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2.
席勒的审美乌托邦及其现代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勒美学虽在今天仍赢得人们普遍的赞誉,然而其思想只不过提出了一个审美乌托邦而已。席勒的“自由的游戏”将“自由”与“欲求”和“目的”对立,提供了虚假的自由幻象和不能治疗社会疾病的药方。他的两个冲动说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只是先将原本统一的世界割裂开,再试图将它们缝合。他依赖教育,并主张从外部引进教育者的思想,回避了制度改造的根本性作用。只有社会的和谐才是通向人性和谐之途。批判地阅读席勒的著作,会从反面给我们提供许多理论建构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3.
4.
论审美注意     
审美注意是主体将心理集中指向审美对象;它是一种日常意识的中断;审美注意的情感性特征是审美期待,从而由此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即审美态度。客体具备美的特质和主体具有敏税的审美注意力是审美注意发生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国货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是该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而合适的汇率水平、合适的国际储备水平、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强大的国力支撑、有效的市场环境是货币实现自由兑换的必要条件。我国在自身实力、监管体制等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应有层次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相似文献   

6.
服饰审美取向的主客体关系,应把握动态美与静态美的统一,人性美与自然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时尚的流行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成为一种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审美形态。时尚审美并非一个单纯的事物,而是一个悖论性的存在,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个性与庸俗、超功利性与功利性、平等与霸权、自由与束缚。时尚审美的悖论性是当代社会日趋多元、复杂的表现之一,透过它可以从中窥视出当代社会精神生活方式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8.
语文审美教育须与人生教育结合,方能显示其深层意义。即语文审美教育更应着眼于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美人格等的教育,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为契机,融人生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充分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提高文学鉴赏力的层次。由品文而悟道,确立审美主体的审美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对篮球审美体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历史考察法,研究篮球的审美体验。从关学的角度去认识篮球,发掘篮球的关学价值,揭示篮球内部的发展规律,以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任继泽 《美育学刊》2022,13(1):43-51
在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中,美和艺术始终与自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审美的自由如何走向现实、影响现实,如何疗愈近代以来不自由的社会状况,这些问题在德国古典美学本身及后世对其的研究中,或不受重视,或解决得过于随意。黑格尔的哲学理论和美学体系,通过对社会弊病与艺术作品、艺术类型的分析来对现实给予关注,从中可以看出在面对"散文气"的社会时,美和艺术在"英雄时代""幽默艺术"与"反讽精神"这三个层面所能产生的教益。  相似文献   

11.
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认为,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人类审美实践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直觉产生的原因是审美主体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被某种情景“激活”的结果;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欣赏者长期的审美经验的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审美过程中的直觉审美、功利审美、艺术审美等三个层次作了梳理,并简要阐述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3.
从古希腊时期到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再到当今时代,对自由的追求一直是人类教育乃至整个文化传承中经久不变的主题之一.自由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惟一最高目的是获取知识和发展智慧,教育不应该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这一思想的精神之遂在西方教育思想中一直沿袭,其影响渗透到西方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考察自由教育思想的演变历史,给我们教育对理想自由的泛化追求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从积极的人性观出发,树立了一种积极培养、积极干预、积极开发和积极评价的价值取向,强调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要关注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美德、优势及潜能,通过增加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和构建积极环境等内容来培养学生应有的积极品质,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开发学生无限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心灵的不断成长、发展和完善,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美德及幸福能力的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功能、对象内容、方法途径、考核评价等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成效,而且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契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从诞生起就扮演了一种“秩序中他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使其具备鲜明的批判色彩,为了保持这种批判品格,审美现代性呈现出“双重自反性”特征:一是结构自反性,矛头指向现代性;一是自我自反性,矛头指向其自身。这两种自反性的辩证关系给人们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自我实现的根本条件,二者成正相关变化:一个人越自由,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自由是每个人自我实现、发挥创造潜能的根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根本条件。因为社会进步的一切要素,都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产物,都不过是人的能力发挥之结果,因而说到底,无不以自由为根本条件。因此,自由是人道的根本原则,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关注心理不正常的人,更应该关注心理正常的人,帮助健康的人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建立积极有效的组织机构,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从而预防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础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是通过艺术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 ,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帮助人脑智力全面开发 ,增强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重要作用。基础美术教育必须结合审美特征、审美作用、审美功能、审美教育等四方面来进行。基础美术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应在教学方法、加强艺术修养这两方面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在审美对象所能包容的艺术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领域之美的现象中,都客观地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然而,审美对象中的道德意蕴又并不都是外显的,只有通过具有一定道德觉悟并处于主导地位的审美主体的认识和体悟,才能由隐而显,由迷而明.揭示审美中的道德内涵,让道德为审美定向,使求美与求善结合,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人物类型化、叙事模式化、审美情趣化三个方面来论述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