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明是一个政治腐朽,商业奢靡,社会阶层趋于混乱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文人因难以施展政治抱负,又新富之流附庸风雅而文化地位受到挑战,逐渐将精神寄于自然。由于不愿远离都市生活之便,文人提出"市隐",造都市园林。为在"壶中天地"间实现自然人文的统一,文人以文入器,设计出古朴自然的家具以呼应园林环境,并在此过程中重塑自我。  相似文献   

2.
唐代园林别有情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将园林艺术发展到了极致。魏晋以来的山水画使得唐代文人对自然山水之美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园林别墅有着美学情趣,园中的景物有着真实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3.
大型文化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是国内第一部从几千年历史的跨度解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纪录片。该片准确阐释了中国园林师法自然,饱含文人意趣的精神,采用贯穿古今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并直面现实生活。纪录片饱含浓厚的人文情怀关注人的现实生活,营造了一个人与历史文化、与天地自然相融合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4.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悠久的园林历史为当代园林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隋唐之后,大批文人、画家都参与园林绘画或写作,在景园之中浓缩了大量的写意山水,从仿效自然山水园逐渐推向写意山水园,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大园套小园,园中有园的风格。当时的园林不仅仅是欣赏,其中还有游居的作用,真正成为人们放松心情、寄托心灵和回归自然的空间领域,帝王将相,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都切身感受到了园林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5.
明代苏州园林历经三百年间的风雨变迁,最终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从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环境变化、政治经济背景、民风民俗变迁等角度,梳理自元末明初至晚明等不同历史时期文人参与造园的方式和途径、文人造园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以及文人造园与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从而明晰以明代苏州文人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本质.  相似文献   

6.
论及郑板桥对于绘画艺术的历史贡献,不应该止于其观察和表现方法等创作论,更应该肯定其现实主义艺术观的价值,而且既要承认"文人画家职业化和职业画家文人化",更要看到郑板桥童年生活经验的影响这一深层次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苏州古典园林原本是我国古代封建士大夫、文人、商贾等的私家园林,与北方园林不同,布局讲究精而合宜、巧而得体,意境崇尚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是文人写意山水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陶庵梦忆》是晚明文人张岱最著名的笔记小品,其中介绍了当时诸多文人雅趣和风景名胜,园林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其中园林文字进行分类解析,试图厘出张岱个人的园林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书艳 《兰台世界》2016,(11):125-127
民俗文化是一个历时性范畴,受到不同时代文化的熏染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曲水流觞从巫祭礼式发展成为大众的游乐盛事,从大众的游乐又过渡到文人的宴集聚会,民俗的成分逐渐减弱,文人色彩逐渐增强,最后以文人景观的形式物化于园林建构中,成为文人风雅文化的象征物。从其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文人活动在民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的轩昂气宇,以小巧玲珑见长,处处散溢着书香墨气。历代文人骚客多有感悟,赞颂题咏文字不可胜计。吴中园林的书卷气息常为一般游客所不觉,而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却正在于此。 苏州园林是文人的杰作,尤其讲究意境的营造。因为它是园主人性格、心  相似文献   

11.
颜冬 《兰台世界》2016,(1):139-14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而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末明初具有特殊的时代风水,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元代废除科举,这就导致很多文人寄情山水园林。这就形成元末特殊的政治环境,导致苏州园林在繁荣中被破坏,在曲折中求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趣。对于元末明初苏州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也为促进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学的深入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文人园林人苏州为最,富商园林以扬州居冠,至于说到北京的私家园林,不可不提可园.可园位于东城区鼓楼南帽儿胡同9号,建成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为清光绪年间大学士、显宦文煜的宅第花园.   ……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小说,是十分宝贵的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不同于保留至今的大多数古代诗词遗产、散文遗产。后者大都是出自封建文人之手,起码也是文人化了的,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或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的文学化石。中国古代小说则主要属于另外一脉,它更多地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民间智慧、民间情趣,是中国古代与封建士大夫心态相异的下层位文化心态的文学化石。这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特殊意义,也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学与文化史意义。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李悔吾先生的新著《中国小说史漫稿》,其份量之轻重,有识者便不难掂出了。  相似文献   

15.
苏州园林以其独具的神韵诗意、高逸的文化格调,而享誉海内外。通过品味苏州园林里的书香,使我们在游览这些园林时能深刻体会到文人园主作为藏书家所营造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6.
模拟和再现自然。一向是明清江南造园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明末清初计成、文震亨、李渔等人园林文字的解读,从中国人的大自然崇拜开始切入,提出江南文人身处富庶的江南都市,却充满山林之想,他们渴望在园林中,通过视、听、触、嗅、味等感官的具体投入,加上内在情感的融入,来实现身心的释放和灵魂真正的自由。为了再现自然,他们采用了一系列造园手法,如珍视自然事物本身、归纳自然造型法则并加以无拘无束的灵活运用,不以人工枉夺天巧等等,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明清江南园林是对宋代文脉的继承,它所体现的格调高致的人生境界,对东方和西方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园林艺术进入宋朝后开始逐渐成熟,在品味和艺术美感上独具风尚。宋朝文人们在自家园林的设计上往往注重的是一种隐逸韵味,他们习惯于歇息在园林间畅饮作对,园林设计和风格上也无不渗透出当时古代文人的处事之态。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传统园林的地域性来看,不同地区的园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这些园林都是从自然条件出发融入人文文脉之中,启发当代的景观设计的关键之一在于充分利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再现地域特色。对地域性景观的深入研究,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关键,也是体现其特色的所在。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在其中老年时期,多次进行旅游活动,享受自然的闲适,访友交流与自然山水之间,愉悦身心,并留有很多旅游相关的作品,书写明代文人大士旅游活动篇章。  相似文献   

20.
计成,明末著名造园家,也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技术专著——《园冶》的作者。《园冶》的问世,不但将中国古典园林诸多技术手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同时也将诸多文人造园的思想及其理念蕴含于书中,更是我国古代造园技术性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