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相如文君故事而产生的诗文主要包括《琴歌》、《长门赋》、《白头吟》、《与相如书》、《报卓文君书》、《司马相如诔》、《美人赋》及民间流传的嵌数诗。这些历代累积的诗文有些与历史记载不符,有些缺乏史料的根据,多为伪托之作,但却大多能渗入到相如文君故事系统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影响了整个故事系统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在结构之道 (深层结构 )、结构之技 (表层结构 )两方面均有差异。唐传奇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情爱类小说、梦幻类小说、侠义类小说、历史类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宋元话本的叙事结构主要以愚行小说、公案小说、鬼怪小说、宗教小说为代表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代作家喜用说部或戏曲的样式写英雄传奇的内容,这不仅因为说部、戏曲是他们所偏嗜与擅长的艺术表现手段,其原因还有三点:一为平民文学的通俗力量之惯性;二是宋元以来英雄传奇故事容量的渐增和明人对英雄传奇故事的传统接受方式的新要求;三是诗作铺叙的乏力和散文创作原则及语体的?格。对于同一英雄传奇题材的明代小说或戏曲来说,一旦小说定型以后,继出的戏曲基本从该小说题材生发开去,而其生发的具体力度,又有强弱之分;同一英雄传奇题材也可能出现不同的演进系统,如果各系统中均存有小说作品,则不同系统的小说之间,互不交叉;在同一演进系统中,若有两部以上的小说(一般为两部),则前后的小说之间只是一种增扩、删润的改订关系,绝无续书的性质,这与清代的创作状况殊异。  相似文献   

5.
宋元时期的南戏发生、发展以及传播、接受规律和中国古代诗歌、小说等门类的文学艺术并无二致,它们既源自民间,又都以市井乡民为主要受众群体。虽然受到北杂剧的严厉冲击,但元代南戏的传播与接受不仅没有一蹶不振,而且还在少有知名文人参与的情况下,度过了短暂的衰落期并彻底涤荡了北杂剧在南方的强势影响。客观地说,宋元时期的南戏接受还不属于完全意义的戏曲接受,后世常见的刊刻、评点等案头接受形式在元代或未出现,或仅具雏形而已。  相似文献   

6.
甄静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26-28
《世说新语》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志人小说,自其成书后就拥有众多的读者,影响深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世说新语》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世说新语》的接受在元代以前,接受者主要是社会上层的文人士夫;而到了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开始走下文人的案头,其中的许多故事,被改编成杂剧、南戏或传奇,在市民阶层中流传,这些改编剧成功地完成了戏剧对小说的二度创作,对《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8.
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选择题部分的第8小题是: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B.曹禺、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漂流记》;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给定的答案是C。但A中的表述也有错误。因为汤显祖不是杂剧家,而是明清传奇作家;《牡丹事》是明清传奇戏的代表作,不是杂剧的代表作。本文将结合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史谈谈杂剧和传奇的区别。 中国戏曲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但其特点各有不同,晚唐已有杂剧之名,但如何演出,情况不详。其后历代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亦称南戏)  相似文献   

9.
宋元戏曲小说中的负心型故事,指的是贫苦的读书人,得志后攀附高门遗妻杀妻的故事。这类文艺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一向受到学者文人的重视。论文以此为话题,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本身及社会背景等方面来论述这些负心型故事的成因及演变。  相似文献   

10.
杨六郎故事在杨家将故事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宋代的史书、话本,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传奇、小说以及戏曲,杨六郎故事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杨六郎故事的历代文本演变形态进行梳理,可以探讨其文本背后蕴涵的文化意旨。  相似文献   

11.
宋元话本小说的题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时怪异题材的明显的偏好.话本小说的创作多取材于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带有明显的志怪色彩.这一方面沿袭了魏晋以来传奇志怪类小说的风气,另一方面呈现出志怪题材扩大化的趋势.这种志怪扩大化的趋势反映出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包公戏与包公小说的关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千年的包公艺术史上,元杂剧中的包公戏是其高峰。但宋元说话和说唱的包公故事不仅在故事类型、情节模式、故事细节、人物动作、人物性格形象等等方面,而且可能在音乐与表演形式上,都影响了包公杂剧。也许由于没有文人的参与,在小说成熟的明代,并没产生优秀的包公小说,根据前代包公艺术改编成的包公故事集《百家公案》极为鄙陋,但对明代以后的包公戏有着很大的影响。清代的长篇说书《龙图耳录》是包公艺术的集大成之作,但与其说它是包公小说,不如说是侠义小说。而在清以来兴盛的地方戏中,包公戏或承传前代艺术,或新创,至今仍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补江总白猿传》和《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虽一为唐代传奇,一为宋元话本,但两篇小说有共同的"猿猴盗妇"的母题,其次,两者故事重心、主旨和艺术技巧存在种种不同,这不同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唐宋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文人和民间艺人不同的审美趣味、传奇和小说艺术技巧的变化和猿猴形象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南戏与杂剧,这两种南北异地成长的戏曲,自宋元始,已相互渗透、相互吸收。正是在宋元南北戏曲文化的土壤里孕育成长了明清杂剧,因此除了承袭宋元杂剧的规范,明清杂剧在曲体结构、曲牌运用、表演程式、剧本结构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南戏传奇的传统。本文从音乐方面粗浅地分析了南戏传奇对明清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元话本小说的题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怪异题材的明显的偏好。话本小说的创作多取材于一般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带有明显的志怪色彩。这一方面沿袭了魏晋以来传奇志怪类小说的风气,另一方面呈现出志怪题材扩大化的趋势。这种志怪扩大化的趋势反映出文学的时代性和文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中华艺苑的一朵艺术奇葩,从最初的村野小戏到隋唐时期的参军戏、宋元时期的散曲和杂剧、明清传奇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抒情诗剧体系。中国戏曲中的空间意识和意蕴世界,形成了独具中国美学特色的审美范式。王国维在《元剧之文章》中说:"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昆曲《牡丹亭》作为明代传奇的顶峰之作,对中国戏曲美学表现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它秾丽雅致的文学气息、蕴藉深厚的文人情怀、关怀生存和理想的现实追求都呈现出千百年来中国戏曲的审美理想,包含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伦理的控诉和对社会理想、爱情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7.
桃园结义故事在演变过程中,聚合了史官文化、民间文化和文人之笔三重文化心理积淀。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籍秉承了我国史书春秋笔法、重教化的传统;宋元民间文学是结义故事的首创者,反映了民间文化中义字为上、尊刘贬曹、重实用的思想倾向;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以七实三虚的文人之笔,完成了对史官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包容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三国故事和关于三国故事的表演由来已久,至宋元时期已传播广泛。讲史之“说三分”与杂剧之三国戏为三国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二种艺术形态,二者同生共长,关系密切。元杂剧之三国戏所演故事基本见于《三国志平话》,三国戏多截取平话中的一段故事改编而成,平话的全知叙事方式、人物性格形象、超越史传的艺术思维、以及尊崇刘备集团的叙事倾向等,都对三国戏的演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敷演:宋元小说家话本编创方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家话本的产生与写定大多有其本事出处和"据事"之源流,其中,敷演是其编创的重要手法之一,其主要方式为:揉合蹊跷古怪的耳目外怪怪奇奇之事以动人,精心铺排、布陈人物情节,使用征引诗词、使砌、转换视角、人物市井化等叙述技巧.宋元话本敷演的方法的运用,开创了话本小说的创作风气,直接影响了明末拟话本小说编创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宋元话本的女性形象深刻地揭示那个时代女性的抗争、朦胧的民主和解放意识及其爱情悲剧;还折射出那个时代市民阶级复杂的思想趋向和审美特征,为后世白话小说的繁荣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