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教学课标版第八册《乡下人家》,我告诉学生这一课的语言十分优美,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叫虫鸣,感受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们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因此,朗读的时候要有感情,注意语气、语速,读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我指导的时候,学生读得还可以,  相似文献   

2.
回顾教材“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是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单元,它体现了新课程“亲近自然,珍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理念。在本单元中主要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呈现的是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生活画卷:碧绿的藤蔓,应着时令开放的鲜花,和着春雨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树荫下的闲话家常,那纺织娘美妙的歌声……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如闻其声,好像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如见其人,似乎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享受着乡下人家乐趣。《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  相似文献   

3.
<正>阿克苏市举行了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比赛,我与几位同事赶去农一师实验小学现场观摩教学。当天赛课的内容是人教社四年级下的《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是浙江上虞籍作家陈醉云的散文,作者以朴素温润的文字用时空交错的方式生动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六个典型生活画面:屋前瓜棚、房后春笋、门前鲜花、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恬静的农村生活的热爱与欢喜。散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课  相似文献   

4.
正一、解读,探寻言语秘妙《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现代诗人陈醉云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构思精巧、语言朴实,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的恬静、闲适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言语秘妙"如下:  相似文献   

5.
《乡下人家》一文的结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种独特、迷人的风景。”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那么,我们应如何围绕中心句,学文章的“四美”呢?  相似文献   

6.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1、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卉、竹林;  相似文献   

7.
师: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有缘相识在信江河畔,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课件出示“乡下人家图”)同学们。这份特殊的礼物美吗?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乡下人家)来上饶之前,我反复读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也许是读的遍数多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乡下人家》这篇文章变成了六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知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陈醉云先生用质朴恬淡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6幅乡村生活图景,分别为: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教学《乡下人家》一课,很多教师会通过视频、图片,带着学生去感知、领略、品味乡下人家那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但是否只要感悟就足够了呢?  相似文献   

9.
<正>兴冲冲地从快递站取回书,就迫不及待地拆阅。那一刻,感觉进入了静谧的森林,文字就仿佛流淌在林间的一条小溪。随着溪流缓缓前行,一路风光无限,一路俯拾丰盈。有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有让位不缺位的《母鸡》,有异国风情的《威尼斯小艇》,有心灵与文本对话的《桥》……几天读罢掩上卷,淡淡的清欢“悦”上心头,脑海里只浮现一行字:问“语”哪得清如许,去浮留华归“本真”。  相似文献   

10.
[整体感知] 在《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白描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11.
佘同生 《广西教育》2010,(13):12-13
误区——只见景美、情美,不见言美 一位教师教四年级《乡下人家》一课。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之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乡下人家美不美?”学生齐声回答:“美!”教师顺势板书一个“美”字,然后问:“那么我们先学课文第一段,看看乡下人家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匆忙读~遍之后,便议论开了:有的说瓜架很美,有的说瓜藤很美,有的说结出的瓜颜色很美。这样学完一段,再学第二段,直至学完全文。  相似文献   

12.
李琼娟老师执教的《乡下人家》一课用一首歌巧妙引入课文,使课堂清新而充满情趣,爽目而充满生机。他还十分重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中出现的"探"的分析丝丝入扣,引导有法,拓展有效。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分别描绘了“屋前瓜架、门前鲜花、屋后绿竹、林中鸡群、河中戏鸭”五幅具有农村特色的美丽画卷,真实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和喜爱之情。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是语用教学的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14.
校本研修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质量。在《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开展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运用以读代(带)讲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的美;进行拓展延伸,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其中,“语文要素”直指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现以《乡下人家》一文教学为例,谈谈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一、前后勾连,明确语文要素关键点《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与之相关联的内容有哪些?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乡村走向城市成为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主题,“乡下人进城”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书写母题之一。20世纪初,尤其是80年代以来,“乡下人进城”书写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20世纪20-30年代至60-70年代,“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出现与中断;(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下人进城”书写的复归;(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乡下人进城”创作潮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一文一课程"教学,由一带多,立足课文内容,丰富课程资源的整合渠道,让学生建构知识,提升素养。本文以《乡下人家》为例,就"一文一课程"教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乡下人家》是人教小语实验版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的语言处处流露出作者陈醉云对乡下人家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而这份向往和留恋通过文本呈现在我们面前,读过之后,令人思绪遐想万千。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课题<乡下人家>给人一种暖心的感觉.现代社会寸土寸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虽然近了,但是心灵之间却有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我们怀念曾经在乡下的游泳嬉戏、泥巴蚯蚓、山中探宝……当看到<乡下人家>这个课题时,觉得这"乡下人家"时而是一种背景,时而是一个场地,时而又是一大群聚在大树底下或河埠头聊天的人们……  相似文献   

20.
课例: <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章)教学片段: 师:(播放钢琴曲)教师激情导入,问题集中在"美"上,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呢? 生: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