同时提出了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总量的30%,根据考核结果来重新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这是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是尊师重教的又一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大部分省、市随之纷纷出台了有关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实施的制度和具体方案。到2009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基本上都拿到了绩效工资。  相似文献   

4.
绩效制度的核心是绩效考核体系,对广大教职工来讲感受最直接的是绩效工资。目前基础教育在实施绩效考评和绩效工资发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过低难以起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绩效工资考评体系不够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地区间差距大等。本文从学校实施中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的成因,强烈呼吁制度创新。 并对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的制度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绩效工资制作为一项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为了真实反映"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原则创立的,是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实施的。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的特殊性,导致了绩效工资制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应加大监督力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放标准;加强过程管理等。真正落实绩效工资,发挥绩效工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绩效工资制度是绩效管理制度的重要体现。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不仅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还减轻了校长的筹资压力,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抓教学管理。绩效工资由基础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大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在绩效工资推进实施过程中,教师却对绩效工资中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产生了种种误解、质疑,甚至是抱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美国公立学校占统治地位的单一工资制近些年来受到了许多批评,随着“增值评估”的出现,影响绩效工资实施的技术障碍似已不复存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在美国一些地区的公立学校中正深入开展,以激励教师与提高学生成绩为宗旨的绩效工资已经成为美国全面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案例包括罗蒙内计划、米尔肯家庭基金会的教师提升项目、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教师奖励方案等。改革目前虽遭受很大的阻力,但受到了两党的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文件要求从2009-1-1起,给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绩效工资。明确要求绩效工资不能吃大锅饭,要分档次。关心绩效工资如何发放、绩效考核如何操作的老师非常多,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  相似文献   

9.
现在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发放了绩效工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奖励性绩效工资却迟至年末才发放,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滞后于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现简要陈述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教师工作绩效奖金及其分配方式对学生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对我国229所学校的调查显示:个人绩效奖金与集体绩效奖金对学生成绩均有显著正影响,但集体绩效奖金对学生成绩影响更大;集体绩效奖金中,班级绩效奖金对学生成绩影响最大;学校掌握教师绩效奖金分配自主权对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正影响;教师个人特征因素与工作业绩因素对教师获得绩效奖金均有重要影响。政府和学校应建立教师工作业绩导向绩效工资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激励功能;坚持个人与集体绩效奖励相结合,注重班级层面教师集体绩效奖励;赋予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同时加强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11.
语言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受到课题难度、科学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语言起源问题曾一度被视为学术研究的禁区.受体验哲学的影响,语言学界在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路,解开语言模糊性之谜也成为可能.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语言起源和语言的模糊性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人类语言对实践活动反映的片面性、不完备性,同时还受活动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主体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用模糊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一种语言策略。通过探讨语用模糊的概念,阐述了日常语言交际中语用模糊的产生和运用及语用模糊在现实交际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英语广告中大量使用语言的模糊来宣传产品、传播信息或观念,引导和感召人们去采取某种行动。在英译汉过程中可使用模糊译模糊、精确译模糊、增加模糊表达、将英语中的模糊表达译成汉语的四字词组等方法,再现英语广告的模糊性,使译文更能贴近原文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禹奇 《培训与研究》2007,24(4):113-115
论述了翻译标准、翻译理解及翻译表达的模糊性,阐明了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转换的精确性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的,因而翻译时对语言的精确性和模糊性不可偏废、不可夸大,才能制成好译文。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中。从对语言模糊性的研究来看,尤以词汇层面的语义模糊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论文对20世纪后期国内外有关词义模糊的主要研究作一简要评述,为以后的词义模糊研究指明方向,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许晴 《教师》2010,(2):61-62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uzziness which causes difficulty to translate. 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phenomena of fuzzi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and states opinion on dealing with the fuzziness of language in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9.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析了汉维语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表达方式、词义模糊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指出汉维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现象是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共性的体现,而其差异则是汉维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年来中西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模糊语言在外交辞令中的运用,可以表示礼貌,创造和谐气氛以及达到某种交际目标。在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的生成机制可以从修辞视角分为修辞性模糊和非修辞性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