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在“文化成天下”思想的指导下,为恢复封建伦理纲常,推行教化,把著书讲学、振兴书院、教育仕子作为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除了大量儒家经典注解之作外,朱熹及其弟子还对古代先贤的著作进行大规模收集、整理和编次。此外,朱熹修建书院,广征书籍,重视出版刻书,不仅促进了南宋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对丰富我国历史文献宝库、保存文化遗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燕明 《兰台世界》2012,(15):56-57
朱熹是我国封建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理学学说的集大成者。作为古代教育家,朱熹倡导以理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编撰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著作,开展以书院为模式的教育实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朱熹论读书     
朱熹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钟情于教育事业,不断继承和丰富前人的教育经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对如何读书和做学问,有着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蔡方鹿先生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一书,共分十二章,集中研析朱熹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并阐说其与宋代各学术流派的关系、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在现代社会影响的双重性。作者力图将朱熹与中国文化研究的重点性与全面性结合起来,对朱熹思想及其与中国文化作了系统的剖析。 对朱熹思想的学术定位,是该书的基点。书中认为,朱熹既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这一定位,不仅抓住了朱熹思想的根本特质,而且揭示了朱熹思想的丰富性。全书对朱熹的相关  相似文献   

5.
朱熹为了圣贤文化之传播,曾与他的编辑同事们开过不少编辑"会议",这是很有价值的古代编辑史料,尚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一、朱熹当年召集编辑会议是客观事实有人会问:朱熹当年真的开过编辑会议吗?回答是肯定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以德育人"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以德育人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作为重点,探讨以德育人下的朱熹家庭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南宋理学思想集大成者朱熹在建构理学思想体系过程中,提出了以"变化气质以复性"为逻辑起点,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思想,对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诸多独树一帜的见解,对当代教育尤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彝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与汉文化教育思想的融合共同构成了彝族古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彝族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三个时期。本文对这三个时期内彝族教育思想发展的情况与特点进行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1)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张岱年著。本书勾勒出中国古代哲学范畴体系,并分别对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知识论的概念范畴作出系统的说明,对于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极有裨益。(2) 《朱熹哲学研究》,陈来著。本书对朱熹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精辟的新见解。(3) 《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李申著。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专著,很值得一读。(4) 《周易译注》,黄寿祺等著。近年整理研究《周易》的著作中,此书极为出色。著者将整理古籍与研究古代思想文化成功地结合起来,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且又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0.
朱熹从小接受儒家、理学和佛学教育,年少时又接受二程理学熏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根植于儒家、折衷于理学的德育思想。他将德育思想应用于官学和书院教育实践,广泛传播"明人伦"、"学事理"等主张。  相似文献   

11.
朱原谅 《图书馆杂志》2020,(4):50-56,61
掌握古代先贤的读书方法有助于提升目前阅读推广的有效性。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流传的朱熹读书法三个版本源自黄士毅的《朱子语类》、黎靖德的《语类大全》和张洪、齐熙编辑的辅广《朱子读书法》,其内容和编辑思想各不相同。朱熹读书法中蕴含的读书于学者至为重要、读书不在多寡而在于"精"、读书须循序渐进、读书有利于崇德、作文是读书的重要目标等思想对当前阅读推广活动实践、阅读推广人和读者的素养提升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战国末期荀子的教育思想有着完整而独到的理论体系。在荀子的教育学说中,提倡尊师重教的思想,努力实现知识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重视实践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与古代思想文化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籍抄写困难、制作成本高,且文化活动一直掌管于隶属于王室的史、巫、贞手中,因而产生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思想,而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人士的主张之下,中国古代渐渐有了图书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家,王廷相是早已被学术界公认的,但是作为一位古代教育思想家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王廷相结合自身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人道之知"的教育思想,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汉代郑玄从"致诚悫"[1]1434和"慎其闲居之所为"[1]1625两方面对"慎独"进行了诠释,即慎独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省察内心和独处自律。此后经孔颖达、朱熹等人的大力倡导,慎独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古代儒家学者的重要修身方法。近年来随着郭店简《五行》的新发现,有学者开始批驳"闲居"说,认为慎独的  相似文献   

16.
朱熹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荒政思想是我国古代荒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近现代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他未雨绸缪、贫富相恤的救荒思想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熹《武夷棹歌》除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外,还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棹歌》是对武夷山水全景式的描写,涉及到武夷独特的山水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融入大自然的先民文物.朱熹的《棹歌》及其和作、仿作,构成了武夷山有别于中国其他名山的"棹歌文化".朱熹是武夷山的"形象"大使,他的《棹歌》是武夷山文化的代表作.朱熹及其《棹歌》对武夷山名列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名录有着独特的历史贡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古籍整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古籍整理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到了轴心时代理论,指出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前二百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轴心期,哲学宗教艺术等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繁荣发展,之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化蓬勃发展都要从这一时期来寻找文化支持,从而获得文化复兴.中国恰是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孔孟诸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一理论其实可以从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得到印证,中国的学术发展史与注经史相伴随,很多大思想家的学说就是在对孔孟诸子哲学的扬弃中产生的,而且,很多思想家的学说本身就是通过经注的形式保存并传播的,如郑玄、王肃、朱熹.中国古代的学者自觉回溯文化源头,并切实做到了述古出新,才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涓涓细流渐成磅礴之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但即使是儒学本身,也处在不断创新与进步中,如董仲舒之"儒术"、朱熹所创"新儒学"、王阳明之"心学".  相似文献   

19.
朱熹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大贡献,后人编纂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经整理的《朱熹文集》,命名为《朱熹集》,10卷本。 原《朱熹文集》篇幅浩瀚,内容博大,将朱熹生平、经学、史学、教育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书法、自然科学、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宗教思想、美学思想、心理学思想,法律思想等兼容并包,其诗朗朗上口,其文文采飞扬,是研究者取之不尽的资料宝库。以前,朱熹著述未经系统整理,版本纷繁,文字脱讹,检索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孙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在一般意义理解的基础上深度解析该思想,通过分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读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消费市场的关系、文化消费市场的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以文化消费市场为切入点结合该思想具体谈论了对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思考,提出了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思维下构建文化创新消费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